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些中型种植户该如何应对当下这个环境呢?确实是一个值得大家深入思考的问题。
1 中型种植户要着眼于“小农业”的发展思维中国未来的农业分为“大农业”与“小农业”两个方向,大农业偏向的是需求量大,种植面积广,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品种,它追求的是效率的提升,通过效率来抵消菜价下行的压力,通过规模创造效益,也许届时菜价还是那么低,但是他们还是有钱赚。而对于中型种植户而言,应该侧重于“小农业”的发展,小农业是指小宗、特色的蔬菜种植和生产,满足消费者对差异化品种的需求。如果还是别人种什么你跟着种什么,就可能与别人撞车了,是很难发展的。记住越容易种植、单品销量较大的蔬菜品种,一定是大农业的方向,大基地可以种,一亩二亩的小农户也可以种,唯独中型种植比较危险,因为即使遇到滞销,别人一个是受得起,一个是无所谓,你不大不小,最尴尬。所以刘*师建议你,如果有条件,应该适当考虑种一些有特色、产业化程度不高的品种,又或者选择对技术要求高、对管理要求精细、对人工要求大的品种,区别大基地与小农户,才能走出自己的路子来。或许寿光洛城街道南庄村种植户李安全的故事,或许能给你点启发!“我不走别人的老路子,喜欢创新,别人害怕创新种植,有风险,挣不了钱,但我不怕,大不了回到原先。”他说。在年,他大胆种植的一棚“金童玉女”*瓜,每斤价格7元,价格是无刺小*瓜的两倍。到了年,他联合南庄村其他种植户种植“金童玉女”*瓜,大棚已发展到28个,基地面积扩大到亩,年销售高达万斤。(原文阅读链接:15元一斤的“小”蔬菜,从种到收60天,现在种正好!) 2 中型种植户可以考虑“订单种植”的方向中型种植户虽然地位尴尬,但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包括种植技术上、管理成本上、持续供应上、配合程度上等,是很多大企业或者收货商在做“订单生产”时最愿意合作的对象。因为大基地想法多,小农户难控制,中型才是最合适。未来的农业发展,相信“订单种植”是一个主流方向,所以建议这些中型种植户们可以往这方面努力,结合自身的条件,可以与一些大收货商洽谈,为他们供货,也可以去与一些大基地洽谈,做他们的补充,还可以与一些新型农业电商公司合作,做他们的基地。做任何事情都是很困难的,但是只要有想法,自己行动起来,就会有收益,你要知道,这些大收货商、大基地或电商公司,其实也非常需要一个稳定的,有保障的,长期合作的伙伴。不止你需要他,其实他也是需要你的!就像“90后”女孩杨宁开直播卖莴笋,几个月销售量就达到76吨,实现销售额多万元。而这些刚从地里采摘过来的莴笋,定是在当地种植户手上采购过来的。(原文阅读链接:牛!牛!牛!“90后”女孩卖农产品,年销售额超千万)至于如何找到这些人,一方面在自己周边找,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现在还是有不少信息撮合平台的。 3 品种的革新要与时俱进,不能老停留在传统上现在蔬菜的种子日新月异,以前在追求产量上,现在已经慢慢转化到追求品质上。但是我们很多种植户,他们一旦种植开一个品种,就很少改变,不愿意创新,不愿意冒险。刘*师说这种思维在供不应求或供求平衡的时候是可行的,但是在当前供过于求的时候就会落后和淘汰。中型种植户你比量比不过大基地,比成本比不过小农户,唯有在品质上下功夫。对于蔬菜品质的提升,除了种植区域的先天条件之外,还有一个最关键的转变就是品种的改进,往往一些新的品种出现,对迅速提升蔬菜本身的口感及品质,我们应该勇于接受和尝试,文中寿光洛城街道南庄村种植户李安全就是很好的例子。 4 中型种植户种菜不能光凭感觉,要有科学的数据分析现在种什么对于中型种植户而言是成败的关键,毕竟蔬菜行业的现状是总体供应过剩,个别品种存在不足,所以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市场有多烂市,总有一些逆市飘红的品种,而这些就是当下的时机。那如何找到这些机会呢?以前大家要么按传统,要么就凭感觉,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种菜就像*博,赔赚全靠猜”。但是现在这种方法越来越行不通了。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在数据面前进行选择。如今方法很多,但找到最适合最有效的那个才能事半功倍,就像很多时候数据不一定就有十二分保障,但却能增大我们的成功率,多动脑多分析绝对不是坏事。现在的蔬菜行业格局大致已经形成,如果菜价高要放平心态,菜价低则更是常态,毕竟这是在一个供过于求的竞争年代。只有大家正视这一点,才能意识到:唯有改变,唯有革新,才有机会赢得未来。时代就是这样,如果你不改变,你一定会被淘汰,与其每天在调侃每天在埋怨,不如拿出行动来改变,即使有小小的失败,也只是通往成功未来的一个垫脚石,总比现在坐着等死的好。每一个行业,每一个社会,中间的都是大多数,中间的也是最痛苦的,所以有一个名词叫做“夹心层”。如果你是一个中型的种植户,而且情况就与上面类似,不要指望别人,没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