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玫瑰”葡萄又名“夏音马斯卡特(ShineMuscat)”、“香印青提”、“耀眼玫瑰”、“金华玫瑰”、“安艺津23号”等,被誉为“葡萄中的爱马仕”,国内售价曾一度高达元/千克,创造了1亩地收益10万元的“神话”。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优质葡萄的需求与日俱增,“阳光玫瑰”的“封神”为我国葡萄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创造了优质的样板。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鲜食葡萄生产国和消费国,葡萄栽培历史悠久,葡萄酒文化源远流长,葡萄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很多地区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农业生产实现降本增效、农民实现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等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葡萄是葡萄科葡萄属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葡萄果实多汁、美味,并具有助消化、抗衰老、软化血管等作用,根和藤药用能止呕、安胎。成熟的葡萄含糖量高达10%~30%,以葡萄糖为主;还含有多种有助于消化的果酸,钙、钾、磷、铁等矿物质,多种维生素(B1、B2、B6、C、P等)以及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
据报道,全球有八千多个葡萄品种,其中,中国的葡萄品种有多个。生产上栽培比较优良的葡萄品种有数十个,按用途可分为鲜食及酿酒、制干等加工品种,砧木品种。近年来,我国葡萄品种结构持续优化,鲜食品种所占比重约为80%,栽培品种以巨峰、红提(红地球)、玫瑰香等品种为主;酿酒品种栽培面积占葡萄栽培总面积的比重约为15%,以赤霞珠、蛇龙珠、梅鹿辄、霞多丽、西拉等为主;巨玫瑰、早黑宝、醉金香等品种及刺葡萄优良单系发展较快;夏黑无核和阳光玫瑰等巨峰系品种,火焰无核和克瑞森等无核品种因抗性强、口感好、品质优,所占比重进一步增加,其中以阳光玫瑰栽培面积增长最为快速。
图表1:中国栽培葡萄品种结构
(数据来源:网络搜集整理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一、我国葡萄产业现状
我国葡萄产业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葡萄种植面积呈波动增长趋势,葡萄产业规模在原有基础上逐渐发展壮大。年至年间,中国葡萄种植面积从.42万亩波动增长至.56万亩,葡萄园面积增长了.14万亩,增幅约29.46%。其中,年至年葡萄种植面积快速增长,年至年间中国葡萄种植面积趋于平稳,波动范围维持在~万亩之间。
图表2:中国葡萄种植面积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年,中国葡萄产量为.41万吨,与年的.69万吨相比,增长了.72万吨,增幅约66.89%。在种植面积逐渐趋于平稳的情况下,中国葡萄产量依然维持一点的增长趋势,年至年间,中国葡萄产量增长了.47万吨,增幅约13.34%,年均复合增长率约3.18%。
图表3:中国葡萄产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我国葡萄产区分布
从种植区域分布来看,我国葡萄主产区集中在*、陕西、河北、河南、云南、山东等。年,全国葡萄种植面积排名前10的省域依次为*、陕西、河北、河南、云南、山东、四川、江苏、浙江、广西。其中,我国葡萄主产省域Top6种植面积依次为.9万亩、70.5万亩、65.85万亩、63万亩、59.25万亩、54.75万亩,在全国葡萄种植面积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9.36%、6.47%、6.04%、5.78%、5.44%、5.03%,均在5%以上。6个省域葡萄总种植面积合计达.25万亩,在全国所占的比重约为48.12%。
全国葡萄产量排名前十的省域(*、河北、山东、云南、河南、陕西、辽宁、浙江、广西、江苏)中,*、河北、山东葡萄产量均高于万吨,云南产量在90~万吨之间,河南、陕西产量在80~90万吨之间,辽宁、浙江产量在70~80万吨之间,广西、江苏产量在60~70万吨之间。
*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葡萄产业规模最大的省域,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远高于国内其他省域。
我国葡萄品种结构
目前,中国葡萄栽培仍以鲜食葡萄为主,占栽培总面积的80%;酿酒葡萄约占15%,制干等其他葡萄约占5%,制汁葡萄极少。
从品种结构来看,近年来,我国葡萄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品种多样性更加丰富,阳光玫瑰、夏黑、87-1、瑞都香玉、瑞都翠霞、巨玫瑰、魏可、火焰无核、金手指、克瑞森无核等葡萄新品快速发展。在高收益的刺激下,全国各个葡萄产区都掀起了改接热潮,阳光玫瑰等新品种的产业规模快速飙升。
图表4:年中国各省域葡萄种植面积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二、阳光玫瑰国内发展现状
阳光玫瑰栽培情况
近年来,随着种植规模和产量的增加,阳光玫瑰葡萄已经成为我国鲜食葡萄产业中的一个重要新品种。
经过各地区专家学者引种试验,阳光玫瑰在我国多地,如浙江、江苏、山东、河南、上海、广西、广东、*、安徽、云南、福建、海南、湖南、四川和重庆等地区均适宜推广应用。
图表5:各地阳光玫瑰引种试验结果
(数据来源:网络搜集整理制表:云果产业大脑)
