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九寨沟漳扎镇人参西洋参生态种植基地等多个药材、水果、蔬菜基地,迎来了来自四川省农科院的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团,在阿坝州,正常年驻扎着一支科技服务专家团队,对当地农业技术提供指导。“专家们要通过科技支撑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等举措,打通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通道。”该院领导对驻扎团队提出了要求。
“有问题,找专家。”这短短六个字,现在正逐渐在四川农业从业者中深入人心。近年来,在以四川省农科院为代表的科研院校的努力下,四川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取得了重大进步,农业高质量发展、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绿色、高效、高质正成为四川农业发展的关键词。
四川省农科院的前身是始建于年的四川省农业改进所。已成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围绕四川现代农业“10+3”特色产业,近年来,四川省农科院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再创佳绩,成为了推动四川农业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
品种选育
掌握核“芯”科技
选育出优质高产新品种,是农业科研院校的立身之本。
“十三五”以来,省农科院高产优质专用新品种选育实现新突破。“我院一方面突出粮食安全新品种选育,另一方面强化果、蔬(菌)、茶、草等品种和技术创新,为全省农业提质增效提供科技支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全院通过审定(登记、鉴定、认定)动植物新品种个,占全省审定品种数的40%以上,其中国家级新品种97个。”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蜀中无好米”一度成为四川水稻育种界老大难的问题,在选育优质品种、提升蜀米品质方面,院团队专家在近年取得了重大突破,育成优质绿色高效水稻新品种“旌优”和“川康优丝苗”获得第六届“稻香杯”优质米特等奖,其米质达到国标一级,彻底改变了“蜀中无好米”的问题;今年,在第三届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上,“川优”荣获籼稻组“十大好吃米饭”奖项。
此外,育成绿色高产小麦新品种“川麦”在江油市实产验收达到.8公斤,刷新了年云南省创造的西南地区小麦亩产公斤的最高纪录。专用粳稻新品种“德粳6号”和“沈农”有望解决我省中轻度镉超标区域的粮食安全生产问题,新品种在高产、专用等方向取得了新成就。
在其他作物方面,通过品种的更新换代,质量产量进一步提升。育成“川羊肚菌7号”产量稳定,每亩产量可达公斤;无苦味*瓜“川绿11号”不但具有耐低温和弱光、上市早、产量高、瓜形美观等优点,而且彻底解决了同类型品种长期以来受环境条件影响瓜有苦味的问题……
技术转化
造就一方产业
“育种、扩繁、推广”一体化,这是优势品种能否扩大规模,技术配套能否形成产业,最后带动一方富裕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省农科院高产高效绿色配套技术研发能力持续增强。“研制的部省主推技术41项,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年度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中,我院作为第一技术依托单位的共20项,占种植业、渔业、资环技术总数的42.6%。累计推广应用新品种个、新技术项、新模式30项,推广应用面积达万亩,在示范推广区域农作物普遍实现每亩增产增收提升15%以上,每亩节本增效-元。”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粮油作物方面,研究集成以“选用穗粒兼顾品种适应机械化种植、提高群体起点构建大群体数量、水肥优控改善群体质量”为核心的水稻机械化高产系列栽培技术实现亩产.3公斤,在川西平原全程机械化生产条件下首次突破公斤纪录。
西南地区玉米主要病害和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重大突破。明确了玉米灰斑病、大斑病、纹枯病和穗腐病四大病害的优势病原种群、生物学特性及其流行规律。多项相关技术在西南地区累计推广.9万亩,新增效益36.7亿元。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关键技术系统揭示了稻渔种养系统中生态学效应和水稻稳产机理,研发了稻渔规模化提质增效关键共性技术,创建了稻渔种养病虫草害生态防控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稻渔种养生产中的技术瓶颈,保障了粮食安全和减少了面源污染,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和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该技术在全国10多个省、市推广面积超过万亩,取得了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在经济作物方面,“茶叶优质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被列为我省茶区主推技术。系统构建了茶园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模式1套,建立了茶园减肥减药核心示范区6万亩,辐射应用区15万余亩,核心示范区化肥农药减施20%以上,茶叶鲜叶增产6%,平均每亩节本增效元以上。
研究集成“矮砧宽行密植、起垄栽植、果园生草、高纺锤树形培养、肥水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现代苹果高效栽培技术6项,不仅提升栽植成活率,而且降低劳动强度,简化操作流程,节约生产成本,为高原苹果的脱贫奔康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紧扣重大主题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脱贫攻坚已经告一段落,乡村振兴之路正紧锣密鼓地铺就当中。近年来,省农科院同步在全省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产业化平台进一步完善。搭建了菌种生产、农药检测、发酵食品研发、果蔬储藏、有机肥生产、保水剂生产、土壤钝化剂生产、桑资源综合利用、酿酒科学、鱼苗繁育、经济作物种苗快繁、生物分子育种等产业化平台20余个。
产能规模进一步扩大。全院建成了年产万瓶的羊肚菌菌种、年产吨土壤钝化剂、年产60吨清香白酒、年产1吨保水剂、年产万株蔬菜种苗等5条生产线,科技成果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羊肚菌菌种、保水剂、优质大米、桑综合利用系列、清香型白酒、各类鱼苗、土壤钝化剂等30余个物化科技产品不断面世,部分产品远销俄罗斯、欧美、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显著提升了我院在省内外乃至国内外的影响力。
在脱贫攻坚成效方面,全院实施专项扶贫项目项,投入产业帮扶示范项目经费.7万元,累计派出人(次)科技扶贫专家到一线帮扶生产,开展现场培训近10余万场,发送培训指导手册超50余万份。产业帮扶贫困户户,其中户贫困户通过产业帮扶实现脱贫。在贫困地区累计建成科技示范基地个,核心示范面积达43万亩,粮油作物普遍每亩节本增效—元,经济作物每亩节本增效—1元,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综合效益超亿元。
近期热点资讯你的家乡能分多少钱?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四川分配情况出炉!
国家发改委: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我川小稻来也~讲好川稻故事,首款IP形象“川小稻”诞生
四川猕猴桃:我们没熟!不要买我!
作者: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阚莹莹
编辑:王爱琳
校对:左杉范莉
审核:邓嗣华周艺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