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号(昨天)下午,由南都周刊和岁月知味共同主办的第二场城市沙龙“众星待月——广东文化产业如何突出重围”在榕荟圆满结束。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嘉宾的观点更是新鲜犀利。下面请跟着南朋友一起来回顾一下嘉宾们精彩观点吧↓↓↓
嘉宾精彩观点*树森: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名誉主席,广东省人民*府原参事。长期从事文化批判和岭南文化研究,编审。专著和编著有《题材纵横谈》,《手记·叩问》,《广东九章》等著作。“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这样的传统说法,其实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先把经济搞起来,再去搞文化,这样的文化是没有积淀的,而真正有积淀的文化是可以为经济带了很多附加值的。因此,文化和经济应该是一对“情侣”(而不是父子),这样文化产业才会有发展。《来自星星的你》捧红了啤酒和炸鸡,这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案例。而万人的韩国却能在14亿人的中国占有文化市场十分之一的份额,更表明韩国在经济和文化的融合和推广上做得相当出色。“我认为的创新,就是能够把经济和文化这两个看似不搭界的东西整合在一起”朱秋利:文物保护高级工程师,广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研究员,华南城市研究院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所所长。文化创意产业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经济,也就是一种知识经济。现在全球的文化创意产业平均每年是按照5%的速度在增长,而英美等国家更是达到了10%,经济向文化靠拢是个显见的发展趋势。可我们还停留在过去的观念上,大力发展轻重工业和制造业,急功近利。我们的文化管理体制还是很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府管得太多太具体,而且还管不好。领导至上,非专业精神大行其道,对知识和人才不够尊重,也导致了许多人才的流失。我们的市场,在法律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不健全的。比如旅游市场的乱象,一切向“钱”看,旅游的门票、住宿、吃饭、交通、娱乐等等都是高消费,并且这些高消费得不到应有的服务。*府的主导应该是宏观上和规划上的,而不是包揽一切。应该是*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大众创造文化。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港台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方才朱先生提到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领导的重视,这在现状来看是很对的,然而,从*治文化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是绝对不对的!因为决定的权利应该在人民手里,而不是所谓的一把手们。这在真正的*治文明中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想谈的是,在文化产业也好,文化保护也好,它的机制和基础就是先进的*治文明。我们国家把文化的发展放在了国家战略上,比如强调文化软实力。但却没有提出关于文化价值观的输出。我们怎样让外面的世界相信我们,或者说愿意来真正的了解我们,如果我们的价值观于表面和内在有着巨大的出入,那别人如何接受我们的文化输出呢?离开了先进、正常的*治文化机制,离开了思想的自由交流和自由碰撞,离开了学术的自由与独立,优质的文化产品能够产生吗?张承良:广东省委*校副教授,文学博士,广东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南方软实力研究院副院长,从事文化管理学、文化软实力、岭南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广东文化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创意。文化产业的核定标准有三层,1.核心层(创意,内容)2.相关层(服务)3.外围层(硬件),而广东文化产业有85%都来自于外围层,与创意有关的核心层少得可怜。文化产业需要星星和月亮,但不要太阳,也就是垄断的文化。做文化产业的人,首先应是一个企业家,然后才是艺术家,比如奥飞动漫。因为他们会建立一个完善的销售渠道,当有一个文化产品出现时,它可以很快地进入每一个销售渠道中,这就是一个渠道为王的典型。接着用积累起来的资本,再去完善内容,从而达到优质内容与经济效益的结合。*府对文化产业的回报机制做得不够好,导致有能力创造优质文化内容的人才流失,因此就需要那些拥有资本和渠道的“月亮”,来并购那些有内容的“星星”,从而达到双赢。这也需要*府的远见,如同深圳的一些创业场所,还有广州的羊城创意产业园。特邀嘉宾
黎宇宇: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策划艺委会会员;广东省探险协会总干事。“我认为自古以来,对中国文化破坏最严重的是三个时期,第一个是年的新文化运动,第二个是文化大革命,第三个便是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比如房地产热导致的对古屋古建筑的拆迁。冯骥才先生最近有篇文章说,自年以来,全国有90万条村落被推平,这是很触目惊心的事。
胡锦雄:知名青年画家。“广州的文化创意园很多,但里面真正搞文化创意的,我觉得并不是很多。搞文化就像养奶牛,你给它吃老草干草,是产不了多少奶的,只有嫩草的喂养,才能产出上好的牛奶。现在文化产业因为没有持续的扶持与投入,很多都是搞了又倒,倒了又搞。文化是需要大量投入,持续发展的,这需要*府*策的扶持、金钱的投入,而不是在口头上挂着文化产业,过过嘴瘾。
QA01问:我想请教一下李公明教授两个问题,首先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是有许多博大的地方,但近些年来,它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东西似乎并不是那样的自信,面对外来潮流的冲击,它生怕面对那些批评和质疑,那么传统文化该如何去面对这样的冲击以及坚守自己的特色呢?
(李公明)答:你说得不错,为什么我们的传统文化感觉慢慢抵不住外来的冲击,从自信走向自卑,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当我们说我们的文化要自信的时候,自信是什么?我认为自信就是我不怕跟外界去交流,不怕别人自由地来观察我、了解我,怕别人把这些观察的结果传播出去。如果连这一点都没有的话,这不是真正的自信。
02问:开平碉楼的门票很贵,导致我们并不是很愿意去了解关于它的文化与内容,也觉得它的价格与我们所得到的精神回报不成正比。所以我想请教一下朱秋利先生,开平的旅游业该怎么发展?
(朱秋利)答:我觉得这个首先还是需要*府的重视。开平的碉楼很多,被列为文化保护遗产的大约有三千多座,这个保护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而且如今保护的主要力量还是集中在民间,这样导致了门票价格虚高。开平*府需要长远的目光。
03问:我想谈一些自己的看法。讲到这个文化产业,我觉得这个环境从思想上来说还是缺乏自由,所以我们的文化产业就像流水线一样,没有优秀的作品。而且大家如今并没有对优质文化的需求,不愿意花三四十块买一副肖像画,却可以花三四百吃一顿饭,我感觉我们现在还没有到这个阶段,处于社会底层的大多数如何在肚子没吃饱的情况下去消费文化产品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在解决经济问题之后再去发展文化。
张承良(答):你刚刚提到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问题,其实现在国家相当重视,广东也率先出台了一个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条例。老百姓如何去增加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提高审美的能力,这个就需要公共文化服务做更多的培育,比如建更多的场馆和举办更多的展览供老百姓去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就相当于两条腿走路。
04问:岭南文化作为中国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值得所有广东人骄傲。但是关于岭南民俗的宣传还是不足,比如前段时间有外地观众看龙舟比赛,很不解的问,他们在臭水沟里划船还这么高兴?可能他们不了解划龙舟对于本地人的意义。请问李教授,如何将岭南文化,包括文物以及一些民俗,介绍给数量众多的外地人?引导他们喜欢并宣传岭南文化?
(李公明)答:这是个很难的问题。广州本地人的人口结构都很复杂,他们都很难说了解自己的文化,宣传就更难说了,况且把广州人和外地人作为广州文化问题的一个范畴也不是很科学。但我们可以说广州作为自己家园,如何让它的民俗文化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习惯和传统。比如老广州老居民为什么会离开自己的老屋子呢?你会说是因为居住条件太差了,但西方国家许多老的街区里面,它里面的基础设施还是很现代很健全的。这就需要*府花钱花心思在上面,显然我们的*府做得还不够。
以上是第二场沙龙的精选内容,谢谢大家的参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