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重阳驱寒回阳论生姜
TUhjnbcbe - 2021/11/15 13:53:00

一夜秋风落叶*,男女老少添衣裳。

秋雨化千丝寒凉,中医妙法急回阳。

晚秋的风吹来寒凉,白露过后即使天气还有一丝暖意,在传统养生习俗来说还是要注意增添衣裳顾护全身,所谓“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意逐日增长,要及时注意保暖防寒了。故乡的白露节气过后就会出现霜露,《诗经》曾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霜露会摧毁草木的叶子,遍地霜露,*叶飘落,树木只有枝丫还突兀着在秋风中瑟瑟摇动。早晨起床难免赖着被窝,出门呼出一口气形成一团白气,仿佛在吞云吐雾。父母们会给小儿穿戴上帽子、手套,一些人会穿上毛衣大褂,围上围巾,以御寒。来了岭南后,秋色似乎淡了一些,寒意好了些许,霜露也就更不曾见到了。近日,随着冷空气南下,岭南也迎来了入秋的第一场寒凉:天气少了些许暖阳,难免有一些雾霾,萧瑟的秋风带来丝丝寒意.......气温明显开始下降,早晚须记得及时添衣,以免着凉,尤其是对于年老体弱者,稍不留神,就很容易诱发伤风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脾胃虚寒(而致的消化性溃疡、肠胃炎)、心脑血管疾病患、糖尿病、女子宫寒(而致痛经、闭经、不孕)、风寒痹证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等。

“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然而,现代生活导致太多人属于寒湿体质,不再适合秋冻。面对秋冬之寒,以及诸多寒湿病症,我们不得不提起驱寒回阳之说。近现代火神派“扶阳理论”逐渐被人们认可,“火神派”也成了近代中医一个门派,代表人物以郑钦安、卢铸之、卢永定、李可、吴佩衡、祝味菊、唐步祺等,常以姜附剂治疗临床诸症。“火神派”详实的阐释了扶阳之重要性和姜附剂的临床应用规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郑钦安医理阐释》、《卢氏医学心法》等。

驱寒回阳,一则要驱寒——驱除在体内的寒邪或风寒或寒湿之邪,一则回阳——挽救失脱之阳气,温壮五脏六腑之阳气,促进脏腑功能兴盛健旺!

驱寒中药首选生姜,生姜既是最常用的药材也是最常食用的食材,味辛性微温,功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李时珍言:“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之邪。”姜,古有“御百邪”之称,临床用姜有生姜、姜汁、干姜、炮姜、煨姜和姜皮。生姜味辛性温,入肺脾胃经,发表散寒、止呕;干姜为老姜的干燥品,味辛性温,入心肺脾胃肾经,温里散寒;炮姜为干姜经炒至外面呈黑棕色,内呈棕*并发泡鼓起的炮制品,味辛苦性大热,温经止血;煨姜为生姜或干姜用纸包煨的炮制品,味辛性温,温中止泻;生姜皮为姜的栓皮及其皮层,味辛性微温,和脾行水。《神农本草经》载:“姜久服去臭气,通神明”,“主出汗”。《名医别录》载:“姜归五脏,除风邪寒热”,“主伤寒头痛鼻塞”。民间常使用生姜红糖煎汤预防和治疗风寒袭表的感冒。生姜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合麻*、桂枝等同用,作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能增强发汗力量。生姜为止呕要药,可单独应用,治疗胃寒呕吐。以前跟随父亲临床的时候,父亲几乎每贴处方中都会配入“生姜三片、大枣六枚为引”,使用生姜就是为了温中止呕,毕竟中药入口都有那么一点不适,稍有不慎就会呕吐,特别是一些清热苦寒之药,就更需要加入生姜为引了。

俗话说“上床萝卜下床姜”,姜能开胃,萝卜消食也,晨起吃生姜可以开胃、暖胃,晚上吃一点萝卜可以消食化积,促进消化吸收。此外,晨起阳气生升,生姜辛温而不燥,能缓补人身之阳气,以提升机体运转之力。生姜素有“还*草”之说,生姜汤叫作“还*汤”,凡遇见受寒冻晕厥的人,医者就会急急地煎煮一碗生姜汤灌下去,以还*苏厥;凡遇见惊吓、爆闷、悲恸而突然晕厥者,一碗姜汤下肚,患者也就缓缓苏醒——还*了。何谓?古代认为*是阳气,构成人的思维才智。魄是粗粝重浊的阴气,构成人的感觉形体。《内观经》曰:“动以营身之谓*,静以镇形之谓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魄。*魄去之,何以能久?”又《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即生魄,阳曰*;用物精多,则*魄强。”孔颖达疏:“*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魄各异。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也。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附所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中医阴阳学说认为“*归阳,魄为阴”,姜能还*,自然也就具有“还阳”之功了。

