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李丹柴福珍酸枣小考
TUhjnbcbe - 2021/12/19 15:10:00
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5291113.html
酸枣小考

基本信息

摘????要:我国古代果树种类丰富,酸枣就是其中之一。古籍中记载了颇多与酸枣有关的内容,对现代人探寻酸枣的史实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考证,对我国酸枣的种植管理技术、药用价值、生态价值等做了略约阐释。

作者简介:?李丹,女,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史研究室科学技术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农业史;;?柴福珍,女,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史研究室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科技史,农业社会史等。文章原刊:《农业考古》年第1期。

一、酸枣在古籍中的不同内容记载

我国酸枣发展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在山东临朐发现中新世(距今—万年)酸枣叶化石。[1]显然,酸枣在万年前就已经存在于我国。我国古文献中关于酸枣的记载内容丰富,从《诗经》起就有相关记载,“吹彼棘心”[2](国风·凯风)?“墓门有棘”[2](国风·陈风)?“交交*鸟,止于棘”,?[2](国风·*鸟)?这里的“棘”都是指酸枣。《尔雅》曰:“樲,酸枣。”[3](P)?《尔雅》中将酸枣称为樲枣,与《孟子》中关于酸枣的记载相同。《说文解字》中提到的“小枣”是指棘,亦是酸枣。唐代《本草拾遗》载:“山枣树如棘,子如生枣,里有核如骨。”[4]《本草拾遗》中将酸枣称为山枣,并记载了山枣树及其果实和果核的特点。《开宝本草》亦载:“酸枣小而圆,其核中仁微扁。”[4]《开宝本草》中简单的记载了酸枣及枣核的形状。《农桑辑要》中还记载了几种酸枣食用方法。[5](P)?《本草纲目》:“酸枣与枣同类,形状亦近似,只是似是而小。”[6](第十一卷)?清代学者段玉裁作注:“小枣树丛生,未成则为棘而不实,已成则为枣,棘庳于枣而束尤多。”[7]《本草纲目》和清代学者在记载中都提到酸枣与枣的关系,《本草纲目》对酸枣和枣的果实形状进行对比,段玉裁的注则是对酸枣进化成枣进行记载。

二、酸枣的种植管理记载

酸枣作为我国现存较早的树种,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人们关于酸枣的种植以及管理技术很早就有记载。魏晋时期《名医别录》中有关酸枣生长地和成熟时间的记载:“酸枣生于河东川泽,八月采摘果实。”[8](上品卷第一)?《农桑辑要》记载:“多生于崖堑上,人不樵,则成干。”[5](P)?关于酸枣生长环境的记载可以看出酸枣适应性强且生命力旺盛。《齐民要术》有关酸枣成熟季节的记载:“秋上酸枣成熟时,收于垄中穊种之。”[9](卷第四P)?即:秋天酸枣成熟时将其种子进行密播。《齐民要术》与《名医别录》记载的酸枣成熟的时间是相吻合的,为后来人们种植酸枣提供宝贵的经验;而关于酸枣的间苗技术《齐民要术》也作了相应的记载:“至明年秋,生高三尺许,间属属利利去恶者,相去一尺留一根,必须稀穊均调,行伍条直相当。”[9](卷第四P)?《齐民要术》对酸枣的间苗技术记载详细,要求在第二年秋做到间属利去恶,稀穊均调,其目的是为了保证酸枣树的生长质量及为酸枣树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齐民要术》不仅对酸枣的间苗技术作了记载,还进一步对酸枣的管理技术进行详述,曰:“至明年春,属利去横枝,剶必留距。若不留距,侵皮痕大,逢旱必死。”[9](卷第四P)?《齐民要术》记载的要求属利去横生枝条且要留距的目的是防止侵皮遇寒而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对酸枣的修剪及管理技术记载较为详细,为现在酸枣树的种植留下宝贵的经验。现在酸枣的修剪一般在早春或秋末进行,择优选留植株,株距0.5~0.7米为宜,行距1米左右。修剪时一般保留一个主干,也可保留2~3个较均匀的主干;第一年修剪时上部留5~6个分枝,分枝要留均衡;下部的侧枝应全部剪掉;三年后树身分枝不可过密,离地面1米以内不应留侧枝。[10]对比可见,现在的酸枣修剪技术与《齐民要术》中记载的相关内容有相似之处。现在的修剪技术更多的是为了增加光照、充实结果面,获得更多的收益。由此可见,现代的酸枣在株距、剪枝等方面的管理技术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管理技术。

三、酸枣的营养及食用价值

酸枣的营养价值很高,据诗经记载,酸枣很早就作为人们充饥的食物。据现在测定发现,每g酸枣鲜果肉的热量约kJ,含糖20%左右,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Vc之王”美誉;[11]干果肉中的糖、维生素C、蛋白质及脂肪等含量相当丰富。[12]酸枣果肉中的矿物质和氨基酸也十分丰富。此外,酸枣果肉中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13]酸枣丰富的营养含量足以满足人们各方需求并具有养生的作用。酸枣不仅果肉营养价值丰富,且花期较长,花蜜富足,营养成分含量高,是北方蜂蜜的主要来源。

