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农业产业互联网
中国农业的分类有很多种,例如按照行业分类,可以分为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按照现代农业可以划分为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工厂化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和订单农业。当然根据维度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从我们自己做农业项目的经验来看,也会有一个分类方式,主要还是从做商业模式的角度和各个平台的产品和运营结合的角度来做分类。尤其根据项目方案的设计上、前期的调研、竞品分析、商业模式、系统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产品、后期的运营等各个维度,可以归为以下三大类。
第一类:智慧农业生产
我们经常会涉及到的农业生产包括种植和农牧业。其实现在很多前端生产侧的集约化程度不高,尤其中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就导致在一个地区的生产种植状态是无法在其他地区复制的,都有其特殊性。再加上各个品种的不同,也造成了规模化生产和科学种植有一些障碍。
图片来自网络在种植业方面,玉米、大豆等大品种,是国民生产的基本原料。有的地区可以在种植的时候,大型机械进场,无论是种植监测、施肥还是收割,都可以实现机械化。例如黑龙江部分地区就可以实现。而有的地区由于土地的不平整,只能是农户种植,那么后续的收购就牵涉到粮食经纪人,当地的粮库,规模化程度就比较低。
图片来自网络无论是国家的基础生产原料的农业品种,还是一些例如蔬菜的经济作物品种,都是有种植的过程。那么对于国家倡导的智慧农业来说,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附加到农田当中,那么农业就变为智慧农业。
例如经常提到的物联网技术、卫星遥感等等,这些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要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农业问题的痛点问题,例如种植资金、价格风险控制等。
再来看农牧业,无论是生猪还是肉牛养殖,现在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养殖场都开始使用技术手段进行了规模化养殖,智慧农业的手段不断地发挥其优势。例如,生猪还分为两种模式,有牧原的自建养殖场模式和温氏的委托饲养模式,这些都可以归为智慧农业生产模式。但是到底如何把农业变为智慧农业,这就需要在生产侧形成闭环,价格、种植、盈利模式等等有质的改变。
第二类:农产品贸易
任何农产品在生产后都需要进行交易,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贸易。
有的贸易周期比较长,例如大品种玉米,在潮粮烘干之后是可以保存的,所以从产区运出到上游港口、再通过船运至下游港口、再到饲料厂,整个链条特别长。在整个链条上时间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物流运输复杂、交割也有其检验要求,相对于其他农产品交易频次较低,但是量大。
图片来自网络当然农产品贸易还有相对交易高频的品种,例如蔬菜、水果等。例如山东寿光的蔬菜从采摘之后由经纪人收购再到交易市场货车运出,整个周转速度是非常快的,冷链运输发达,很快就能到全国各地。这也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快速流通农业。这种农业的贸易特点就是交易高频、物流运输发达,但是资金需求小,价格没有风险控制,信息滞后。
这样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侧的需求不同,是一个产业链的串联,中间的交易、交割、物流、金融等是另一种形式,更讲究上游和下游的串联。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有效地链接各个环节,如何实现降本增效,如何线上和线下串联,将是这个部分更加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