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村和B村进行比较的原因通过成效对比分析找出两地差距,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村农业产业发展促进机制,助力乡村振兴。选择A村和B村的原因:一是两村属于同乡镇毗临村,基础设施和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相似。二是两村都以巴药为本村的产业发展项目,均种植姜*。三是两村农户均采取园区务工和土地的方式入股。四是两村的种苗、种植技术均由同一公司提供并统一回收。五是两村人口的基本结构、人数相似。六是两村发展产业的目的都是帮助村民增收,防止脱贫户返贫,走出一条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持续发展之路。二、A村和B村发展枳壳工作对比(一)共性1.两村土地均为沙壤土,深厚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且气候温暖湿润,均十分适合姜*种植。2.姜*种苗、种植技术均由巴中市秦岭药业公司提供,且按照合同根据质量保底回收。3.两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居多。4.姜*属于种植周期较短、投入少,适合成片规模种植。5.姜*的种植、除草、排水、采挖、晾晒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二)差异性1.管理机制差异。A村村两委主导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以下简称联合社),实行“三个统一”管理机制。联合社统一发放种苗、肥料,农户负责土地开荒、种植和后续管护;镇农业服务中心统一提供种植管护技术指导;村“两委”、联合社和农户共同商议,统一利益连接机制。B村通过农户承包,统一发放种苗,定期邀请巴中市秦岭药业公司技术人员对种植户进行培训。2.管护机制差异。A村建立村“两委”带头、*小组包片、*员和群众积极参与的产业发展管护机制。将整个产业园分为4片,由4个*小组分片包干,每个*小组由1名村支部委员担任组长,负责组织村内承包种植户、低保户、公益性岗位等人员积极参与药材后期管护,提升产业发展质量。B村由包片农户自行负责种植、管护。3.验收机制差异。A村联合社每年年底对承包户种植规范、药材管护、产出产量等情况开展一次验收。三项指标均较好的按元/亩给予奖励;三项指标均达标的按元/亩给予奖励;有一项指标不达标的即为不合格,不予奖励。验收不合格的由承包户加强管护,联合社次年上半年进行复验,复验仍未通过的有联合社收回其承包管护区域另行分配。B村年底由巴中市秦岭药业公司验收合格后回收。4.分配机制差异。A村药材投资前五年,村集体按照每年元/亩给联合社提供管护资金,不足费用由联合社自行筹措。药材收益按照5:3:2进行分配,即农户50%;联合社30%;*小组20%。村集体经济收益再按照5:2:2:1进行分配,50%作为产业再发展资金,确保产业持续发展;20%作为村公共基础设施维护费用;20%作为股权分红,分给联合社社员;10%作为村留存资金,用于村突发事项的开支。B村药材收益按照6:4进行分配,即农户60%,村集体40%。三、成效对比根据巴中市秦岭药业公司收购记录显示A村30亩姜*种植基地:产出姜*斤,共卖出30万元,扣除人工农资等最终农户平均可分红元。B村35亩姜*种植基地:产出姜*斤,共卖出25万元,扣除人工农资等最终农户平均可分红元。四、对比分析总结1.管理机制不同导致产量差异。A村通过成立联合社进行集中统一管理,集体带头、多方参与,构建起“主导抓—包片抓—协助抓”层级责任体系,技术、人力、经验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B村则由包片农户自行负责种植管理,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的缺乏,导致“重种轻管”的现象比严重,加之缺乏技术和管理经验,导致产量较低。2.验收机制不同导致品质差异。A村通过引入激励机制和准入机制,一方面提高农户积极性;另一方面规范和提升了姜*的种植、药材管护、产出产量等方面,从根本上保证了姜*的产量和品质。B村由农户自行管理,承包门槛较低,缺乏种植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且在家大多数为老人、妇女和儿童,劳动能力较低,对新技术新知识理解不到位,导致管理不善,产量下降。3.分配机制不同导致前景差异。A村在收益的分配上将集体经济收益实现了再分配,将一部分收益作为产业再发展资金,确保产业持续发展。同时,还将部分收益用于基础设施维护和社员股权分红,不仅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还让群众具有获得感和辛福感。B村仅仅将收益一刀切,按份额分给承包户和村集体,当经济效益差的时候,就失去了产业持续发展的机会和动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