《诗经·魏风·园有桃》记载:“园有棘,其实之肴。”[2](国风·园有桃)?这里的棘亦是指酸枣。显然,很久之前酸枣就已成为人们饱腹的重要选择。北魏《齐民要术·种枣》篇中记载了作酸枣麨法:“多收红软者,箔上日曝令干。大釜中煮之,水仅足淹。一沸即漉出,盆研之。生布绞取浓汁,涂盘上或盆中。盛暑日,曝使干,渐以手摩挲,取为末。”[9](卷第十P)?这样得到的果麨与今天果汁的浓缩粉很相似,既可以充饥又便于携带,是当时人们远行的首选食物之一。唐代《本草拾遗》载:“山枣树如棘……其肉酸滑好食,山人以当果。”[4]可见,唐代人亦将肉滑的酸枣当做果实。宋代钱易《南部新书》所载:“唐大中三年(),东都(洛阳)一僧,年一百二十岁。宜皇问,服何药而致此。僧对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本好茶(酸枣叶茶),至处唯茶是求。”[14](第八卷)?由记载得知,宋代僧人已将酸枣茶视为可以延年益寿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酸枣在人们生活中已除用作饱腹之外,还用作养生功效。

四、酸枣的药用价值

根据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及记载发现,酸枣从果肉到树根到酸枣针刺再到酸枣根皮的价值在我国很早就有认识。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记载:“酸枣实,主心腹寒热久……服安五脏梦;疗烦心不得眠,……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令人肥健。”[15](P55)?《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酸枣具有治疗心腹寒热、四肢酸痛、心烦、失眠等药用价值且强身健体等养生效果俱佳。《开宝本草》记载:“酸枣,陶云醒睡,而《经》云疗不得眠,盖其子肉味酸,食之使不思睡。”[4]《开宝本草》记载得知,酸枣果肉味酸,食之具有振奋精神之功效,从而起到不思睡的效果。徐光启的《农*全书》记载:“煮酸枣根取汁,净洗讫。水和酒糟,毛袋盛,渍蹄,没疮处。数度,即瘥也。”[16](P)?其指出了酸枣根治疗疮伤的作用,效果明显,这体现了酸枣根的药用价值。另外,酸枣针刺(又称赤龙爪),且有消肿、止痛之功效。酸枣新鲜根梢水煎胺可治急性菌痢;酸枣根皮可用于淋虫、出血等病症的治疗。[17]酸枣整体的药用价值逐渐被人们发现,对治疗相应的病症,改善人们的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五、酸枣仁的药用价值

酸枣仁的药用价值在我国古代典籍中亦有大量记载。据记载得知,酸枣仁具有强筋健骨的功效。魏晋时《名医别录》中称:“筋骨气,妙仁研汤服。”[8](上品卷第一)?唐代《药性论》载:“酸枣仁主筋骨风,炒末作汤服之。”[18](卷之十六)?通过史料梳理进一步得知,酸枣仁除可以强筋健骨之外,还有治疗失眠多梦的药用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19]苏泰在《唐本草》中记载:“今方皆用仁,中益肝,坚筋骨,助阴气,皆酸枣仁之功也。”[20](卷第十二)?《唐本草》记载了酸枣种仁治疗失眠、强劲筋骨、补气等药用价值,人们对酸枣仁药用价值的认识又进一步。

唐以后,酸枣的药用价值以其酸枣仁为主。唐之后人们对生熟酸枣仁的不同功效进行详细的记载。《本草品汇精要》言:“酸枣用其仁,生治多眠,熟治不眠。”[18](卷之十六)?《本经逢原》亦曰:“酸枣仁,熟则收敛精液,故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症;生则导虚热,故疗胆热好眠,神昏倦怠之症。”[21](卷三)?《本草纲目》亦载:“仁,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汁之症;生用疗胆热好眠。”[6](第十一卷)?由记载得知,生、熟酸枣仁的药用价值存在很大的不同,且针对不同的症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除此之外,酸枣仁还具有安五脏、补肝胆之功效,元代著名医学家朱震亨明确指出:“血不归脾而睡卧不宁者,宜用此(酸枣仁)大补心脾。”[4]朱震亨指出酸枣仁可以补脾,使脾血充足、五脏安和,从而提升睡眠质量。《本草从新》亦曰:“酸枣仁专补肝胆,助阴气,坚筋骨,除烦止渴,疗胆虚不眠,热者勿用。”[22](P)?《本草从新》的记载明确指出酸枣仁可以补肝胆之气,治疗失眠,还特别指出体热者勿用。明代贾所学《药物化义》记载:“枣仁……用此使肝、胆血足,则五脏安和,睡卧得宁。”[4]清代《本草思辨录》进一步阐明:“酸枣仁则甘……心肝脾三经之药,心得之则神安,肝得之则*藏,脾得之则思靖。”[23](卷四)?古代对酸枣仁的药用记载较多且较为详细,许多古文献中关于酸枣仁的记载有相似之处,为现代人科学的食用酸枣仁留下宝贵的财富。酸枣仁的药用价值不仅在古代受到人们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丹柴福珍酸枣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