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主战场在以信贷市场为代表的债权市场,而券商的主战场则是在权益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前者侧重非标准化类资产、重资产经营特征突出,后者则侧重标准化资产、轻型运营特征明显。因此券商在开展业务时,总是需要有金主的参与;而商业银行若要开展资本市场类业务,和券商之间的合作又是必要的。基于此,本篇报告对资本市场的最主要参与者(即证券公司,以下简称券商)进行讨论,分析对象则为整个券商行业和全部8家券商(含0家券商资管子公司)。
一、券商行业整体概览(一)基本情况说明、券商在美国一般被称为投资银行(日本和我国均称“证券公司”)。其业务本质主要在于“证券”二字,即证券公司从事的业务本身天然带有“标准化”的内涵,因此理论上大致可以认为证券公司以从事标准化业务为主,和比较擅长从事非标准化资产业务(贷款亦可被视为非标准化资产)的商业银行有很大区别。
根据新修订的证券法,股票、公司债券、存托凭证、*府债券、证券投资基金份额、资产支持证券、资产管理产品等均属于证券。而非标转标趋势愈发明显的背景下,意味着证券公司可以从事的业务范围实际上是在不断延伸的。
、券商一般被定位为一级与二级市场的中介机构,这意味着与上述有关证券的发行、承销与交易等环节均需要或应该要有券商的参与,券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出其它业务(如财富管理业务、资管业务、ABS业务、投行业务等)。
、券商的服务对象以资本市场为主,其监管机构主要有证监会、沪深交易所、证券业协会、中基协等,交易场所则主要有沪深交易所、科创板、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新四板)等。不过券商也会在银行间市场开展业务,如帮助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债,其自身亦可通过银行间市场融资。而在银行间与交易所市场互联互通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券商在银行间市场的业务空间亦在不断扩大。
4、券商本身是一个极其不稳定的群体,市场化程度相对银行而言更高,导致相互之间的兼并重组比较频繁。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可能是和商业银行主要面临信用风险相比,券商行业主要面临市场风险、稳定性更差。同时券商行业又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其证券经纪等传统业务和资本市场的景气程度高度相关。因此券商的业绩指标波动幅度较大、券商群体之间分化较为明显。
5、目前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规模高达6.47万亿(截至00年9月),但其表外非保本理财规模尚不到0万亿,“表内重、表外轻”是其主要经营特征。相反证监会体系下的金融机构则普遍呈现出“表内轻、表外重”的经营特征,其表外资产规模普遍高于表内。例如,券商行业的总资产规模达到8.57万亿(截至00年9月),但其受托管理的资金总额却高达.0万亿(截至00年9月)。
可见,和公募基金行业一样,券商行业同样呈现表内规模偏小、表外规模占较高的特征,这意味着证监会体系下金融机构主要通过轻资本的业务模式来支撑实体经济融资,而实体经济真正的资金来源应该是银保监会体系。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大致可以理解为券商是实体经济融资的桥梁。
6、目前我国券商的营收来源以自营业务、经纪业务、承销保荐等传统业务(占比达到70%以上)为主,而这些业务均与一二级市场的景气程度具有密切关系,呈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因此,收入结构的单一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着券商行业的自身发展(和商业银行主要依赖于传统存贷业务相似)。
7、年底我国券商数量为99家,随后范围逐步扩容,07年下半年后证券公司数量扩容至6家(包括8家券商资管子公司)。同时整个券商行业的注册从业人员为4万人左右,其中一般从业人员0万人、经纪类7.50万人、分析师人、投资顾问超5.50万人、保荐代表人0人。
(二)表内外资产:表内增至9万亿左右、表外萎缩至万亿附近虽然表外业务规模有所萎缩,但券商的表外业务规模依然明显大于表内。
、整个券商行业的表内总资产由06年9月的5.50万亿升至00年9月的8.57万亿(00年底预计已升至9万亿附近)。在05年一季度股市处于高峰时,其表内总资产也曾一度达到8.7万亿元,05年股灾后开始大幅萎缩。
、整个券商行业的表外受托管理资金自0年后开始大幅增长,并于07年一季度达到8.06万亿的历史高点。不过严监管环境下,券商行业的表外规模明显萎缩,截至目前已降至.万亿,较最高点大幅压降6.8万亿。
、这里需要重点提下券商资管业务,券商资管业务主要包括集合计划、定向资管计划、专项资管计划、私募子公司私募基金。券商资管牌照(相当于公募基金和基金子公司的结合体)始于00年,0年的券商创新大会则打开了券商资管的发展空间,其规模亦从0年的不到万亿元迅速增长至07年一季度的8.77万亿元,用时不到五年,且主要以定向资管为主(占比高达85%)。
07年严监管环境下,券商资管规模开始迅速压降,目前已压降至9.50万亿(较最高累计压降9.7万亿),其中定向资管由6.06万亿压降至6.98万亿(较最高点累计压降9.08万亿)。与此同时,集合计划目前已稳定在万亿元左右、专项资管计划基本已经清零,直投子公司的直投业务亦未公布相关数据。
