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食物*策研究所(IFPRI)在京通过现场会议和直播平台联合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和《全球粮食*策报告》,分别对中国粮食作物竞争力、“十四五”农业—食物系统变化以及产业发展热点进行了深入探讨。报告回顾与展望了国内外宏观经济和农业产业走势,继续聚焦中国农业产业竞争力,从全要素生产率、品种增产贡献率和种业竞争力等视角剖析了中国三大主粮(稻谷、小麦、玉米)竞争力;围绕产业热点,全面研判了“十四五”时期中国农业—食物系统发展趋势,并在模型预测基础上针对年国家粮食安全形势、生猪产能恢复和潜在重大风险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面对疫情,中国农业发展稳中向好
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击,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后院”,农业“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明显,稻谷、小麦和玉米继续增产,粮食总产量达到亿斤。生猪产能快速恢复,全年生猪出栏5.27亿头,猪肉产量.30万吨,同比下降3.3%,猪肉需求缺口仍明显,全年猪肉进口.1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大豆产量继续提升,但受豆粕需求拉动,大豆进口突破1亿吨。
报告指出,在未来的“十四五”时期,中国粮食安全仍有保障,重要农产品供应能力也仍在增强,到年,粮食产量将增至6.92亿吨(1.38万亿斤),依然有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底线不破。其中,口粮、谷物和粮食自给率分别为99.3%、93.4%、80.8%;猪肉自给率将回升至94.9%。大豆进口量继续保持高位,玉米进口增长迅速,食糖、棉花进口压力加大,牛肉和奶制品进口依赖程度提高。
三大主粮全要素生产率上升,但技术效率下降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报告聚焦中国三大主粮竞争力,发现—年,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全要素生产率(TFP)总体保持增长趋势。其中,稻谷和玉米TFP增幅高于农业平均,小麦TFP增幅低于农业平均。
除玉米外,稻谷和小麦技术进步速度快于农业平均水平,技术进步对小麦、粳稻、早籼稻、中籼稻和晚籼稻TFP提升的贡献率分别为76.13%、66.92%、49.14%、14.47%和64.52%。
国家对三大主粮科技领域的持续投入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但玉米科技领域可能缺乏突破性的成果。以种子为例,年玉米种子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仍然是年审定的郑单。
值得注意的是,三大主粮的技术效率普遍下降,甚至为负。其主要原因包括科技供给与需求脱节、技术推广体系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新技术未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等。三大主粮规模和混合效率指数快速上升,经营规模的扩大成为三大主粮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良种选育推广是三大主粮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但品种增产贡献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目前,稻谷、小麦和玉米的品种增产贡献率分别为45.9%、30.0%和47.3%。近年来,品种增产贡献率平均水平出现下降。报告建议,未来仍应加大新品种选育力度,积极创制重大农作物品种,促使粮食生产方式向科技驱动型转变。
同时,我国种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普遍不高。报告显示,年,全球种子出口份额前四位分别是荷兰、法国、美国和德国,合计占全球种子贸易额的51.6%。中国种业仍在发展机遇期,国际贸易竞争力整体较弱,但也在逐步改善,年,中国种业国际市场份额为1.35%,这一数字在年还是0.02%。
中国三大主粮种子自主保障能力较强,存在一定的公益性特征,但种子研发“科研院所强、企业弱”“重量轻质”特征明显,企业研发能力和人才储备薄弱,积极性偏低。
报告提出,*府应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创新推进科企合作,在育种方向和结构方面鼓励“从零到一”的突破性以及高抗逆性等种子和相关技术。
居民膳食营养结构性不平衡问题突出
报告直击“十四五”产业热点问题,预测了中国农业—食物系统发展趋势。
报告测算发现,年,中国居民人均食物供给总能量为千卡/天,其中国内生产来源为千卡/天,占比74.7%。而中国居民人均能量摄入为千卡/天,仅占能量总供给的56.9%。更具体的数据显示,中国居民人均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摄入为千卡/天、85克/天和79克/天,而国内生产供给千卡/天、克/天和65克/天,人均食物供给总供给千卡/天、千卡/天和千卡/天。这表明当前中国农业生产可满足居民能量摄入需求,但随着居民对膳食质量要求的提高,导致对能量、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大幅增加,需要进口农产品来补充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食物损耗和浪费严重,超过12%的食物能量和蛋白质被损耗。人均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分别为50.6%、14.7%和34.7%,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宏量营养素)WS/T.1—》相关标准相比,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已出现过剩,脂肪供能比已超出推荐范围20%~30%,而蛋白质摄入量高但供能比基本符合标准,这表明当前居民膳食营养结构性不平衡问题突出。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表示,“中国居民的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都已经超出推荐量。所以‘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优化居民膳食营养结构,强化消费需求预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宣传营养健康知识,实现农业-食物系统可持续健康转型。”
“十四五”时期,要深入贯彻落实《反食品浪费法》,强化食品技术研发,减少食物浪费与损耗;进一步优化居民膳食营养结构,强化以居民营养健康为导向的消费需求预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水产品等优质蛋白质供给。
谨防“猪贱伤农”
报告科学研判了“十四五”时期中国粮食安全形势。根据中国农业产业模型(CASM)预测,-年,中国粮食单产水平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年中国粮食产量将增至6.92亿吨(1.38万亿斤),依然有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底线不破。
报告科学预判了近期生猪产业形势,认为当前生猪产能恢复进度超过预期,猪肉市场得到了明显改善。年1—11月份,全国以生猪为主的牲畜饲养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到.7%,年一季度末生猪存栏已恢复到年末的94.2%,能繁母猪存栏恢复到年末的96.6%。
但猪价下跌和成本上升双向挤压养殖环节盈利空间。年1月初以来,全国活猪及猪肉价格总体呈下跌态势,且近期跌势较猛,年4月第3周(12—18日),全国活猪平均价格每千克23.64元,较年最高价(年2月份第3周)降低13.51元,跌幅达到34.7%。据测算,4月出栏养殖场户若为购买仔猪育肥,则头均亏损可达元。
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加强监测预警与形势研判,以“能繁母猪存栏量”为核心指标,探索建立生猪产能储备制度,做好逆周期调控,谨防出现新一轮“猪贱伤农”。
本文来源:中国科学报、品牌农业与市场
END
仪器
看过来,史上最全的培养箱总结(下)
记录
年“进所进院”系列活动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关于科研物资采购平台
中国科研物资采购平台(以下简称“采购平台”)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管,完全自主研发、自主运维,面向市场和社会开放,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提升采购管理效率与廉*风险防控的跨区域电商平台。采购平台是为了加强科研经费的监管、落实“放管服”等相关*策要求,实现科研事业单位管理革新的成功实践。上线以来,先后有包括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80余家科研单位及国有企业签约入驻,超过家注册供应商,商城商品余万种。
特别申明
1.我方所转载图文、视频等资讯内容均出于传播之目的,仅供学习交流,并不意味着我方赞同其观点,我方不对其内容真实性、科学性、有效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我方所转载的非原创内容,其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方取得联系,我方将适时采取必要措施避免造成不良后果和不必要的损失。
3.其他机构或个人使用我方资料必须经过我方授权,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