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于文翰.论农业生产对马匹的需要性[J].黑龙江畜牧兽医.,(6):43-45.
在实行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马的作用如何,还要不要保留马匹和发展养马业?这是一项带有方向性的大问题,应当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明确认识,以利生产的发展。
1.马在过去农业生产动力结构变化中始终起着重要作用
马是黑龙江省的主要畜力,农业生产对马的依附性很大。从五十年代开始,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生产动力结构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马对农业生产始终起着重要作用。仅以一九八O年以后为例,这个阶段马数大量减少,使役过重,病弱的多,繁殖率下降,马数下降了12.3%。但这一时期如果按功率计算,拖拉机已达到马的5.5倍,为马牛合计的三倍多。拖拉机虽多,但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机耕、机播和机中耕所占的比重,不足56%,37%和52%,其余部分仍由马牛承担。而且马匹在运输上也起重要作用,需要量一直是有增无减。特别是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农民对马需要量增加,到处出现买马热。但由于马数下降,供不应求,要求恢复和发展,从而说明马在农业生产动力结构中始终起重要的作用。
2.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有马和机械配合。
在农业生产中,是否还需要马作为动力,要以农业机械化水平为转移。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应当是物化劳动消耗逐步上升,活劳动消耗相对和绝对节约的过程,以机械化代替畜力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机械化的速度和水平,必须根据需要和可能而定。要考虑不同作业的目的、方式和内容,合理地利用畜力和机械,乃至有效地利用人力和畜力,才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黑龙江省拖拉机投放量已达到饱和量,每百亩耕地平均有大中型拖拉机2.75马力,每马力平均负担36亩耕地。如果加上手扶拖拉机,每百亩耕地平均有3.33马力,每马力负担30.1亩耕地。此外尚有6,多台自走康拜因。就每马力平均负担的耕地面积计算,拖拉机保存量巳超过意大利(32亩),接近西德((27亩)的水平,本应实现全盘机械化了。但黑龙江省不仅未能实现全盘机械化,连基本实现机械化的水平也未达到,关键在于基本条件与这些国家有差距。特别是一些重点投放机械的社队,由于增产和增收的幅度不如生产成本增加的幅度,社员收入增加不明显。如推行农业机械化较早的双城县,从至D年的23年中,人均收入仅为96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究其原因。
一是,社队对农业机械化需要不迫切和资金不足。农业机械化,只能将使用机械节余下来的劳动力转移从事其他劳动,并能创造出高于物化劳动的价值,获得较高的报酬时,才能迫切需要机械化。我国有十亿人口,八亿农民和三亿多农业劳动力,有些社队因使用机械,节余的劳动力无法安排,所以对农业机械化不仅要求不迫切,而且怕用机械多了减少收入。
有的社队经济基础薄弱,机械化资金自给率不高。如双城县因自筹资金力量弱,集体欠国家2,万元,社员欠1,万元。该县每年使用农机所需费用近四百万元,因使不起,0年有45%的拖拉机时用时停,有19%根本未用。有四个公社、六个大队把拖拉机全部封存起来,使用马匹。
其次,农业机械化需要的油料不足。我国的石油生产潜力虽然很大,但勘探、开发和基本建设都需要时间。加之国民经济能源结构中,农用石油消耗仅占5%左右。从年起,国家对农用柴油供应也开始减少。与此同时,每年农村又增加近二千万马力的柴油机,这样,油机失调,缺油1/3以上。黑龙江省虽然是机械化重点地区,但也不能不受总的条件影响。
第三,农业机械化本身也存在问题。搞农业机械化,不仅要技术合理,还要经济合算。黑龙江省投放大量拖拉机,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效果和经济效果都差,除了其他原因,机械化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机械成本高,质量较差。投放时有的未根据需要,甚至为化而化,不计成本。不少机械不配套,适应性能差,满足不了杂粮区农事要求。加之机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对机械管理、保养和维修有时不当,事故多。要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一定时间。
