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岛市休闲农业基本现状和发展成果
近些年来,青岛市的休闲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直接带动了农业观光旅游人数和收入的显著增加,已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据统计,年全市规模以上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多家、占全省10%,其中,生态园区66个、休闲农庄86个、民俗村45个、农业观光采摘园区87个、“农家乐”个。年接待游客万人次,营业收入亿元,实现利润10.4亿元,受益农户达7万多户。
全市累计有:
1、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平度市和崂山区);
2、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8个(平度市大泽山葡萄观光园、崂山区枯桃花卉园、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晓望社区、胶南藏马山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城阳区山色峪社区、城阳区宫家巨峰葡萄生态观光园、莱西沽河休闲农业示范园、*岛海青镇茶业生态示范区);
3、全国美丽乡村5个(崂山区王哥庄街道青山社区、城阳区城阳街道后田社区、*岛区灵珠山街道办事处、平度市南村镇姜家埠村、即墨市龙山街道办事处石源村);
4、全国休闲农业精品景点线路4条(城阳区春季赏花一日游、藏马山生态观光园、王台镇观光路线、铁山街道休闲农业路线);
5、中国最美休闲乡村3个(*岛区藏南镇长阡沟村、城阳区棉花社区、即墨市灵山镇西姜戈庄村);
6、中国美丽田园2个(*岛区梨花景观、*岛区墨蝉庵果园景观)。
二、近些年,青岛市在发展休闲农业中突出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健全和完善扶持*策
近年来,为发展乡村旅游,青岛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率先科学发展若干*策的意见》和《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出台了《关于做好乡村旅游发展扶持项目申报管理工作的通知》,确立了奖励扶持*策措施。自年以来,市财*每年拿出资金,用于发展和改善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人员培训、旅游经营业户的厨房、厕所等(对新创建的青岛市乡村旅游特色镇(街道)、特色村(社区)、特色点,以及乡村旅游合作社给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奖励)。市、区(市)两级*府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二是充分发挥节庆优势,打造休闲农业新品牌
青岛市休闲观光农业形成了以“节庆为驱动”,走“节庆+活动+线路”的道路,催生了一年一度的“田横中国渔文化盛会”、“北宅樱桃盛会”、“张家楼国际蓝莓盛会”“大泽山葡萄盛会”等“农业嘉年华”活动,依托各类农业特色资源,通过节庆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搭台唱戏。据统计,青岛市全年先后有桃花节、樱桃节、崂山茶节、葡萄节、祭海节、蛤蜊节、西瓜节、柿子节、采摘节等节庆活动19个。各级*府对发展休闲农业高度重视,农民对发展休闲农业认可度高,平度市通过四季节庆活动让平度的乡村旅游开始走上了品牌化的道路,促进了地方经济繁荣,带动了休闲观光游的发展,唱响了“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主题。胶州市洋河镇近年来形成了集果园采摘、垂钓、登山、餐饮多方位于一体的采摘节会,形成了“山水洋河,四季有约”乡村旅游品牌。
三是培育特色村庄提升农村休闲魅力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青岛市对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和特色建筑,全面规划保护提升,在保护的同时,改造升级村庄基础设施,培育休闲旅游、采摘体验等新兴产业。年以来累计培育生态文明村庄个,城阳区后田村、*岛区大泥沟头村、即墨市凤凰村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胶州市玉皇庙村由于保护得力,成为乡土记忆成功典型。累计有青山渔村、凤凰村、雄崖所村3个村庄还被列入了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和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各区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加大生态文明村庄的发展和培育力度,使全市乡村旅游环境上一个台阶。极大提升了全市农业休闲和乡村旅游的魅力。
四是依托三山两带优势,打造青岛特色农业旅游景观
三山:指东部崂山、北部大泽山、南部大小珠山等山区村庄。利用三山地区独特自然资源,重点发展民俗游、森林游、果品采摘等项目。形成具有民俗观光、森林浴健身、科普、避暑、度假休闲等多功能的综合乡村旅游区。
东部崂山休闲区。重点发展以樱桃、桃、杏等优质水果、有机茶叶为主的产业和生态园,建设特色农林生产基地、休闲采摘基地。北部大泽山休闲区。重点发展林果采摘、森林游为特色的山地休闲观光区,围绕大泽山万亩葡萄示范园,重点发展以葡萄文化为主题的,集赏葡萄、摘葡萄、吃葡萄、喝葡萄酒、吃农家饭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南部大小珠山休闲区。重点发展茶叶、蓝莓、食用菌等高效特色农业。同时发展苗木和花卉种植基地。
两带:
一是滨海休闲度假带。充分利用青岛海洋、渔业资源,做好“海”的文章,打造吃海鲜、住渔村、赏渔家风情、享耕海牧渔快乐海滨休闲农业旅游产品。以崂山区、*岛区、城阳区、胶州市和即墨市为重点,在红岛休闲渔村、韩家民俗村、琅琊台航海遗址、崂山渔村家庭度假等休闲渔业项目开发的基础上,充实海岛旅游、海上旅游内容。
二是大沽河生态旅游带。依托大沽河生态中轴,沿大小沽河流域,重点在平度市、胶州市、莱西市、即墨市打造生态景观旅游带,辐射和带动两侧区域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湿地与山林休闲等建设与发展,强力拉动青岛北部旅游业。将生态农业、园林绿化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园,建设住宿区、餐饮区、特色果品采摘区、有机蔬菜种植区、特色养殖区、农业休闲娱乐区等。
