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喝咖啡吗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45874.html
《中国果菜》杂志年创刊,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综合科技期刊。报道国内外果蔬采后保鲜、加工、综合利用及质量控制等领域先进的科技成果与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发现以及新进展,开展和活跃学术交流,评选和奖励优秀的学术论文,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促进我国果蔬采后产业的发展。
《中国果菜》杂志的发展离不开广大作者、读者以及专家的支持与厚爱,在比对关心及支持《中国果菜》的学者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年《中国果菜》青年编委团队达余人,通过青年编委的辛勤工作,《中国果菜》杂志的出版质量稳步提升。
为了感谢青年编委所作的贡献,《中国果菜》杂志年度优秀青年编委评选活动如期开展。按照青年编委在本年度中的投稿数量和质量、审稿数量和质量等进行筛选,最终评选出22名优秀青年编委,现进行表彰(排名不分先后)。
在此,编辑部向以上优秀审稿专家表示祝贺!优秀审稿专家仅仅是众多位审稿专家的代表,《中国果菜》杂志的成绩及发展与每位专家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我们向所有审稿专家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赵靓,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为果蔬贮藏与加工,食品非热加工;重点
闵伟红,教授,吉林省优秀教师,吉林省第六批拔尖创新二层次人才,吉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吉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现任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吉林省食品药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春市第十五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吉林农业大学教学名师。研究方向:玉米淀粉高效转化生物途径关键酶定向进化与代谢调控;功能性淀粉、糖醇及活性蛋白肽的制备与开发;玉米精深加工高效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计划、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和吉林省科技厅科技重点课题等各级各类课题共计2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在《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FoodChemistry》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余篇,SCI/EI收录论文40余篇,其中二区以上top期刊收录论文12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件。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99人。
巴良杰,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就职于贵阳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针对果蔬的采前品质形成机制与贮运性、采后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保鲜新技术和采后处理及冷链物流等方面展开研究工作,《食品研究与开发》《中国果菜》等期刊青年编委,《食品工业科技》等期刊审稿专家。以第一、通讯作者已经发表SCI论文6篇、中文核心期刊1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1项。主持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贵州省科学技术厅项目1项,贵州省教育厅项目2项,贵州省农业农村厅项目1项,贵阳市科技计划项目2项等。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入选“贵阳市科技专家库”专家,入选年贵阳市高层次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
李跑,男,理学博士,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优秀青年项目等9项基金。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JournalofChromatographyA,JournalofAnalyticalAtomicSpectrometry,FoodScienceNutrition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39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其中授权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项。
尤丽新,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长春科技学院生命科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主讲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发酵基础、果蔬加工工艺学、发酵食品工艺学、等课程。主编及副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4部,参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24篇(核心论文6篇,SCI1篇)。
卢阳,助理研究员,博士,现就职于承德医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蔬菜生产、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共参与实施科技支撑项目、农业开发项目15项,获得农业部丰收奖二等奖1次,河北省推广奖三等奖1次,承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6次,登记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1项,承德市科技成果1项。通过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共参与编写实用技术类著作4部,发表技术性论文11篇,编写省、市级生产技术规程5项,形成实用新型专利技术1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逾万人次。
侯聚敏,讲师,长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研究小浆果贮藏与加工、食品仿生检测。主要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4篇。主持在研科研项目4项:(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第65批面上资助项目,M,基于细胞膨压对箱式贮藏浆果的质地调控,-09至-12,在研,主持;(2)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科学技术项目,LYL50,细胞膨压对苹果生物力学性质影响规律的研究,-01至-12,在研,主持;(3)长春大学春蕾基金培育项目,JBC26L35,基于数据科学驱动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精准营养的研究,-01至-12,在研,主持;(4)长大学者攀登计划B类博士,层层自组装可食性涂层在果蔬品质保鲜及营养保持中的应用研究,-01至-12,在研,主持。
