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万吨,比年的万吨减少了万吨,下降8.8%。
其中:猪肉产量万吨,比的万吨减少万吨,下降25%;牛肉产量万吨,增加55万吨,增长8.9%;羊肉产量万吨,增加51万吨,增长11.5%;禽肉产量万吨,增加万吨,增长29.3%——牛羊禽肉共增产万吨,只能弥补猪肉减产缺口的46.6%,还不到一半。
由于猪肉减产,造成牛羊禽肉占比明显上升。禽肉占比从年的22%升至年的31%;牛羊肉占比从13%升至15%;猪肉由65%降至54%,减少了11个百分点。
为了弥补供给不足,年肉类进口比年显著增加:猪肉进口万吨,增加万吨,增长1.8倍;牛肉进口万吨,增加万吨,增长3.3倍;羊肉进口36.5万吨,增加14.6万吨,增长66%;鸡产品进口万吨,增加万吨,增长2.7倍。国产肉与进口肉之比,由年的3.2%变为年的12.9%,上升近10个百分点。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和年相比,年猪牛羊肉价格涨幅分别接近50%、14%和9%,居民家庭人均畜肉类支出增长36.5%。畜肉类支出增幅低于价格涨幅,显示居民家庭畜肉购买量有所下降。
年禽产品价格走低,活家禽和禽蛋价格分别下降7%和14%,但居民家庭禽产品支出明显增长,人均禽肉类支出增长17%、人均蛋类支出增长10.5%。价格下降,支出增加,显示居民家庭禽产品购买量较年大幅增长。
“十三五”期间国牛羊禽肉增产万吨,进口肉增加万吨,未能完全弥补猪肉减产造成的缺口(-(+)=-=11万吨),但由于肉类出口从年的46.8万吨减至年的31万吨,减少了15.8吨,降幅约34%,所以我国肉类整体供给量由年的万吨(+-46)增至年的万吨(+-31),增加6万吨,增幅0.06%,保持基本平稳。
年国家在制定“十四五”规划乃至到年远景目标时强调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生态环保任重道远,社会治理还有弱项。这些判断在肉类产业中完全能够得到验证。
未来五年到十五年,为了确保重要农产品供应安全,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三农”问题。对肉类产业来说,首先是解决生猪产能恢复问题,同时要积极发展牛羊禽产业。
造成肉类减产的主要原因是非瘟疫情传入中国。由于非瘟疫情杀伤力强,防控难度大,所以目前各地非瘟防控已转为持久战。“十四五”期间究竟能否稳住生猪生产,我们的创新能力究竟能否解决非瘟防控问题,补上猪肉减产这个短板,按照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说法,确实是影响全国经济生活的一件大事。
过去,中国生猪生产和消费占全球一半左右。受非瘟疫情影响,年和年中国猪肉供求缺口很大,造成猪牛羊禽肉进口全面大幅增长,拉高了肉类价格的整体水平。
为了保供稳价,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31号)中提出的发展目标是:“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禽肉和禽蛋实现基本自给。”
从产业发展情况看,由于禽业生产周期短,产业集中度高,市场调节快,我国禽肉年比上年增产5.5%,增量达万吨,占当年肉类增加总量的92.4%,活家禽价格同比下降7%,成为补充城乡居民肉食消费的重要来源;
牛羊肉生产周期长,产业集中度低,市场调节慢,年增量只有10万吨,仅占当年肉类增加总量的7.6%;
猪肉比上年减产万吨——这个缺口靠牛羊禽肉还补不上,造成肉类总产量减少10万吨。如果没有万吨进口肉补充,同时减少出口,消费水平就会明显下降——肉类成为民生保障的一个明显的短板。
总的来说,未来五至十五年我国肉类产业主要是解决补短板、强弱项的问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肉类总产量超过美国以来,作为世界肉类生产第一大国已经有30年了。年8月非瘟传入之后,我国肉类产业的变化证明,确实是存在“大而不强”的明显缺陷。
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规划》)的指引,要通过肉类产业现代化建设,提升肉类供应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确保肉类供应安全。
强基固本——加强畜禽养殖
保住重点。肉类生产以畜禽养殖为基础。要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积极发展牛羊产业。
强化支撑。适应确保国计民生要求,以保障肉类供应安全为底线,健全畜禽养殖业支持保护制度。其中包括打好畜禽种业翻身仗、保障饲草饲料用地、强化现代畜牧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建设智慧农业、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
三品一标。深入推进畜禽养殖生产结构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新“三品一标”)。
优化布局。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完善畜禽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建设现代化畜禽养殖示范区、重要畜禽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畜禽产品优势区。
产业再造——屠宰加工升级
分业施策。肉类供应以屠宰加工为关键。为提升现代化水平,《规划》要求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有序转移。从肉类行业特点出发,为了有效防控动物疫病传播,国务院要求屠宰加工靠近畜禽产区。未来五至十五年,肉类行业的重要任务就是促进屠宰加工业在国内有序转移,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支持畜禽养殖基地转型发展。
基础再造。补齐短板,强化资源、技术、装备支撑,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在这个再造工程中,要立足畜禽养殖产业规模优势,推动屠宰加工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
质量提升。要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肉类食品质量提升行动。
破除堵点——畅通经济循环
模式创新。肉类供应以满足需求为目的。为保障市场供应,《规划》要求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肉类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要推动生产模式和产业组织方式创新,适应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消费需求,推动供需协调匹配。
要素流动。要破除制约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从源头上畅通产业经济循环。健全实体经济中长期资金供给制度安排,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畅通渠道。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畅通肉品流通渠道,提升流通效率,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发展冷链物流;完善现代肉类流通体系,支持肉类流通设施改造升级。
需求管理。要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稳步提高居民肉类消费水平。
城乡协调——发展县域经济。
县为基础。肉类产业根基在“三农”。为了实现乡村振兴,《规划》要求以县域为基本经济单元,健全投入保障机制,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特色产业。要以地方畜禽资源为依托,延长肉类产业链条,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推动种养加结合和产业链再造,提高肉类产品加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
园区建设。加强肉类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商贸流通、检验检测认证等平台和智能标准厂房等设施,引导农村二三产业集聚发展,建设现代肉类食品产业园区。
利益分享。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未来五至十五年,我国肉类产业通过强基固本、改造升级、畅通循环和布局优化,将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建设现代化方面取得显著进步,进一步增强肉类供应安全保障能力。
本文源自:中国肉类协会副会长高观在首届农牧品牌泰山峰会上的演讲
点击下方文字,查阅乡村振兴重要*策
乡村万亿产业蕴藏新机遇《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年)》
这些产业今年要火!农业农村部已明确要支持!抓紧行动吧
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要点与要求,认定后奖补资金1个亿
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补助资金万(申报条件+流程)
关于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申报,这些你必须知道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指南,每个项目补助1个亿(内附详细解读)
做文旅康养小镇项目,在这七个方面一定要做好
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
国家、省、市、县农业龙头企业认定标准及申报流程
▼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