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经济新农业
日前,新农人王思聪邀请农业投资专家刘晓东,进行了一场关于农业发展的对话。
两位主要围绕我国农业发展趋势,包括十四五双循环、农业转型发展、粮食安全等宏观农业*策及农业经济展开讨论。新农人王思聪也向大家讲述了回乡投资智慧农业,助力家乡脱贫,建设美丽新乡村的美好愿景。
以下文字,根据二位对话整理完成,总共多字,是一篇农业方面的深度长文。
1新农人的助农使命
王思聪:说到新农人,我觉得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这些年,看到一些有理想、有学历、有能力、有资金、有资源的人,正在做回馈乡村的工作,他们全身心投入到田间地头车间里,助力地方农特产品对外分销,确实的给相对落后的农业提升了活力。
我从一个脱贫县的小村子里走出来,多年过去,我先脱贫了,家乡也摘掉贫困县的帽子了,但仍然不富裕,我希望能为老乡们略尽绵薄之力。
很多朋友说农业生产不好搞,不要搞。之前,我也不敢大干。几年前,我开始用大量业余时间研究农业,先是在老家成立一个农业种植公司,自己也种了一些土豆、水果、辣椒和冬小麦,可以说是积累了一点经验,同时也看到了农业的巨大升级潜力。现在,我敢把这当成正儿八经的创业项目。如果成功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不枉我汗滴禾下土;即使不是很成功,也算是为家乡做些贡献。
新农创契合国家的倡导,中央也陆续出台各种利好*策,对农村支持力度很大,尤其是智慧农业。这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来说,是一次弯道超车的绝佳机遇。我正在种植的小麦,不用化肥,不用农药,我们也正在尝试把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加工过程中,更多的保留农产品的乡土气息和绿色特质。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做完的事,需要更多志同道合之士一起参与。
2选百个脱贫县,共建美丽乡村
王思聪:我准备用大部分精力,为脱贫县做些事情。今年,在国家完成脱贫攻坚战后,中央还提出,用五年时间,再送脱贫县一程,做好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加快美丽乡村的建设。
我也是带着这个使命、责任和理想,准备以优选、严选的标准,遴选一百个脱贫县,帮助每个县打造一两个地标性农特产爆品。同时,我还准备邀请一百个农业专家代表,跟我一起做直播,讲一讲行业发展现状,说一说农业如何升级,聊一聊如何吃得更营养更健康,甚至是以慈善的形式,帮助脱贫县把农产品推广出去。
3一县一品一特色,农村经济大有可为
王思聪:我对农村还是很有情结的,我的第一次直播“一县一品一特色”正是从我的家乡开始。40年前,我从望都的一个偏僻闭塞小村子里走出来,记忆里的农村物质匮乏,吃不饱、穿不暖。但印象深刻的是,村里有一种大枣,既是主食也是副食,尤其是年关时候,市场上总是少不了它的身影。还有就是望都的辣椒,虽然现在辣椒产量很低,但是辣椒也是家乡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对于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农村生活只是小时候的记忆了。这几年,在城市里做农村互联网金融,也经常惦记家乡,想回农村做点事情。两三年前,我号召了一些同学,成立了农业种植公司,也和村子里的人合作,开始了石磨面粉的正规化生产。种植过程中不用化肥农药,加工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这就是我的产品思维。最初的少量产品,主要是家里自用和送朋友,直到有朋友打电话来,说吃得好想再买点,我才萌生直播卖货的想法,这是我的销售思维。我把之前在北京积累的创业经验和管理经验,用在合作社种植公司,这是我的管理思维。
然后,我还花了一年多时间把村子里的老房子翻新成精装民宿。春节后,就可以接待客人,这也是为我们村做的一个小项目。种植公司现在也开始做大棚了,石磨面粉加工厂也开始生产了。现在所有的工序都已日渐成熟,步入正轨了。
这三件事,对我们小村子来讲,影响还是很大的。我周围的邻居和村民,也开始在种植中不用化肥农药,加工时少用或不用添加剂,也有很多村民开始尝试传统石磨工艺生产面粉。现在反哺农村的城里人更多了,新农人们带着资金、理想和管理能力,回归家乡做建设,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我认为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如今,农村城市二元结构在缩短,比如说物流,几年前快递还不能触达到各个村子,现在也早已发展的非常便捷。
4双循环下的乡村振兴战略
刘晓东:双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是个大战略,影响到方方面面和各行各业,对于农业来说,我觉得应该和粮食安全一起来说。
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怎么说呢?