李宁阳,民革*员,食品科学博士,园艺学博士后,美国夏威夷大学访问学者,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农业大学第3层次。年山东省科技厅、省委组织部选派金乡县科技副县长,山东省大蒜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国际食物营养与安全协会(西班牙)秘书长,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省科技厅成武科技特派员,年冠县科技副镇长。长期致力于葱姜蒜等特色果蔬基础理论与精深加工技术方面研究,专注于大蒜产业的种植技术,精深加工技术等全产业链关键问题的研究。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项、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产业提升项目2项;骨干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级课题6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9篇,授权大蒜方面专利24项,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山东科学技术市场金桥奖优秀项目奖1项。长期深入葱姜蒜产地和企业进行技术成果推广和服务,在助力科技扶贫,乡村振兴、带动蒜农脱贫致富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马永杰,吉林省双辽市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现在洛阳师范学院食品与药品学院工作。主要从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功能食品保健机理及材料研究。博士期间,围绕羊奶掺杂牛奶检测技术的研究,在《FoodChemistry》《JournalofFoodandDrugAnalysis》《食品科学》《农业机械学报》《现代食品科技》《分析科学学报》《食品工业》《食品研究与开发》等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博士毕业以来,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主持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项目2项(18A和21B),指导河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主持洛阳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2项(xjgj和xjks)。年,指导学生参加河南省大学生第四届中秋月饼创意大赛,获得三等奖;年,指导学生参加河南省大学生第三届冬至饺子创意大赛,获得二等奖;年,博士论文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获得证书;年,主持的项目“羊奶掺假快速精准定量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获得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社会科技奖励编号:)。
王拓一,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免疫学博士,中国农学会会员,黑龙江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委员,《中国果菜》青年编委。研究方向为中国北方特色果蔬作物的加工及分子保藏机理研究,利用斑马鱼为模式生物的果蔬功能因子筛选。现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优势特色学科等项目4项。多篇文章发表在《FoodChem.》《Cellulose》《ArchivesofToxicol.》《ToxicolLett.》及《BiochemBiophysResCommun.》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博士期间成功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以CRISPR/Cas9技术构建的bmal1a斑马鱼突变体,其研究在年10月冷泉港亚洲生物节律大会获得最佳poster奖。
范新光,博士,就职于鲁东大学食品工程学院,讲师,鲁东大学食品加工实训中心主任。从事果蔬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烟台市科技创新发展计划项目1项。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SCI收录6篇。申请专利4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项。研究方向以樱桃、蓝莓、杏等烟台特色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子生物学知识解释果实在逆境胁迫过程中的生理变化,进而研发有效的保鲜技术和装备,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杏果实在低温胁迫过程中γ-癸内酯生物合成障碍的机制研究”(),24万,主持,在研,-;(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培养项目“近冰温冷藏过程中杏果实软化机制和细胞壁微观结构的研究”(ZRPC),5万,主持,在研,-;(3)烟台市科技创新发展计划项目“基于微孔膜技术的果蔬智能包装的研发与应用”,20万,主持,在研,-;(4)省部共建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肠道菌群介导的绿原酸对镉暴露小鼠肝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5万,主持,在研,-;(5)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马齿苋及其不可溶膳食纤维对镉暴露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2万,主持,在研,-。
郭兴峰,博士(后)、副教授,聊城大学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主要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多糖高效制备技术及应用、食品非热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SCI/EI等学术论文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谢国芳,贵阳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果蔬采后生物学、绿色储运保鲜技术与药食同源资源评价与开发方向的研究工作。现为中国园艺学会采后科学技术学会理事、贵州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贵州省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理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高级会员等,《食品研究与开发》和《中国果菜》青年编委等,《IndustrialCropsandProducts》《JournalofFoodProcessingandPreservation》《食品与机械》《现代食品科技》和《食品科学技术学报》等杂志审稿专家,年入选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千层次),年入选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拔尖人才。现主持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拔尖人才、贵州省林业厅林业科学技术项目等项目3项,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4项和企业横向3项,先后3次作为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开展技术服务。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Postharvest BiologyandTechnology》《中国食品学报》《园艺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4篇,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和实用新型专利3项,第二完成人获得黔东南州科技进步三等奖,参编《食品安全学》(十三五规划教材)。
李占明,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江苏科技大学粮食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产食品加工与品质控制,食品掺伪与溯源分析等。现为中国化学会会员,江苏省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会员,中国*理学会终身会员,浙江省科技专家库专家,《中国果菜》青年编委,《食品研究与开发》青年委员等。担任《LWT-FoodScienceTechnology》《JournalofFoodScience》《AnalyticalChemistry》《食品科学》等SCI/EI期刊审稿人。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多项省部级及以上研究课题,在国内外期刊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申报国家专利4项。
