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的经济学或经济理论研究的原创性尚不够。要构建科学而有“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在经济史研究。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既然中国经济史研究是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源”,那么,加快构建中国经济史话语体系,对于探索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意义便是不言而喻的。中国社会经济先后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包括商周变革、秦汉变革、唐宋变革和近现代变革。近现代变革既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更是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转变。正是通过这一系列变革和选择,中国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些社会经济变革被悉数记录于《中国经济发展史》(公元前16世纪—)这一部煌煌之作中。
“倒叙”手法写“大部头”
读书周刊
《中国经济发展史》体量庞大,据说是采用“倒叙”手法写就的?
王永长
出版策划人、作者、编辑
这套书共计14卷、近万字,给读者展现了横跨近年、中华民族经济发展的全貌。虽然是“大部头”,但这套书的结构与体例是清晰而又一以贯之的。
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辉煌的文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公元前16世纪到年)。研究了中华民族多年的经济发展变迁及其辉煌的社会经济文明,建立了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的新框架与新体系。第二部分:艰苦的探索(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年到年)。对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概况,我们强调的是其“发展”,通过揭示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这一艰难演变过程,探寻其本质规律。第三部分:伟大的崛起(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史,年到年)。研究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发展及其伟大成就,完整再现在中国共产*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探索与实践。
说这套书是用“倒叙”手法写的,是因为这套书是先有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史的雏形,然后在时间上再向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和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延伸、拓展的,从出版时间上看,确实像“倒叙”手法。这倒不是故意为之的,而是机缘巧合。20多年前,我还是在读研究生,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是曾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系副主任、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馆长的郭庠林先生。财大出版社曾经出版《新中国经济思想史》,后又在上海财经大学原*委书记丛树海和郭先生的共同主持下,组织编写、出版《新中国经济发展史》。我有幸参与其中“新中国商业发展史”部分的编写工作。以经济“发展”代替经济“思想”,史论的内容大大地拓宽了;后来又经研究、讨论,书名再次改为《中国经济发展史》,去掉“新”字后,时间向前可以延伸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向后可以指向无限的未来。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在编写完《中国经济发展史(-)》之后,我们又根据现有的大历史划分标准,往前编写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年)。虽然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但在这一阶段,有许多仁人志士在发展近代经济方面做了艰苦的探索,他们取得的成就和推行的一些成功改革是不应该被忽略的。哪怕是失败的改革,也有值得总结的教训。因此,记录和总结这段探索过程,以史为鉴,对当下是有意义的。至于在此之后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公元前16世纪到年),那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本身就应该包含、也确实包含了经济发展的辉煌。
“希望能引发第三波”
读书周刊
学术界普遍给予中国古代经济史部分比较高的评价,这是为什么?
王永长
这部分内容,横跨的时间比较长,内容比较多,文献史料庞杂,前辈大家有了一些研究成果,要想有所突破,得要有创新的观点。
本部分全面研究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概况,涉及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金融业、财*,以及宏观经济管理等内容,既有翔实的史料、数据和丰富的文献记载,又有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同时,还总结出了许多新颖的经济史学观点和经济史学研究方法,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填补了国内中国古代经济史整体性研究的空白。中国远古暨夏商周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历史长河的源头,也是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经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经济的发展是以越来越快的步伐前进的。旧石器时代经历了上百万年的漫长道路,新石器时代只有几千年,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各个王朝的更替不过数百年的时间。每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特点,也都遵循着中国传统农耕社会和农业经济的共同规律。经济基础对*治、*事、文化艺术乃至人们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是重大的,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容置疑。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其研究文献资料也浩如烟海。编写组经过长期思考与反复研究,得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是提出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划分时段的新认识与看法,即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研究的“四个时段论”;二是指出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不仅存在繁荣的市场经济,并论述了市场经济形成过程及其特点。三是对古代土地与土地制度提出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井田制不是一种土地所有制,而是氏族社会时期的一种土地经营方式,土地私人所有制是直到唐朝才正式确立的,此后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形成了一种王有和私有并存的“二元结构”特征。四是指出了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及其传播,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读书周刊
既然古代经济史研究如此重要,为什么这方面的研究始终不温不火,是不是与我国有重农抑商的传统有关?
王永长
改革开放后,相对近代经济史和新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火热,古代经济史研究确实不温不火,但其实,自近代以来,古代经济史的研究也有过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初。当时有数部经济学专著在国际上引起了经济学界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