生姜能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医书记载:①唐朝,长安香积寺有个和尚名叫行端,夜间上南五台山砍柴,回寺后成了哑巴,人们相互议论不解其故。有的说这是让山上的妖魔给迷住了。香积寺的方丈急忙带领众僧在佛前做了八十一天道场,让佛祖为行端驱魔,可是行端仍不能说话。这时有个僧人德始提议让行端前去求医于长安城里一位医术高超的刘韬。德始陪着行端来到长安,拜见了刘韬并详述了得病的缘由。刘韬经察颜望诊、号脉后说:“师傅先回,待我明日上山一观再行处方。”次日凌晨,刘韬来到了香积寺,从药袋里取出一块生姜,对方丈说:“尊师请那沙弥速将此药煎服,三五日内定能药到病除。”方丈让人将生姜给行端煎服,行端连服三剂姜汤,胸中郁积渐解,咽喉轻松爽利。又连服了三剂,竟能开口说话了,方丈询问行端病因,刘韬说:“此乃沙弥误食山中半夏所致,用生姜一解,药到病除,并非什么妖魔所害。”众僧也除掉了心病,照旧上山砍柴。②公元年,明帝喉中长了个恶疮,疼痛不已,连水都咽不下去了,朝中御医多方诊治,但疗效不显。朝臣只好请徐文伯。徐文伯经望闻问切后,嘱朝臣速送来生姜3斤,并将生姜洗净后切成小片,告诉宋明帝:“您每天吃3次生姜,每次吃5两(当时的16两为1斤)。”生姜又辣又硬,吃得明帝嗓子眼钻心地痛,泪流不止,对徐文伯说:“徐文伯,你这是想置朕于死地吗?还是成心想看朕的笑话?”徐文伯说:“冤枉啊,末医岂敢和皇帝开玩笑。皇上若吃完生姜,还不见好,再治臣的罪,如何?”明帝吃完2斤生姜后,感觉喉中疼痛基本消失,3斤生姜吃完后,喉疾竟然痊愈了。明帝惊喜之余,问徐文伯为何生姜会有这般神效?徐文伯解释道:“皇帝平时喜爱进食竹鸡(一种鸟),而竹鸡最爱食半夏,生半夏是有*的。这种鸡身上自然也有半夏之*,皇帝吃下去,那半夏之*必然留在您的食道、咽喉之中。而生姜正好可解半夏之*。”现代医学临床,内服中药方剂使用生半夏、生南星、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的时候一般医者除建议先煎煮外还常常建议与生姜、蜂蜜一起先煎煮一番以去除或减少药物*副作用。

通过配伍生姜可广泛用于临床诸多病症,如配桂枝则辛温重伍,同气相求,调周身之阳气,辛散外寒,解肌发汗,如《伤寒论》的桂枝汤;生姜辛散走窜,温阳行痹,《本经》谓其“逐风湿痹”,仲景治风湿痹症常用生姜组方;生姜有消散水饮之功,《药性本草》说其“去水气满”,仲景治水肿诸证用生姜配桂枝或配茯苓、甘草;生姜配麻*则倍增辛散走窜之力,开玄府腠理之闭塞,祛风散寒(葛根汤),消散水饮(越婢汤),温肺止咳(射干麻*汤)。生姜配吴茱萸则温中散寒,古称生姜为治呕圣药,两者相配治呕力更强;生姜配半夏,则和胃止呕,散饮降逆,散结开痰;生姜配大枣则辛甘化合,使大枣甘守不致太过而生姜辛散不致过散,共达调和营卫之功(小建中汤),姜枣相配还能宣发胃气,开发肌腠,用于表实发*,如双解表里为法的麻*连翘赤小豆汤;生姜配芍药,如柯琴说:“姜芍即散邪行水之法”,可助茯苓以利水;生姜辛散走窜有行气破结之功,配*芩、*连或枳实具有很强的辛开苦降、行气消积的作用,若属虚证可配人参等。药理研究表明,服用生姜可使全身出汗,对实验性发热动物有较好的退热效果,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运动中枢,有利于对风寒表证的治疗。可能生姜对前列腺素合成的调节作用,使合成减少以致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和抗变态反应的效果。生姜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强脂肪酶活性,增强胃肠蠕动,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促进气体排出,具有一定的止呕作用,为古称之“治呕圣药”的功效相一致。

