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影视业亮点不断。《中国好声音》第四季,引燃观众激情;电影《捉妖记》大热,创票房新纪录;《大圣归来》“逆袭”,让中国动漫重回观众视野。
影视业行情的升温得益于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持续加大。自年开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起步发展。截至年底,93只文化产业综合股权投资基金发起设立,其中仅年一年新增加51只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年6月中旬,年上半年文化产业市场投融资及并购事件共有83起,除去未披露资金的27起,涉及金额约亿元。
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崛起,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有效支持。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显示,文化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进入资本市场,以最大限度筹集和盘活资金,实现超常规发展,形成大规模的多媒体、跨媒体文化集团,巩固和加强在所属领域的主导地位。尤其在形成细分市场龙头的过程中,更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
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光线传媒年8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在年即诞生了《泰囧》这部票房超过10亿元的电影,成为中国电影历史上的标杆性事件,可见资本推手的力量。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文化产业并不发达,仍需快马加鞭。国际通用的文化产业初具规模的标准是到达GDP的5%,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接近1/5。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虽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但实力仍然不强。在国际竞争中,我国的文化产业依然处于劣势,没能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生产出大量具有国际名牌效应的优秀文化产品,尤其是还没有产生一定数量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
而西方发达国家在形成文化竞争优势方面,主要依托一批文化跨国公司。据统计,世界强企业中,主业实体为文化产业的公司,有索尼、威旺迪、迪士尼、亚马逊、新闻集团、谷歌、时代华纳等。年世界强中的8家文化媒体类企业,以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指出的全球20家大型视听企业中,绝大部分为西方所拥有。如世界强中的亚马逊公司(排名位),营业收入.93亿美元;美国时代华纳(排名位),营业收入.29亿美元,利润30.19亿美元。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企业的规模比较弱小。要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必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关键作用,顺应国际的跨境投资和跨境贸易规则,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文化企业。
而创业板制度,正契合了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成为文化企业市场规模扩大和实现业务转型的有力支撑平台。日前,有着“明星股东效应”的唐德影视在创业板挂牌,引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