农业行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产业智能升级,有为青年正在迎来最好的时代
TUhjnbcbe - 2022/11/27 21:07:00

◎科技日报记者张晔

“开发者将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实现突破的关键力量。”4月22日,华为云城市峰会—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在苏州举行,华为云与计算中国区CMO张鹏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随着产业创新浪潮的兴起,产业开发者的时代已经来临。

在近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我国的数字化建设将以数字化转型为驱动,涵盖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府等方面,并辅以良好的数字生态。

那么,面对产业创新的巨大需求,千行百业如何抓住机遇,如何以数字化转型重塑经济体系?开发者如何深入基础研究、补齐产业链短板、实现产业创新?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科技日报记者专程走访了不同行业的几位青年开发者,跟随他们成长的足迹,感受中国数字化转型的脉动。

数字“耕耘”东北粮仓不再靠天吃饭

在东北的平原上,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摇曳在黑山白水之间,这是粮食产量占到全国四分之一的“大粮仓”上的数字“耕耘”故事。

到农贸市场上挑种子,再根据老一辈人的经验种植,最后还把粮食拉到集市上去卖。一旦遇到天气等不可控因素,势必会影响第二年收成……这是过去东北农民的真实写照。

“难道还要再靠天吃饭吗?科技改变了那么多行业,是时候改变农业了。”毕业于辽宁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栾冬,在投身智慧农业前,曾在科技公司为金融客户提供服务。

作为一个产业开发者,栾冬期望科技能够植根这片黑土地,让农民只需点点鼠标就能找到想要的信息,平台适配好种子帮邮寄,专家指导种植,还能在线卖粮,找到农业补贴等信息、快捷贷款。

于是,在中农置粮的“置粮网”平台上,一个包含了个要素的模型被开发出来,将区块链技术,土地确权信息、农业保险数据、以及农工农机等和种植服务相关数据综合应用,解决了信用评估的“抓手”问题。

此后,置粮网基于创新的“订单+金融+托管”模式,平台打通了农业生产链的种植、资金、规模、技术、销路等环节,成为了一个提供大宗农产品的B2B服务平台和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为了对种植的全程进行观察,进行风控管理,中农置粮的无人机飞进了稻田,卫星遥感图像接入中农置粮的数据中心……这样才会知道哪里发生了病虫害。

但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他们面临着农作物影像数据无法平台化,数据无法实时传输到总部进行管理和调度,同时平台的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没有完备的保障机制,存在安全等问题。

这一次,栾冬迅速与华为(沈阳)VR云创新中心对接,视频数据传输和存储资源调用等技术问题,也在合作中找到了解决方案。并提升研发效率%,运维效率提升%,有效节省成本10%。

引导数十万车主自发减碳的“云科技”

“车辆停驶一天,减碳一天,就可以领取一天的绿色出行奖励”。年12月24日,重庆市物联网十大应用案例——“绿行重庆”平台正式发布,每一位私家车车主都可以根据车辆停驶天数,获得绿色出行奖励,为城市减少碳排放量做贡献。

科学研究表明,全球每年约有万人死于由气候变化和碳过度排放引起的空气污染、饥荒和疾病。因此,削减碳排放就是挽救人类自己。

年,王征从德国归国,加入了重庆卡佐科技有限公司,担任首席数据官。他发现,我国的城市交通复杂,车多人多,尤其到了上下班的高峰期,很多路上会拥堵不堪。有什么技术手段帮助上至城市管理者、下至普通市民开展科学的绿色出行呢?

“车联网里一大经典技术是OBD,就是检测车辆尾气排放,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技术进行车辆碳排放的度量,从而对交通领域的碳排放来进行量化。”为此,王征开始聚焦后装车联网领域,通过给存量车安装车载智能网联设备,致力于消除车辆信息孤岛。

在华为(重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提供的云服务解决方案的支持下,卡佐科技的算力成本、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时间成本等均明显下降,业务系统在测试、交付、运维等发面也变得更高效。

“之前动用大规模集群计算的成本太高了。在做计算实验的阶段,我其实不好意思跟公司说去买测试服务器,因为很可能算完了没有结果。现在,我就可以在华为云上进行比较灵活的集群配置,寻找这些服务器的空闲时间。”王征说。

现在,市民只要打开绿行重庆,就能依托车联网+云+AI+大数据等技术提供包括车辆定位、轨迹查询、里程油耗、智能安防、驾驶行为分析等在内的全天候AI视频监测。还通过奖励、积分和荣誉等多种鼓励形式,引导数十万车主自发错峰驾驶,从而实现交通分流、绿色出行的“降碳”目标。

“创新共同体”解决协同制造的成长烦恼

怎样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呢?

9年,还在求学的魏振南在日本三菱电机实习,但是此时日本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可以使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此后的一两年间,这一幕在他脑海里时常浮现。

“我想做软件,未来一定是软件驱动硬件的一个世界!”年,魏振南就做出了创业的决定,成立第一家软件公司,主要做运动控制和工业IoT的领域,“需要把很多信息串起来才能控制机器人,因为要知道生产多少零件、怎么生产、工艺流程是什么样子的。”

年,魏振南重整团队成立微茗智能公司,专注在机械加工领域做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相信专注的力量,让微茗在不到六年的时间,精密加工领域拥有00+设备数据采集经验,+产线系统交付经验,+离散系统交付经验。

然而,随着业务越做越大,研发人员越来越多,也出现了成长的烦恼。“以前是传统的工厂三人模式架构,加个底层的数据采集平台,两套软件就把上下的问题处理掉了,但是这个产品就没有办法做大的,比如说客户有上千台甚至云端跨厂区的客户,处理起来就很麻烦。”魏振南说,颠覆原有研发体系的势在必行,需要以云原生的模式,进行在线统一的研发管理,并将工业物联网的场景沉淀为微服务的形式。

年,微茗智能将研发体系整体迁入了华为云DevCloud开发平台。软件开发云帮助其研发团队实现需求、迭代、缺陷、任务、测试、发布等全方面的研发管理,提供一站式Devops解决方案,打造从代码编译,代码检查,接口测试,镜像构建和托管,代码部署等一站式产品交付能力。华为云也针对微茗智能提出的版本管理、不同软件间的衔接,不同区块代码权限的细化等问题进行产品的迭代和改进。

再后来,微茗智能与华为建立了“创新共同体”,完成了从华为云的客户向生态伙伴角色的转换。并携手华为云产业云创新中心,实现了企业年增收超万元,借助遍布全国的华为云产业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将其业务拓展至全国,为中小型机金属加工企业提供即装即用的精简制造执行管理系统。

“希望用我们小而美的力量,让机械制造领域的中小企业体会到软件的好处,那么,这个产业也会越来越好。”魏振南告诉记者。

(文中图片均来自视觉中国)

1
查看完整版本: 产业智能升级,有为青年正在迎来最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