生姜能治疗疾病数不胜数,比如⑴治疗感冒:老姜克、艾叶30克、紫苏30克、荆芥30克,加水煎取药汁,加陈醋少许和匀,温热时泡双脚,脚面微红为度。对风寒感冒头痛咳嗽疗效显著。⑵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老姜克绞取汁,与白芥子、白芷、轻粉各适量研末,调成糊状,加冰片0.3克混匀,将药摊于消*纱布或麝香壮骨膏上,敷贴于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及膻中(平第四肋,两乳头连线的中点)等穴位处,贴数3—5小时后,待有痒痛感时取下。本方具有温肺散寒、平喘、调节脏腑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四季皆宜。⑶治疗慢性咽炎:老姜克取汁,与牛膝60克、吴茱萸30克共研末,调成糊状,再加入冰片少许和匀。每临睡前先用温水泡脚15—30分钟后,将药糊难于纱布上,敷月占于两侧足底涌泉穴,次日清晨取下。连续贴数7天为1疗程。⑷治疗咳嗽:①生姜汤:用生姜15克煎汤,加白糖适量温服,早院各1次,可治痰多咳嗽。②生姜核桃丸:生姜50克、核桃肉50克、北杏仁50克、蜂蜜适量,上述前三味共捣烂,加蜂蜜制成丸,临睡前服用,共分10次服完,具有理虛润肺、止咳定喘的功效。⑸治疗小儿咳嗽:用生姜30克煎汤(或加入艾叶30克,藿香30克,白芷30克,金银花30克,桂枝12克),给小儿洗澡,可治小儿咳嗽。⑹治疗咽喉肿痛:在热姜水中加入少许的食盐,当茶饮用。或者生姜、红枣、柠檬片、余甘子、桔梗、木蝴蝶、胖大海、罗汉果、凤凰衣、蝉蜕、平贝母、藏青果煮水作茶频服。⑺治疗口腔溃疡:口含生姜片或煮生姜水喝就能治台愈,以后只要不吃寒凉食物,就不会复发(口腔溃疡多属于虚火,脾胃运化失健,饮食积聚在肠胃腐化而成腐热,上熏口咽而成,故而治疗当温中除湿、健脾养胃)。或使用生姜、石斛、射干、山豆根、玄参、生地、麦冬、土牛膝、乌梅、蝉蜕、生甘草煮水作茶频服。⑻治疗牙周炎:用热姜水代茶漱口,每日早、晚各1次。如果喉咙痛痒,可用热姜水加少许食盐代茶饮用,每日2-3次。或使用生姜、金银花、栀子、板蓝根、菊花、白茅根、蒲公英、甘草,水煎煮,作茶频饮。⑼治疗牙痛:取生姜一片,咬在牙痛处,能缓解。或取生姜焙干研末,与枯矶末等量混匀,同擦患牙,可止牙痛。或生姜、花椒、荜茇、细辛、薄荷、白芷、冰片(冲入)煮水漱口,日数次,止牙痛神效。⑽治疗消化不良:生姜和红枣(切片)一起煮水喝,一日2次,就能开胃。或者生姜、焦三仙、乌梅、桂花、红枣、陈皮、冰糖煮水作茶频饮,可以开胃消食。

