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巴中1案例入围四川农业农村改革十大优秀
TUhjnbcbe - 2022/5/30 16:27:00

9月17日上午,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四川农业农村改革十大优秀案例”新闻发布会。

经市州择优推荐上报、农业农村厅初步筛选、专家评审打分、综合评定,遵循聚焦重点、具有影响、综合评定三原则,从各地上报的50余篇改革案例中评选出10篇,*的十九大以来全省农业农村改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优秀案例。

四川农业农村改革十大优秀案例#1

成都市:

《创建“农贷通”平台,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农通贷”支持的郫都区金品花卉项目

金融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成都市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农村产权、农业*策、农村金融等各类资源,构建起多种功能于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贷通”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

截至今年6月底,平台入驻金融机构75家,推出各类金融产品个,累计放款2万多笔、.58亿元,有效破解了农民群众融资贵融资难等问题,在农村金融服务“三农”方面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2

泸县:

《闲房荒宅变资源,民富村美强支撑》

宅基地制度改革助力粮油产业连片发展

作为我省首批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泸县在耕地总量不减少的前提下,释放出了“生钱、生地、生项目”的改革红利。

试点来,泸县农村村民实现跨区居住0.5万人,盘活闲置宅基地2.3万亩,宅基地退出户平均收益4.2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平均土地收益突破万元。其探索的宅基地依法取得、分类处置、有偿退出、适度放活和规范监管的创新举措,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公平节约集约用地提供了可行的实践经验,部分经验做法被吸收写入新修正的《土地管理法》。

#3

广汉市:

《创新“四化”举措,培育“四有”农民》

广汉市“十佳职业农民”评选活动

为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广汉通过完善遴选机制、创新培育机制、强化保障机制、出台扶持机制,将传统农业从业人员培育成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将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培育成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人才,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活跃在广汉田间地头,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精准化、体系化、制度化趟出了一条新路子。

截至目前,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人,其中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的人,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4

三台县:

《下好闲置资产盘活棋,巧变“包袱”为“财富”》

闲置后的原立新镇新景村村民委员会办公楼改建成生鲜蔬菜集散地盘活用好镇村公有资产,是我省乡镇行*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面临的一项现实课题。三台县通过摸清“资产底数”、化解“权属难题”、推动“腾笼换鸟”,一批昔日的办公场所、闲置学校等镇村公有资产,通过入股、租赁等方式变成了生产厂房、农产品初加工车间,部分公有资产还充实变成了养老院、幼儿园、便民服务中心等民生项目,为全省“两项改革”后优化资源配置、破解闲置资产“就地撂荒”、推动现有资产“保值增值”探索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路径。#5

广元市朝天区:

《三村联盟活资源,协同发展享红利》

三村共建的水果产业园区朝天区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局限,选择地理位置毗邻、资源禀赋大同小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三个村抱团发展,推动三村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谋、成果共享,走出了一条山区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新路子。年10月三村结盟以来,三村实现产业增收余万元,群众人均增收元以上。#6

资中县:

《强化多元投入保障,“小血橙”变“大产业”》

血橙标准化种植基地资中县围绕做大做强血橙产业、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在基地建设、品牌构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创新农业投入方式,提高财*投入精准度、提升金融资本创新度、扩大社会资本参与度,切实增强了血橙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为保障乡村振兴投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目前,全县资中血橙种植面积达28万亩,年产量41万吨,种植面积与年产量约占全省的80%、全国的60%,产品远销俄罗斯及东南亚等,资中县也被评为“中国血橙之乡”。#7

开江县:

《创新“稻田+”产业模式,打造蜀地“鱼米之乡”》

稻渔综合养殖园区开江县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以全面助农增收为目的,建设集美丽新村、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稻田+”试验示范区,掀起了一场稻田经济的“绿色革命”,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动力、增添了新动能。年,开江县被纳入全省首批整县推进“鱼米之乡”创建试点示范县之一。#8

巴中市巴州区:

《聚焦“三个衔接”、推动“三个转变”,交好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接力棒”》

产居融合发展的水宁寺镇新庙村

巴中市巴州区坚持统筹做好脱贫成果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起承转合”工作,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产业发展、生态宜居、组织保障三个方面融合推进机制,实现了脱贫成果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衔接、良性互动、协同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年10月,农业农村部批准巴州区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试点任务,探索建立健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制度机制和*策体系,形成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良性互动格局。

#9

汉源县:

《小农户“嵌入”大农业,花果山变成“聚宝盆”》

家家种果树户户有果园

汉源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业已形成的特色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传统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的优势,创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实现形式,有效破解了小农经济“小生产”与现代农业“大市场”衔接过程中存在的基础薄弱、渠道狭窄、机制不畅等短板问题,趟出了一条山区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汉源县建成以汉源花椒、汉源甜樱桃等为主的“”十大特色产业基地79.3万亩,规划布局汉源花椒、稻蒜轮作粮经复合、甜樱桃、*果柑、枇杷、红富士苹果和高山蔬菜种养循环7大现代农业园区。全县已培育发展龙头企业21家、农民合作社家,入社成员达3万余户,实现年可分配盈利1.07亿元。

#10

青神县:

《构建三个一体化机制,探索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路径》

高标准规划建设的兰沟新村一隅

青神县坚持将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多维制度联动,着力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努力探索城乡融合发展实施路径,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青神最大的特色在竹艺竹业,是中国竹编艺术之乡、全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最大的亮点在农业农村,是中国椪柑之乡、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省唯一的中央农办三农*策基层联系县、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最大的优势在城乡融合,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元,增长8.9%,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乡收入比为1.78,低于全国全省。

-END-

来源

四川农村日报编辑

戚浩责编

邬云凤审核

夏辉监制

王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巴中1案例入围四川农业农村改革十大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