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评审结果,安徽农业大学马传喜教授主持的"安徽江淮小麦抗穗发芽遗传基础及其影响品质的分子机制"和韦朝领教授主持的"栽培茶树的起源与驯化研究"获批国家重点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共获直接经费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继年获1项资助后学校再获2项此类重点项目。
马传喜,年4月生,安徽农业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主持或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行业科技专项、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在内的30多项科技项目,主持选育了多个国审和省审小麦新品种。曾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安徽省第五届青年科技奖等多项荣誉。年入选安徽省产业创新团队负责人,获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韦朝领,年2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安徽省第八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年至今在安徽农业大学任教,主要从事茶树栽培育种与分子生物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茶树生物技术和栽培逆境生理与分子育种。主讲本科生课程:《茶树栽培学》、《茶叶无公害生产》;主讲研究生课程:《生物工程》。
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地方*府共同设立的联合基金,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吸引和聚集全国的优势科研力量,围绕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聚焦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协同创新,推动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该类项目的获批对于推动学校的学科发展,培养科研团队,形成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安徽区域发展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多年来,安徽农业大学科研工作以"一流平台、一流团队、一流项目、一流成果、一流服务"为目标导向,不断优化创新环境,提升一流科技创新能力,产出一流科技创新成果,为加速农业转型升级、服务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学校准确把握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基金申报的新规律、新要求、新变化,早动员、早谋划、早启动,认真做好重大项目申报的咨询服务工作,为重点项目的申报提供全面的服务保障工作。积极应对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瞄准国家和地方产业重大需求,完善科研项目及经费相关管理制度,优化项目申报举措,加强优势学科项目规划和弱势学科项目培育,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等为代表的标杆性项目立项取得显著成效。
近五年,学校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项,省级科研项目项,其中主持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个、课题25项,获得国家基金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1项(已通过答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联合基金项目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地区)合作研究支持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项,安徽省重大专项46项,高校协同创新项目9项。年1月1日至年7月28日科研到账经费10.34亿元。
未来,安徽农业大学将围绕江淮平原农业产业特色,深化"一站一盟一中心"模式(综合实验站、现代农业产业联盟、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完善新型大学农业推广体系,将学校打造成农业科技创新供给和成果转化的重要阵地,为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支撑安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本文素材、图片来自安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