俗话说:“夏天日食三片姜,不劳医师开药方”,“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师开药方”,生姜能防治多种常见疾病,可见一斑。①治疗呃逆:鲜姜30克,捣烂取汁与蜜共调均匀,开水冲服,可除呃逆。②治疗恶心呕吐——生姜橘皮汤:生姜9克、橘皮9克,水毫升,煎水分2次服。或者生姜、竹茹、紫苏梗、半夏、*连、砂仁、陈皮、红枣、甘草水煎煮,分早晚温服。③治疗妊娠呕吐:生姜30克,红糖适量,水毫升,煎服,每日1剂,连服5天。或者生姜、红枣、紫苏梗、竹茹、砂仁、*连、半夏、甘草,水煎煮,日一剂,早晚温服。④治疗小儿吐奶:用1—2片生姜煮水喝后再喂奶。或者生姜、红枣、焦麦芽、焦山楂、焦谷芽、灯芯草、蝉蜕水煎煮,作茶饮,而后再哺乳。⑤治疗晕车晕船:病中晕眩,口含生姜一片,慢慢咀嚼,吞咽其汁。或乘车前喝些生姜汁水,或切一片生姜贴在手腕内侧腕后横纹2寸(内关穴)处,用纱布包好,能防止晕车,在乘车途中含几片生姜,有助于抑制晕车呕吐。⑥治疗受寒腹痛:鲜姜9克,白胡椒7粒,打碎机打碎,红糖15克,热开水毫升冲,每日二次(早晚各一次)。或生姜9克,陈皮12克,葱5株,胡椒5克,水毫升煎开服。⑦治疗腹泻:鲜姜10克切成碎丝,调和鲜鸡蛋3只,炒熟食用,食后喝红糖水—毫升,每日一次。或生姜、茶叶各9克,水毫升前服。或生姜、石榴皮、无花果、焦白术、炮姜炭、马齿苋、红枣,水煎煮,日一剂,频服。⑧治疗慢性胃炎:生姜20克(切成薄片),大枣、桂圆各30克,红糖20克,加水毫升煎煮15分钟,早晚服用,每日1剂。或生姜、茯苓、石斛、陈皮、半夏、*连、白术、蒲公英、白芍、海螵蛸、浙贝母、乌药、百合、檀香、红枣、甘草,水煎煮,日一剂,早晚温服。⑨治疗斑秃(切记是斑秃哦):老生姜切成薄片在高度白酒点燃的火上烧热,趁热涂擦脱发部位,一周2—3次。或将生姜和枸杞放在少量水中熬煮一阵,然后把水抹在洗干净的头发上,再把头发盘起来大约半小时后放下,自然晾干,大约半天后再洗净,持续1个月。⑩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鲜生姜45克,红糖30克,共捣为糊状,分早中晚服用。

常言道“家里备姜,小病不慌”,“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常食用生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抗衰老,防止中风。生姜在民间使用更多,风寒外感,民间会使用生姜片擦拭后背大椎穴,或者生姜片蘸取温烧酒擦拭大椎、肺俞穴;冬季冻疮,民间常采用生姜片蘸取火烧的温烧酒擦拭冻疮,效果非常好。对风湿痛和腰腿痛,民间常用老生姜捣成姜泥外敷病痛部位,塑料薄膜包裹,使病患部位发热出汗以驱寒活血止痛,或者老姜克(切末)和“威灵仙30克、醋乳香20克、香白芷20克、醋没药20克(以上四味中药研成细末)”,混匀后投入锅中炒热,再加红糖30克和匀,以纱布包之趁热熨敷于患处,凉后更换,每天一至三次。生姜也常用于治疗白癜风,老生姜切成博片,在患处反复揩擦,直至局部皮肤发热泛红为止,日3—4次。脚臭脚汗可取生姜15克,白矾15克,加少许食盐和食醋,水煎后泡脚,一周左右可以显效。马蜂蜇伤使用生姜捣烂外敷患处,即刻缓解疼痛。醉酒的时候,寻生姜捣汁加入蜂蜜少许,即可解酒缓解头晕、头胀、呕吐等症状。

生活中难免会出现扭挫伤,找来老生姜,捣烂成糊状,加入食盐少许,调和均匀,外敷患处,纱布或保鲜薄膜包扎,红外线或者艾灸或者热水袋热敷,局部发热出汗,一日一次。一般一两次即可痊愈。

秋冬季节,寒风袭人,特别是入夜忘记关门窗,吹了一夜凉风,清晨起来,嘴巴歪了,刷牙饮水都不住往下漏水,眼睛也闭不上了——面瘫(面神经炎)了。一般我们会建议及早进行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在家也不闲着呀,翻腾一下,看一下厨房里还有没有老姜啊,切成博片,反复擦拭患侧上下牙齿直至牙龈局部有热感或烧灼感为止,一日两三次,一般一周之内可以痊愈。

中医界一直有“附子无姜不热”“乌头、附子无蜜不热”(戴元礼有“附子无干姜不热”之说)之说,临床上使用附子、川乌、草乌的时候一般要配合生姜或干姜才能达到温经通络的作用。

张玉龙医论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阳驱寒回阳论生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