三、国家对发展休闲农业有关*策文件
自年起,国家发布了休闲农业相关文件8个:
1、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休闲农业发展意见》
2、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
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4、年农业部《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活力的若干意见》
6、年农业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意见》
7、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改革若干意见》
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意见》
年9月16日,11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这是关于推动休闲农业发展的突破性*策,是紧扣“农业为基础、农村为载体、农民为主体”的理念,在总结各地探索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确定了用地*策、财税*策、金融*策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的*策作为推动休闲农业发展文件的*策突破点。也是国家从战略层面对休闲农业发展做出的重大部署。
四、省、市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有关文件
山东省:
1、山东省人民*府印发《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的通知》(鲁*发〔〕30号);
2、山东乡村旅游振兴规划(-);
3、《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鲁*发〔〕21号4、《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意见》(鲁农生态字〔〕1号)。
青岛市:
1、年出台的《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2、年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3、年出台的《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青*办发〔〕40号);
4、青岛市旅游局关于印发青岛市乡村旅游专项规划(-)的通知(青旅规划字〔〕10号);
5、青岛市旅游局、青岛财*局关于做好乡村旅游发展扶持项目申报管理工作的通知(青旅规划字〔〕3号)。
省、市有关文件和*策的出台及标准的逐步完善,将使我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具有较为坚实基础和良好发展环境。
五、目前制约青岛市休闲旅游农业快速发展的因素
一是产品开发层次浅,产业集聚化程度低。目前青岛市休闲农业开发仅局限于对现有田园、果园、民居、林场等浅层次开发利用,停留在观光、采摘、农家宴、渔家宴等表面,资源挖掘利用不够,资源整合能力弱,协调发展力度低,多为小、弱、散的个体分散经营模式,投资规模小,投资方式单一,精品项目少,未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至今没有在全国“叫得响”的典型单位。
二是布局简单雷同,从业人员素质差。多数休闲农业项目雷同,功能单一,缺乏特色,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具有专业知识和经过专业培训的休闲农业经营人才严重匮乏,与休闲农业相关的规划、宣传、安全、环保、卫生、服务等多方面行业性标准或规范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
三是资源保护不力,商业化现象严重。受短期经济利益驱使,一部分休闲农业项目忽视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商业化现象严重,许多海滨、沙滩、海湾、山地、河岸、湿地、滩涂、乡村等自然景观环境所受侵蚀与污染日益严重;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缺少保护而衰退乃至消失。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投资结构不合理。大部分休闲农业位于城市郊区或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安全、消防、应急、医疗、食宿等基础设施条件差、设备简陋,垃圾污水的无害化处理问题严重,不能满足游客需求。
六、未来青岛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与目标
(一)发展方向:
依托不同区域的组合特点和优势特色农业,围绕“两带三山”布局,打造滨海休闲度假带,大沽河生态旅游带,大泽山、崂山、大小珠山休闲农业区。通过创意农业把文化艺术活动、农业技术、农耕活动及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发展农家大院、田园风光、农村休闲等多形式的集观光休闲、文化科普、体验参与、旅游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
(二)发展目标:
到年,全市发展农业休闲节会个,年接待旅游客人0万人次,实现收入个亿;重点培育20家星级休闲农业企业,建设50个精品休闲农业观光园、10个生态农业科普园、20个渔耕体验活动园,5条山地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构建起更加完善的“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休闲农业旅游网络,满足不同层次、规模和群体的旅游消费需求,为城乡居民提供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高品质休闲乡村旅游体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