(三)整体经营业绩、业务类别与营收贡献分布情况、连续两年同比大增,营收和净利预计分别达到亿元和亿元00年前三季度,整个券商行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44亿元和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8%和4.5%。如果按照全年5%和45%左右的同比增速,则00年全年整个券商行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预计分别会达到亿元和亿元,从数据上看,整个券商行业基本上相当于以招商银行的资产规模,实现了农业银行的营收和净利润水平。
从历史变化趋势来看,09-00年券商行业已连续两年实现营收和盈利大幅增长,告别06-08年连续三年的萎靡期,基本重现了0-05年辉煌期。
、主要有自营、经纪、投行、资管、投资咨询以及融资融券等六大业务我国券商业务类别主要有自营业务、经纪与财富管理类业务、投行业务、资管业务、投资咨询业务以及融资融券(含股票质押)等六大类。其中,
()经纪与财富管理类业务主要指服务于个人客户的代理代销(如股票、债券、基金等品种)和财富管理业务,具体包括代理买卖、交易单元席位、代销金融产品、财富管理等。
()投行业务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债务融资以及资产证券化、与投融资相关的财务顾问业务(含并购)等,如承销、保荐、财务顾问、资产证券化等。
()资管业务主要为机构和个人提供的资产管理业务,包括集合资产管理、定向资产管理、专项资产管理、基金管理等。
(4)自营业务是指利用自有资金进行的投资交易和回购业务。
(5)融资融券业务是指为客户提供的有担保或质押的融资融券业务。
(6)投资咨询业务主要指为客户提供的各项专业化研究和咨询服务(比如我们看到的各种券商研究报告、分析师咨询等等),以协助客户做出投资决策。
、自营投资、经纪与投行合计贡献70%从券商营收的构成来看,自营投资类业务和传统经纪业务合计贡献了50%以上,投行业务贡献尚不到5%、融资融券业务贡献在0%左右、券商资管业务贡献约在8%左右、投资咨询类业务贡献尚不到%。
可以看出,就整个券商行业来说,传统业务仍然居于重要位置,投行业务和投资咨询等高价值业务依法无法有效支撑。
(四)08年以来主动转型,发力财富管理业务08年以来,多家券商在其财报或经营战略规划中提出要向财富管理转型,这是在传统经纪业务佣金率下降、同质化竞争加剧、个人财富管理需求强烈等背景下的自然选择。为此多家券商还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设立财富管理部门,如国元证券将零售与渠道营销总部调整后设立私人财富部、国君证券将零售业务和分支机构管理委员会更名为财富管理委员会等等。
很显然,组织架构的调整折射的是券商的战略变化,这是为了更加突出“以客户为中心”而非“以产品为中心”的运营理念。
(五)00年以来基金托管牌照密集批复家,*策明显向券商倾斜、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基金行业的繁荣是分不开的,与此相伴随的是基金托管业务的规模显著放量,因此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拥有基金托管牌照的机构无疑会受益良多(基金代销机构亦同样如此)。00年5月9日,证监会发布《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有明显放松,即明确()基金托管人的净资产准入基准线为00亿元(之前为事实上的亿元);()外国银行在华分行可申请;()进一步明确“先批后筹”。
、从证监会公开的信息来看,00年以来证监会共核准家机构取得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其中包括9家券商和家外资行,无一家国内银行获批。也即自04年以来恒丰银行、包商银行、南京银行与江苏银行获批以来,六年的时间里无一家国内银行被核准获得基金托管资格。
二、全部8家券商剖析(一)主要构成:8家已开业、另有家获批筹建但未开业、0年月0日,证监会
0年5月,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后,我国券商开启了所谓的“全面创新之路。此后,我国券商在经纪业务、承销保荐以及自营业务之外,又新增了资产管理、私募股权、融资融券、转融通、质押式回购业务、现金管理、新三板业务等业务类别。受此影响,券商行业纷纷借助其资管子公司渠道,大量开展通道类业务(定向资管占比达到85%以上),券商的创新意识不仅没有增强反而被抑制,真正的资管和投行类业务反而停滞不前。
5、08年: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大幕徐徐拉开始于07年的严监管让伪创新持续五年的券商行业面临严重冲击,其净利润在06-08年连续三年大幅下滑,券商资管规模急速萎缩。同时这一时期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亦再次成为国家战略,如注册制即将全面推行、新《证券法》正式实施、投资者权益保护力度显著加强、打造航母级券商成为主要方向、新三板和创业板深化改革、再融资*策约束显著放松、退市制度全面确立等等。可以说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在高层已经取得高度,后续将进一步在注册制、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上市公司治理、严格退市制度、强化信息披露、做好投资者保护、培育中长期投资者、畅通各类资管产品进入资本市场渠道等各方面加大力度。
—THEEND—
内容来源:任博宏观论道
本篇编辑:孟怡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我院立场,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