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园区,昭化区年重点建设的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因地处“千年古蜀水道,七彩山水画廊”的亭子湖畔而得名。
园区距昭化区主城区48公里,覆盖3个镇(清水、虎跳、太公)8个村,惠及户、人,规划幅员面积85平方公里、总投资2.4亿元。
园区围绕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按照“两带三区四组团”总体布局,秉持生产生活生态同步、农业文化旅游一体、一产二产三产融合的发展理念,采取“以路为轴、组团布局、连线成片、融合发展”发展方式,突出特色种养、加工物流、休闲观光、生态宜居、综合服务“五区同建”和现代农业园区、村特色产业示范园、户办特色产业园“三园联动”建设路径,分别以永(宁)虎(跳)路和太(公)虎(跳)路为主线,打造两条特色产业和休闲农业示范带,建成以特色水果为主、生态养殖为辅、休闲农业为补充的不同层级、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产业园18个、户办特色产业园户。
连片发展猕猴桃和特色水果1.2万亩(核心区亩),生猪和土鸡标准化养殖小区5个。
园区内田网、路网、水网、林网、电网、通信网、设施装备网等“七网”覆盖率达70%,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设施、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设施等全面配套,智能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农业物联网等现代化装备广泛运用。
建成以生态康养为主题的雾上清凉、以三产融合为主题的绿色松梁、以山水画廊为主题的水韵三公、以果漫四季为主题的多彩刘庄等4个休闲观光特色农业组团和“百里枇杷休闲观光长廊”,发展生态休闲农庄3家。
完善村级*群公共服务中心15个,新建集*务、村务、事务、商务、服务于一体的园区公共服务中心1个,建立益农信息社1个、电商服务站点6个,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1个,配套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及产地初加工基地1个㎡,培育农机、植保、技术托管等社会化服务组织5家。
园区与省农科院长期合作,设立专家工作站1个,农业技术推广人员20人,培育“土专家”“田秀才”“剪刀干部”等技术骨干余人,推广使用种养新品种5个、新技术10项,建设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基地1个、科技集成与示范基地1个。园区采取“农户(为主体)+合作社(搞服务)+企业(抓两头)”的经营方式,通过“订单生产+保底收购”自主经营、“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股份合作、“托管代养+产品分成”劳务就业等多种经营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超60%农户聚在产业园、富在产业链。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产业是基础更是关键。目前,园区各项创建省“五星级”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园区将通过多业态打造、多主体参与、多要素发力、多机制联结、多模式推进,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基础设施得以夯实、公共服务短板得以补齐、生态体系得以重构,加速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积极创建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为推进移民库区振兴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昭化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年园区总产值有望突破3亿元,园区内农户人均增收可达元以上。
END编辑:王宇
责编:郑晓玲
审核:白琳
监制:冯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