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省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把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放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上,逐步走出一条符合贵州山区特点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路子。
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增速位居全国第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10.0%,增速位居全国前列。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步伐加快,新增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个,新增1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新获绿色食品证企业6家、产品9个,新申请有机农产品认证企业(合作社)56家、产品66个,新增无公害种植业产地面积.35万亩。
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全省以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加快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重点围绕辣椒、食用菌、火龙果、茶叶、马铃薯种薯、重点区域畜牧业和重点区域渔业等7个特色产业裂变发展,通过点上裂变推动区域产业裂变式发展,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产业素质,稳步扩大销售市场和种植规模。前三季度,全省蔬菜种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分别增长5.5%、9.3%;水果面积万亩、产量万吨,分别增长5.4%、10.1%;茶园面积.2万亩,面积位居全国第一。
农业园区蓬勃发展
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成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开放合作、示范带动的重要平台,有效推动了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探索了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实现路径,促进了全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年农业园区完成投资.4亿元,改善了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发展条件,吸引了大量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到农业产业发展。园区内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集群发展,入园企业达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家,占全省龙头企业总量的85%;发展农民合作社家,社员71.4万人。园区从业农民.6万人,其中企业和合作社聘用98.6万人次,有28.7万名返乡农民工在园区就业,扶持带动贫困农户27.2万户。园区从业农民人均收入高出县域平均水平40%。
贵州省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
自年贵州省委、省*府作出发展生态畜牧业战略定位以来,我省生态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畜牧业生产水平、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畜产品总量持续增加,畜牧业生产方式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明显加快,畜牧业已成为我省农业农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年贵州省*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确立了“稳定发展生猪,突出发展牛羊,积极发展家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的畜牧业发展思路,并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畜牧业发展目标,贵州已步入了山地生态畜牧业大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年,全省完成肉类总产量.94万吨,禽蛋产量17.58万吨,牛奶产量6.2万吨。年末猪、牛、羊、禽存栏分别为.96万头、.95万头、.67万只、.75万羽,出栏分别为.26万头、.26万头、.14万只、.19万羽,同比均有不同幅度增长。全年完成畜牧业产值.2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24.29%;畜牧业增加值.94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24.29%。全省畜禽饲养由分散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猪、牛、羊、蛋鸡、肉鸡规模养殖场(户)分别为3.03万个、0.69万个、2.21万个、0.24万个、0.38万个。
近年来,全省加快良繁体系建设,通过实施千万只肉羊工程、标准规模化肉牛养殖等项目,大力推进牛羊产业发展,不断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品牌培育进展明显。年牛羊肉比重占肉类总产量达到10.38%。全省已建成标准化养殖场个(国家级63个、省级95个),注册畜产品商标数百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7个,全省建成各类种畜禽场个。本土的牛头牌、山花、好一多、黔五福、柳江、牛来香、长顺绿壳蛋鸡等畜禽产品品牌赢得市场认可,取得良好的市场效益。
贵州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自然生态环境多种多样,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畜种资源,如关岭*牛、香猪、可乐猪、关岭猪、贵州白山羊、贵州白水牛、黔东南小香羊、黔东南小香鸡、长顺绿壳蛋鸡等一批性状特异,极具开发价值的优良品种享誉全国。这些优良品种和特色农牧业资源为贵州发挥特色优势提供了条件。
全省有天然草地万亩,人工草地万亩,每年开展冬闲田种草万亩。每年生产农作物秸秆约万吨和多万吨藤蔓,其中75%的可用来养畜,贵州草食家畜理论载畜量为万个羊单位,发展潜力巨大。
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情况
贵州加快发展茶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原产地优势,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贵州处于茶树原产地的核心区域,具有悠久的种茶、制茶、饮茶历史。二是生态环境优势,贵州是中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茶区,气候温和湿润,冬暖夏凉,生物多样性仅次于云南,森林覆盖率50%以上,省内大部分土壤为适合茶树生长的酸性*壤。三是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优势,茶树资源丰富,野生古茶树和人工栽培的古茶树群广布,贵州是国内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四是*策优势,年以来,省委、省*府出台了《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年)》,推动全省茶产业提升转型。五是质量安全优势,我省这几年的茶园建设均用GPS定位并抽样,在确保土壤重金属不超标的土壤背景下种植,同时,由于贵州独特的生态环境条件,贵州茶区大多数茶园施用农药次数少或基本不施用农药,质量安全从源头抓起,严格把控茶园用肥料、农药,针对农残严防死守、零容忍,有力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和水体,保证贵州茶叶一定是中国最安全的。
基地上。至年9月,全省茶园总面积.2万亩;投产茶园面积.3万亩,全省30万亩以上县5个、20-30万亩县5个、10-20万亩县22个;万亩以上乡镇个,0至1万亩乡镇个;万亩以上村57个,0至1万亩村个。全省在有效期范围的标准化认定茶园面积.2万亩,其中无公害万亩、绿色5.1万亩、有机20.1万亩。湄潭、凤冈、雷山、思南等4个县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省农委、省食药监局年分别抽检茶样个、个,%合格;年省、市农委抽检茶样个、个,%合格。全省50个贫困县其中有26个茶叶主产县,个贫困乡镇中有个产茶乡镇、万亩乡镇个;20个极贫乡镇中有8个茶叶乡镇,茶产业在山区脱贫攻坚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加工上。全省现有注册茶叶企业及合作社7家(加工企业2家,合作社家),加工点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9家、省级家、市级家。全省茶叶类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49个,占个省级园区总数的12.7%。年前9个月,各类茶叶总产量26万吨,产值元。全省现有清洁化、自动化生产线条。通过QS认证企业家,获对外贸易经营资格企业家,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家。中茶所评价,贵州茶企规模化、机械化、清洁化、自动化水平已走在全国前列。年新颁布实施的“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等10个品牌27项地方标准和加工技术规程,突出贵州茶的优势,树立中国绿茶新标杆。以标准宣贯为抓手,推动以一芽一二叶为原料的优质茶叶开发和夏秋茶开发。真正做老百姓喝得到、喝得起、放心喝的安全优质茶品。
宣传和渠道上。聚焦“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等“三绿一红”重点品牌,大力扶持“梵净山茶”、“凤冈锌硒茶”、“石阡苔茶”、“瀑布毛峰”等公共品牌,实施黔茶品牌战略。全省现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18个,“贵州绿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和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历时三年已基本走完程序,近期农业部将上会研究,年底可拿到证书,将有可能成为全国第一家以省为单位的茶叶地理标志。在国内主要门户网站,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食品报、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等省外报刊报道贵州茶产业日益增多。创办“黔茶资讯”、“贵州茶香”、“茶YU”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