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柿种质资源圃”是最早农业部与陕西省合办的第一批15个国家级果树种质资源圃之一,也是国内唯一设在陕西省的国家级柿树种质资源圃。主要任务就是对国内外柿种质资源有计划地调查收集、鉴定评价、整理编目、安全保存、交流和利用;保证国家柿种质资源圃所保存资源的安全和各项任务的完成,并开展与柿资源相关的研究,为柿的育种、生产和其他科研需要服务。
NO.1基本情况
建圃情况
“国家柿种质资源圃”设在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挂靠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地处北纬34°14′,东经°59′,圃地总面积4.73hm2。年陕西省果树研究所开始收集柿资源,年农业部正式挂牌“国家果树种质眉县柿圃”,年更名为“国家柿种质资源圃”,年被纳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柿树子平台”,年成为“国家园艺种质资源库——柿分库”。年国家柿种质资源圃开展二次改扩建项目,在周至试验站筹备扩建亩的柿种质资源圃。
人员情况
“国家柿种质资源圃”现有固定专职人员4人,资源圃负责人1人,科技人员2人,技术工人2人,研究生8人。主要成员有杨勇教授、王仁梓教授、阮小凤副教授、关长飞副教授、王建平技术员。
保存的数量及种类
“国家柿种质资源圃”目前收集保存了11个种或变种,共余份种质资源,完成编目份。年均外出资源调查3~4周,目前足迹遍布日本、韩国、意大利、西班牙及我国30个省地,收集资源余份。
NO.2研究利用情况
开展的研究课题
建圃至今,共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
主要开展柿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及鉴定评价、新品种选育研究和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包括资源形态学特征观察、优异种质筛选、染色体观察、单宁细胞形态研究及分子标记技术在资源研究中的利用等。完成了承担的“国家柿种质资源圃完善改建”国债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承担的科技部项目“柿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项目,对保存在国家柿种质资源圃中的多份柿资源进行了长期的观察记载鉴定,获得了多个数据,多幅资源图像数据,建成了数据库,并筛选出一批优良品种资源和特异资源。
年开始又继续承担了农业部资源保护项目“柿种质资源收集、整理、编目与利用”,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下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中“柿树种质资源子平台”,以及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现代柿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等项目。
—年主持和参加陕西省科技统筹特色产业链项目“柿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和新品种选育”及“现代柿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已通过验收。
—年,主要开展柿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经济性状评价、柿炭疽病抗性种质筛选及抗性因子挖掘、功能验证、起源演化、基因组分析等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任务)“德阳柿短童期的相关基因挖掘”“木本粮食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生物逆境应答及抗性基因挖掘”等5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林业科学园重点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陕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等12项,筛选出一批优异抗炭疽病种质资源。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德阳柿短童期的相关基因挖掘”及陕西省林业科学园重点项目“甜柿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获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和育成的品种
建圃至今,共主编果树种质资源著作12部,制定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7项。
年“国家果树种质圃的建立”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年“柿树优质丰产林标准”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03年“果树资源性状鉴定及优异种质筛选”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04年“柿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利用研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年由陕西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了一个甜柿品种阳丰。
年参加的“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本底多样性和技术指标体系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年参加的“经济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与标准研究及应用”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年参加的“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标准化整理、共享与利用”,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09年参加的“柿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第2完成单位),获2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资源圃成立以来,鉴定评价柿种质资源余份,筛选优异种质资源50余份,累计向有关单位或个人提供资源份次。此外,用于本科教学、科普展示、文化展览的有份次。为我国柿种质资源基础研究、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是我国柿种质资源保存、研究与利用中心,主要研究基地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中国果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