目前,在国内种植大面积铺开的情况下,“阳光玫瑰”基本上实现了全年不间断供应。3月~4月底,云南河谷地带的“阳光玫瑰”就开始上市,5月底~6月初才会陆续收完,独得价格优势,对全国的“阳光玫瑰”行情具有风向标的作用。6月底7月初,广西、广东的“阳光玫瑰”开始陆续登场,8月开始是湖南,随后跟其纬度差不多的四川、重庆、江浙沪地区,都会陆续有果上市,再往北就是河南、河北也紧接着上市,一直持续到11月初。冬季的元旦,仍然有新鲜“阳光玫瑰”上市。因为云南、广西下半年的气候适宜,通过“一年两熟”技术,在元旦之后、春节之前,第二季的“阳光玫瑰”又成熟了。
阳光玫瑰产区分布
从种植区域分布来看,阳光玫瑰种植区域遍及全国各地,全国34个省级行*区中,除浙江、澳门和台湾本次调研未收录数据外,其余31个省域均有“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年,中国“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面积及收获面积排名前三的省域均依次是云南、湖南、江苏。其中,云南“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面积为4万亩、收获面积为3.5万亩,湖南种植面积为3.5万亩、收获面积为3万亩,江苏种植面积为3万亩,收获面积为2万亩。
从各省域“阳光玫瑰”种植面积所占的比重来看,“阳光玫瑰”种植面积排名前三的省域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之和约为33.64%,依次为:云南省比重12.82%、湖南省比重11.21%、江苏省比重9.61%;排名前十的省域所占的比重之和约为73.69%。与全国葡萄种植面积排名前三、前十的省域所占的比重之和31.87%、66.83%相比,分别高出1.77%、6.86%。由此可见,“阳光玫瑰”葡萄的产区更为集中。
其中,云南是全国葡萄成熟最早的区域,种植鲜食葡萄优势明显,成规模的“阳光玫瑰”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曲靖、红河弥勒、大理宾川、楚雄元谋等地。
阳光玫瑰产业规模
据调研数据显示,年,全国阳光玫瑰种植面积约31.21万亩,收获面积约20.42万亩。与相关报道显示的年全国阳光玫瑰种植面积10.01万亩相比,近5年间种植面积增长了21.2万亩,增幅达.79%。
图表6:“阳光玫瑰”种植面积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网络搜集、调研数据制图:云果产业大脑)
国内阳光玫瑰消费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购买和食用水果的习惯都有了变化,水果在零售终端精品化趋势非常明显。“阳光玫瑰”作为我国从日本引入的优质的鲜食葡萄品种,果粒大,果肉鲜脆多汁,口感爽脆甘甜,蕴含淡淡的玫瑰花香,商品性优秀,是国内精品葡萄的主要代表。目前国内大部分水果品类以传统品种为主,新品种出现缺乏系统性、持续性创新能力,精品水果仍以进口为主,国产水果精品化程度并不高。“阳光玫瑰”在中国引种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了,产量和性状都比较稳定,结合阳光玫瑰和国内外优质种质资源培育新的精品葡萄品种是未来葡萄育种的重要方向。在新一代“爆品”出现前的一段较长时间,“阳光玫瑰”将长期保持中国葡萄精品化高端产品的主要代表。
消费升级时代,水果高端化品牌化趋势明显,现在整个社会都在讲究消费升级,落实到水果零售,结果就是消费者买水果更注重品质、品牌。水果行业正在往品牌化的方向发展,用户对一些品牌水果会更加信赖。例如,在京东平台上,用户对品牌水果的消费份额已经达到了50%以上。由于水果是一个非标化的产品,品牌的不断诞生,从另一层面也代表着水果的品质化和标准化。在“阳光玫瑰”的赛道,品牌也将成为其价值赋予的重要着力点。
报告核心观点
1.阳光玫瑰”葡萄是一种原产于日本的二倍体欧美杂交品种,具有果粒硕大、基本无籽、果皮光亮、口感清脆、甜度高,香味浓郁,容易栽培、并且比较耐贮运的特点。年,南京农业大学的陶建敏教授最先通过国家项目,即“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从日本引入“阳光玫瑰”,经过各地区专家学者引种试验,阳光玫瑰在我国多地区实现推广应用,且基本上实现了全年不间断供应,并积极应用先进生产技术、制定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分级标准以提高产品质量。
2.近年来,随着种植规模和产量的增加,阳光玫瑰葡萄已经成为我国鲜食葡萄产业中的一个重要新品种。据调研数据显示,年,全国阳光玫瑰种植面积约31.21万亩,收获面积约20.42万亩。种植区域遍及全国各地,种植面积及收获面积排名前三的省域依次均是云南、湖南、江苏。其中,云南“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面积为4万亩、收获面积为3.5万亩,湖南种植面积为3.5万亩、收获面积为3万亩,江苏种植面积为3万亩,收获面积为2万亩。
3.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购买和食用水果的习惯都有了变化,水果在零售终端精品化趋势非常明显。“阳光玫瑰”在中国引种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产量和性状都比较稳定,商品性佳,是国内精品葡萄的主要代表。市场对高品质精品水果依然有强烈的需求,其价格仍将波动上涨。不同品质果品间的分水岭会愈发明显,精品化的优质果供不应求、大众化的“阳光玫瑰”泯于众人。
小蜂说
本文为收费报告的部分内容,报告原文基于云果产业大脑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阳光玫瑰”葡萄生产、进出口、价格等数据,从我国“阳光玫瑰”葡萄产业生产、消费、成本收益等角度进行分析,为从事“阳光玫瑰”葡萄产业科研、栽培、加工、仓储、包装、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主体及社会化服务机构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