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3/8 13:54:00
张绍铃,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农业农村部果树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是世界梨研究领域的权威科学家、是国内梨研究的领*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虽然有这些荣誉的光环,但在张绍铃的心中,自己仍然只是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和大学教师。辗转求学的山村少年年,张绍铃出生在福建福安溪柄镇北山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儿时起,张绍铃读书就特别勤奋,无论走到哪里书都随身带,干农活休息的间隙,也要抓紧点滴时间多看几眼。虽然生活很贫苦,从小学到高中,张绍铃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中途有很多次因为交不起学费,差点辍学,多亏学校和老师们热心资助才得以继续学业。恢复高考后,张绍铃考上了福建农学院,经历过肉体和精神“双重饥饿”时代的张绍铃,尤为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有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把钱攒下来买书。他总嫌书太少、太薄,就像饥饿的人一下子扑到面包上,怎么也吃不饱。本科毕业后,张绍铃被分配到福安市农业职业中学当教师,虽然有了稳定的工作,但他并不安于现状,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工作之余继续发奋学习,年,他顺利考上了山西农业大学果树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山西农业大学,张绍铃遇见了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人——他的导师王中英先生。“我导师已经去世23年了,是心脏病发作倒在了讲台上,他一生为教育和科研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在为教育事业奉献自我,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是我人生中的灯塔。”“我的第一个‘随身听’是他送我的,当时花了他两个多月的工资。”张绍铃对这份礼物视若珍宝、爱不释手,直至研究生毕业到河南省农科院工作,还一直用它学习日语,在河南省日语竞赛中一举获得了第一名。也正因张绍铃的日语根基深厚,年,河南省首批派遣去日本留学的2个指标,张绍铃名列首位,成为了一名接受日本*府资助赴日攻读博士学位的国费留学生。白手起家的“梨首席”年,张绍铃从日本留学归国,来到了南京农业大学。当时科研条件十分艰苦,刚开始学校给了3万元科研启动费,实验室兼办公室不足20平米,试验材料、试剂耗材和梨品种都是他自掏腰包从日本买回来的。刚回国的头四、五年,张绍铃带着学生一起下地干活,管理着10多亩种质资源圃中的梨树,嫁接、修剪、施肥、除草、浇水、打药等,就跟普通果农一样,研究工作步履维艰。张绍铃并没有艰苦的科研条件所打倒,他怀揣着科教兴农的理想,对我国梨研究的未来满怀希望,义无反顾地向着我国梨产业迈出了第一步:摸清我国梨产业发展的问题在哪里,技术需求是什么?回国后不久,张绍铃花费了2个多月的时间在全国20多个省进行梨产业调研,写了一份多页的报告,对我国梨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目标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提交到了当时的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和种植业管理司。就这样,三十多岁的张绍铃凭着一腔热忱、一张归国博士的名片、一份厚重的调研报告,获得了认可,拿到了农业部的计划、行业专项等一系列重大项目。有了项目支撑,张绍铃的科研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到了年,他在国内梨行业已经崭露头角,同年,张绍铃被农业部委任为国家现代农业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从“单枪匹马”到带领全国48个梨科研团队的多名专家一起干,张绍铃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大到我国梨产业的发展规划、梨体系组织架构布局、任务提炼与细化分工、运行管理机制建立与创新,小到全国21个省份的25个科学家岗位和23个试验站干什么、怎么干。多个日日夜夜,他无数次在心中描画中国梨产业发展的蓝图,积极向主管部门建言献策,围绕体系工作和产业发展向农业农村部、行业司局提交各类报告、材料近份。围绕梨全产业链开展科研创新,团队在梨品种选育及品质改良等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原创性突破。张绍铃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项目、项目、公益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大农技推广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项目经费逾2亿元。主持建成国家梨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育成梨新品种6个,改变我国早熟梨品种结构。希望学生“个个品质优良”“从事梨行业久了,养成了一种习惯性的职业愿望,每当一批梨苗栽种到梨园之后,总是迫不及待地巴望着它们快快成长,不仅希望棵棵梨树硕果累累,而且希望果子个个品质优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更期望我的弟子们、甚至是我弟子的弟子们,个个出类拔萃。”谈到教书育人,张绍铃满怀期冀。受导师王中英先生的影响,多年来,如何做好一名大学教师,如何培养出一流的学生,一直是张绍铃心中最看重的事。他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理想,为学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