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行业评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浙江模
TUhjnbcbe - 2021/6/17 1:24:00

美丽经济看浙江,共同富裕有“浙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从浙江来看,这些年,金融支农资源在不断增加,农村金融服务在持续改善。从浙江银保监局了解到,到年末浙江(不含宁波)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4万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3万亿元。具体来看,浙江形成了这么几个特色鲜明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模式。

01

一是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广覆盖的支农金融服务体系,支持了农村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城乡均衡发展。如银行机构与浙江省农担公司合作推出“浙里担·新农贷”产品,以符合条件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对象,利用10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库及风控模型进行评级授信,联合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又如,浙江农信把“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作为践行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全省农信系统深入实施机构网、电子网、人员网的“丰收三网”战略,建成了覆盖全省的特色服务渠道体系。

02

二是找准了多样化、可持续扶持农民自主创业致富路子。

在金融助力百姓增收致富过程中,找准金融服务重点,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和打通融资“最后一公里”,信贷支持无疑是重要的“助推器”。在浙江银保监局的大力支持下,浙江金融机构积极对接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三位一体”农合联等,为上下游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一揽子综合化金融支持。如浙江农信大力推广小额信用贷款,全系统30万元以下小额信用贷款户数达.15万户、贷款余额.14亿元,推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质押贷、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粮食生产贷等产品,并扩大押品范围,如林权抵押、农房抵押及农产品活体抵押等,缓解农村贷款主体担保难。

03

三是建立了专业化、服务化融入乡村治理体系的浙江样板。

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是对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概括。信用管理要求信息公开、建立村级信用信息档案,以便更好得到村民认可,帮助村级组织树立信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最大限度地激活乡村治理效能。浙江的金融机构积极融入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向行*村或企业派驻金融顾问(指导员),发挥金融机构专业优势、人脉优势,为乡村和企业经营发展出谋划策,开展“信用村镇”建设及“整村授信”工作展。如浙江农信连续多年开展“走千访万”活动,走访了全省半数以上的农户和三分之一多的小微企业,建立了多万户农户和近20万家企业档案,选派余名优秀干部到乡镇担任普惠金融特派员、近百名优秀青年到各市县团委挂职,组建起一支3万余名的支农联络员队伍,已深度融入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中。

浙江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是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区”,也是国家“十四五”期间要全力打造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现阶段,浙江金融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发挥已有特色优势,围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以机构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策扶持为引导、以防控风险为底线,全面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建设,加快农村金融资源回流,为奋力推进“重要窗口”建设和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来源: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胡培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行业评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浙江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