根据上述几方面原因,不可能在短期内用机械代替畜力,必须保留畜力与机械配合,这是我国的具体条件和社会生产力现状所决定的。在畜力中,马是主要的生产动力。黑龙江省春耕紧迫,要求挽力强、速度快的畜力。特别是用于田间和其他短途运输力速兼备的畜力。马和牛比较,在挽力相同的条件下,马的速度比牛快。在冰雪路不怕滑,行动方便。因而马成为黑人江省的主要役畜,占役畜总数的80%以上。历史上出现“牛打江山,马坐殿”,以及“压不垮的马,扶不起的牛”,都是由于它们作为生产动力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条件所决定的。
马也是草食动物,既能吃草,也能利用秸杆。役马因使役重,必须补给一定的精料。有人计算,黑龙江省每年马料用粮高达25-30亿斤,有些人主张砍马也和这不无关系。实际上,马料用粮从来未达到25-30亿斤。年,全省马数号称万匹,如以每马用粮按1,-1,斤计算是需要25-30亿斤。实际当时有万马匹,除二千来匹三河马每马补料斤,其余马匹全年群牧,不仅不补料,有的连草也不补。社队的役马补料量,一般都不超过斤。同时所用的并不都是粮食而是糠麸和豆饼,以及人不能吃的土粮。在补料时,也要使役多给,不使役少给或不给。每马饲料用粮平均不超过留料标准所规定的斤。当时全省马料用粮量应当是12亿斤左右,现在约为10亿斤。役马要消耗一些粮食,但是节省了大量钢铁和石油,足以换取更多的粮食。
机马结合,应当根据需要,确定机马的保存量,各取所长,合理分工,有机配合,以达到有效地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在这种倩况下,机马并存不能称为两套成本。如有的社队机马牛都多,例如富路大队,单独用机械,用马或用牛都可完成生产任务,那么能说是三套成本吗?牛为生产乳肉,役用的很少,作为生产动力主要是马和机械。要根据实际需要,有些作业可使用机械,有些作业可使用马匹。决不能因变两套成本,为一套成本,而砍掉马匹。
3.将来也不能不要马匹,当前应注意发展养马业。
养马业与农业机械化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在农业机械化之前,马匹可以为农业机械积累资金,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必须有马匹与机械配合;在实现农业机械化之后,有许多作业也述需要有马匹与机械配合。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国家,在实现农业机械化初期,马数呈现大幅度下降。后来由于多方面需要,不得不再发展养马业,有的国家虽未恢复和发展,但依靠进口来满足马匹的数量也是有增无减。
在70年代初,美国和苏联的拖拉机马力数,分别比我国多六倍和五倍,运输用的机动车马力数,分别多30和21倍,收获机的马力数,分别多54和27倍。当时这两个国家的马数和我国基本相同,美国在I-年马数净增90万匹,70年代后期已达到九百多万匹,并计划迸一步增加。苏联当时有83.7%马正在集体农庄供役用,70年代后期,马数虽稍下降,主要因马肉和肉用马出口量增加,实际生产数并未减少。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等国家,因马肉需要量大,国内生产供不应求,每年都需要进口。欧洲经济共同体所需马肉有31%靠进口,日本马肉进口量有的占进口肉类的50%。
我国的机械动力比美国和苏联少的多,现有的马数虽达到万匹,但有1/3左右的马匹繁育在牧区,农区役马不足,无条件供应其他方面的需要。我省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更感不足,在数量上急需恢复。在质量,目前还有70%左右的马是体格矮小的本地马,满足不了生产需要,需要进行杂交改良。但当前优良种马严重不足,为了继续进行杂交改良,应当适当恢复种马繁育,以扩大黑龙江马的数量,满足需要。0年我们在调查马匹资源时,有位生产队长说:“省里抓牛、县里抓猪、生产队抓马”。一语道破了马匹的重要,因为不抓马,地就种不上。因此在实现“四化”的今天,重视马匹发展,使机马更好的结合,发挥马在农业现代化的作用,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必须有个明确的清醒的认识。
文字整理:Flora
相关阅读
养马学家于文翰小传
懂马:毛色年龄色盲倒马编笼头
护理:刷马鬃毛剃毛中暑
兽医:打针外伤锉牙输液跛行涨筋PPID
繁育:发情产驹人工授精胚胎移植FoalRejection
饲养:喝水买草垫料睡觉
训练:防踢脱敏JRA
APP:马蹄牙齿
关于马业文摘:
崔步青、谢成侠、于文翰等老一辈马业专家为我国马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即使是他们几十年前的文章现在读起来也时常让人醍醐灌顶,拍案叫绝,遂萌生把这些文字摘录下来的想法,于是我们建立了马业文摘栏目,为马业从业者搜集散落各地的马业好文,以老一辈马业专家公开发表的旧文为主。我们通过公开出版物的搜集、摘录、编辑和排版等工作,把这些很有价值的文字还原和展现给当今的马业从业者们。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相信前辈们的付出和智慧对今日我国马业发展之现状亦大有启发和裨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