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耕生产的*金时节。3月23日,位于双林镇浔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的机械化育秧车间里,几名工人正熟练地操作机器,一个个空的育秧盘整齐有序地被放上输送带,经过机器自动填入营养土、淋洒营养水、加入种子、喷洒水雾,一个个完整的育秧盘就从机器的另一头出来,工作人员再将装着种子的育秧盘,一叠一叠移至育秧密室里催芽。
据了解,该企业是我市首个工厂化育秧中心,由区农合联下属湖州南浔浔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多万元,主要采用第三代分段式育秧技术,该项技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朱德峰研发,主要建立在基质育秧、“叠盘发芽技术”、“1+N育秧供秧模式”基础上,实现水稻育秧的机器换人、工厂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等要素构成的水稻育秧现代化。
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技术能生产出足够种植多亩稻田的优质芽苗,育秧效率较传统方式提高了10倍。今年,育秧中心还计划实施水稻工厂化育秧面积亩以上。
这是我区农业领域“机器换人”阔步前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围绕“机器换人、设施增地”的要求,按照粮食优先,特色产业重点扶持,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先进适用机具推广,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和技术集成,全面提升全程机械化水平,切实增强农业生产综合保障能力。
“运用农机‘黑科技’实现农业‘机器换人’,省工节本,提高效率。以植保无人机为例,一台无人机每小时可以开展水稻病虫害飞防作业30亩,可以全自动飞行,还可以夜间作业,两天时间就可以作业五六百亩;若采用人工作业,则需要六七个人花上三天时间。”区农合联相关负责人说,他们不遗余力地引进示范推广新农机、新技术,就是为了满足农户需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今年以来,我区以土地综合整理和“非粮化”整治为抓手,狠抓粮食生产和科技创新,根据稳面积、增产量、提效益的发展要求,重新开展早稻种植示范,规划今年种植早稻面积亩,落实种粮大户3户,通过提高水稻复种指数和科技应用水平,确保全年粮食目标任务的完成。
下一步,我区将以农机农艺融合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农机和农艺协作机制,促进农机化更加均衡、全面和高质量发展。同时,深入开展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推进行动,以“互联网+”为载体,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各环节与领域的应用。
来源:今日南浔客户端
主编:娄婷邹一琳监制:钱嘉文费腾辉
出品:南浔区融媒体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