景秋菊,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助理研究员,东北林业大学校外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小浆果加工产品研发及工艺优化研究;主持黑龙江省科技攻关二级子项目1项,黑龙江省农科院科技创新跨越工程二级子项目1项,黑龙江省农科院产业化中试项目1项;先后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发表论文8篇,申请并获得企业标准10部,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迟晓君,山东农业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食品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产品加工领域,主持或作为骨干成员完成国家星火计划等10余项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SCI2篇;授权国家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制定山东省地方标准1项;年主持申报的《高效特色蒲公英栽培新技术》科教片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与立项;荣获第三届全国农村农业创业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优胜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中国轻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
苏俊,中共*员,研究员。被评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昆明市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被聘为云南省园艺学会理事、云南省水果产业技术体系梨岗位专家、云南省基层专家工作站建站专家。主要从事以梨为主的温带果树新品种选育、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和植物生理等方面的研究与示范工作。以主持人或技术负责人参与了26个国家、省和市的科技项目研究工作,建立了红色砂梨育种、栽培和绿色生产技术体系。曾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昆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华耐园艺科技一等奖1项。审定红色砂梨新品种4个,*肉猕猴桃新品种1个,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7项。发表论文20余篇,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4篇和国家核心期刊12篇,向省*府提供咨询报告3份被采用,参编专著4部,编制云南省地方标准2部和云南省主推技术1项。
沙如意,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担任浙江科技学院生化学院*委委员、生物与医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酵工程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食品学会理事,上海市食品添加剂协会专委会委员,浙江省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工业微生物资源与发酵技术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工信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员,江苏省盐城市水产科学研究院智库专家。长期从事农产品加工、微生物发酵工程、功能性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等相关研究工作。先后获得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江苏省双创计划双创博士,江苏省盐城市“”领*人才,浙江科技学院优秀青年教师,浙江科技学院“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荣誉。先后主持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8项,参与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科技项目等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3部,申请发明专利40余件,完成科学技术成果登记4项。曾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杭州市科技进步奖、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青年优秀论文奖等奖项。
郭丽萍,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科技特派员,青岛市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功能性成分富集技术及功能评价,功能食品创制,食品品质改善。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6项;在《FoodChemistry》《PlantandSoil》《PostharvestBiologyandBiotechnology》《JournalofFunctionalFoods》《食品科学》《中国食品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28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参与制定地方标准1项;副主编参编教材4部。
谭伟,博士,副教授,枣庄学院食品科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浆果果实品质性质以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研究工作。主持省级以上科研计划项目等8项,参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葡萄酿酒葡萄品种改良岗位、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研究项目10余项,审定鲜食葡萄品种5个,参与制定山西省地方标准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PesticideBiochemistryandPhysiology》《Arthropod-PlantInteractions》《植物生理学报》《果树学报》等共发表研究论文33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
程凡升,博士,*员,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专业主任。主要从事食用菌采后生理与加工、食用菌分子生物学、食品生物技术、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山东省自然基金1项,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1项。在《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FoodChemistry》《LWT-FoodScienceandTechnology》《FoodandBioprocessingTechnology》《PostharvestBiologyandBiotechnology》等杂志中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论文10余篇;获授权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参编《果蔬安全保鲜新技术》《葡萄酒工艺学》等教材2部。任山东省食品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国际蘑菇学会采后专家工作组成员、山东省科技特派员。《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编委、《中国果菜》青年编委。《FoodChemistry》《ProcessBiochemistry》《核农学报》《食品科学》等杂志审稿人。
王吉力特,农学博士,副教授。9至年留学日本岐阜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年日本岐阜大学应用生物科学部博士后工作。年内蒙古河套学院第五类刚性引进人才,第十一批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英才,巴彦淖尔市第六批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现任河套学院食品营养与功能因子研究中心负责人,“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评审委员,主要从事食品营养与功能因子研究工作。任职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开发基金项目和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项。近年来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等10余篇,申请专利1项,指导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其中1项荣获年度“国创计划”专家工作组主办、重庆大学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荣获最佳创意项目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