“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保证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同时,借助农产品国际贸易调剂国内余缺,满足人们消费升级后多样化的需求,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着力点。
有一句古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为博杨贵妃一笑,从南方调运荔枝到北方,这在古代只有帝王做得到。现在,我们可以吃到新西兰的奇异果、华盛顿的苹果、夏威夷的橙子、智利的车厘子,这是帝王都没有的待遇。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优越性怎么体现呢?我认为,首先是人们的食谱会越来越宽广,吃好是第一位的。
同时,双循环还可以跟全面乡村振兴战略一起来看。
现在,我们已经完成脱贫攻坚了,不再有贫困县,进入了小康社会。
接下来的“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重点将从脱贫攻坚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其实,乡村振兴说了很多年,也做了很多年了。
未来一段时间,不只是十四五期间,中长期来看,乡村振兴都是重点,过去是探索构建制度框架和*策体系,未来是全面推进实施的新阶段。
许多企业家问我,有没有什么关于乡村振兴的建议,我只能说,路径和目标是清楚的,所有农业转型升级的工具,我们也几乎全部尝试并在推进了,乡村振兴没有什么法宝和捷径,如果有,那就是:谁能因地制宜地为三农发展做更多踏实落地的事情!哪怕是小事,哪怕是帮农民多卖一斤土豆、一斤水果,积少成多,也会对农村带来巨大改善。
5我国是否会有粮食危机?
刘晓东:说到粮食安全和粮食储备,这几年,由于中美贸易战还有疫情,很多人问我,要不要提前屯粮之类的问题,我给大家看几组数据,让大家放心。
先说全球范围内。
年,全球谷物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7.22亿吨,77亿人,大致是够吃的,但供需之间存在结构性的不均衡,年,全球谷物的国际贸易量上升至4.15亿吨(增2%或万吨),占总需求的16%。
现在,疫情话题仍然比较热,有人怀疑会出现粮食危机,从供需平衡数据来看,全球范围内,近年来盈余都比较稳定,库存充足(我国大约有1年库存),不存在总量短缺问题。但是,价格可能会有些波动,可是再结合收入数据看,吃的起,吃点饱。
总得来看,我国粮食安全战略比较靠谱,主粮自给率比较高。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6亿吨,其中稻谷2.1亿吨,小麦1.3亿吨,玉米2.6亿吨,豆类0.21亿吨,其他油籽大约万吨,其中油菜籽占小一半,马铃薯大约1亿吨,其他薯类大约0.3亿,还有一些粗粮杂粮。我国粮食出口很少,进口占比也很少,大米进口3.86%,小麦进口3.26%,玉米进口1.32%,粗粮进口5.81%。
年蔬菜生产量达到7.2亿吨,水果总产量达2.6亿吨,猪牛羊禽肉产量万吨,禽蛋产量万吨,水产蛋白万吨,生鲜乳产量万吨,还有大约万吨食用菌,万吨的食用海藻,万吨坚果。自产食糖大约万吨。总的农产品消费量大约20亿吨,其中生鲜产品超13亿吨,加上进口减去出口,人均1.6吨左右,每天每人8.7斤左右,这已经不仅是够吃,应该算是品种丰富供应充足了。仅以粮食计,我国人均占有粮食公斤,大大超过全球人均粮食占有公斤左右的水平,也高于国际公认的人均公斤的粮食安全线标准。
当然,人均1.5吨农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会损耗掉,也有一部分农产品如玉米、大豆会转化为动物蛋白,也有部分会转化为工业原料,如玉米乙醇等,所以这个数据只是示意,衡量一下量级和大致的食品消费结构。
另一个数据是按照《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年)》规划,到年,人均口粮消费(从1年的kg下降至)kg,食用植物油12kg、豆类13kg、肉类29kg、蛋类16kg、奶类36kg、水产品18kg、蔬菜kg、水果60kg,每年的直接农产品消费大约公斤。我们应该是提前完成了这个营养发展目标。
6农业转型的挑战和机遇
刘晓东:农业全球化持续推进,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农业转型面临很多挑战。首先生产模式在变,设施和生物等替代农业快速成长,传统种养模式下,品种选择、管理模式、投资回报模式也在变,生产要素普遍飙升,如何提升三率,降低成本,构筑竞争力和壁垒是转型的关键所在。
在国内,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如何完成生产经营主体、组织形式、产销对接、产业链延伸、金融赋能及风险管理模式的升级这些是转型面临的挑战。
另外,产销模式在变:产区的收获、仓储、加工模式及格局在变;流通模式日趋扁平,开始遍寻效率及附加值提升之路;销区的仓储、加工、分销、竞争模式及格局在变,都市食物系统在重塑;消费升级推动市场进入激荡的*金年代。
产业链日趋复杂,产业生态方兴未艾,供需平衡重构,新需求、新技术、新模式对农企的产品、品牌、组织、流程及商业模式不断提出新要求,企业需快速迭代才能保持生命力和竞争力。
我认为,这就是我国农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也是机遇所在。农业企业应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