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央视财经评论》)近年来,大佬们玩农业、大企业大资本纷纷布局农业产业,这成为了时下最流行的一种现象。这是怎么一回事?下一步,农业产业会否形成由大企业领跑的格局?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评论。
大佬为何纷纷抢滩农业产业?大企业能否领跑新农业?
眼下,京东商城、阿里巴巴和中粮网、一号店,在农产品电商的领域已经杀得难分难解。就在去年年底,专注于快递业的物流企业顺丰也搀和了进来。当电商巨头们忙着争夺渠道和用户的时候,资本大鳄们的布局也开始浮出水面。从年就开始涉足农业领域的柳传志,这一次也是志在必得。
柳传志(联想控股董事局主席):全产业链控制,从种植到冷链,运输等等,一直到销售,不一定全是我们的人,但是我们要全都能控制得住,这是很重要的一条。
现代化企业的进入,对农业本身的促进显然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同。不久前,在一场关于农业育种产业的会议上,农业部的副部长余欣荣就提出了,提高种业企业集中度的要求。
余欣荣(农业部副部长):尽快缩小与跨国种业企业的差距,推动种业领域的企业重组。就是通过努力,力争到年前50家企业的集中度要达到60%以上。
刘永好:各方面大企业的相继介入说明农业产业的机遇期到了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其实我感觉特别得好,因为以前确实有点儿寂寞,一方面是广大的中国有好几亿的农民,但是群体都特别小,规模都特别小,谈到很多事的时候,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但今天不一样,今天有很多大企业参与到这个领域里,在做投资,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在一块干事,干得热闹,干得有奔头,干得轰轰烈烈的,我觉得有轰轰烈烈的感觉。他们比较早的介入农业领域,比较早的实施农业的转型。他们在农业领域不是做传统的小规模的农业,一定做的是现代化的、大型的、跟市场接轨的、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的大型农业,我觉得这从某种角度,填补了我们国家在大型农业发展方面的一些空白,对推动和促进我们现代农业的发展,应该说还是起积极作用的。
实际上这些事,在十年以前,我当*协委员的时候就多次提出,要形成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格局。让城里面的工商业者,让方方面面的人士,都投入到农业这个领域来,那么农业产业的机遇期就到了,农业变型、转型的时机就到了。
刘戈:企业经营今后将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一方面,应该有*策的因素,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里非常明确的确定了中国农业经营的一个发展方向,当然基础是家庭农业,就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家庭经营。另外有合作经营,有集体经营,同时提到了企业经营。企业经营今后将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在过去,整个中国的农业虽然曾经有最先进的传统农业,但是在目前的这种状态下,中国农业还有了一个最落后的产业。从劳动生产力上来说,像美国,能一个农业劳动力耕种两千五百亩土地,日本是三、四十亩,中国是三、四亩地,那么我想这些企业一定是看到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就是在中国目前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里面,如果这些大公司进入了以后,一定会有非常多的机会,同时*策的障碍也没有,那么这样的大公司现在找到了进入农业的最好时机。
刘永好:大企业带来大量新的观念对农业产业的发展是积极有利的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因为中国经过30年的发展改革,现在城市、工业已经相当的规模化了。现在中国的制造业,很多都走到全球的前列了,而农业的规模,现在相对还比较少。由于农业跟土地有关,跟人口有关,也跟交通有关,跟基础有关,一时还不够规模化、现代化。
规模化、现代化是必须的、必然的,道理很简单,我们农民朋友进城去,一年挣三万、四万是很简单的事,但是在农村,拿养鸡来讲,以前说养50只鸡,能开个大的养鸡场了,结果50只鸡在正常情况下,只能挣50块钱,因为一只鸡挣1块钱算是比较多的了。所以说他必须要养超过三四万只鸡,才能跟城里面打工相当。问题是三万只、四万只的养鸡,就不是传统的养殖方法了,它就跟金融有关,因为他要贷款,要建鸡舍,要买鸡苗。又跟技术有关,他必须要知道怎么样防御,用什么品种。又跟养殖科学技术有关,又跟自动化的机械制造有关,又跟互联网有关。特别是现在一会儿猪肉价格低了,高了,猪肉价格的低、高也影响鸡肉价格的低和高。一会儿又禽流感了,怎么样防范,怎么样得到有效的一些促进,这些可不是传统农业能够解决的,这需要现代化,这需要转型,这就是说现代农业。
而现代农业,农民本身不太懂,因为一千年以来,他们都是这样种的,几亩地,一头牛,养了几头猪,十几只鸡,现在这个格局发生根本变化了,那么必须有人来引领。靠什么引领?让他们都去上大学,进培训学校?不现实。那么在这个时候,当地有一个企业做成了,做好了,他的引领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在城里边的一些大企业转行来做,他们把市场的观念、金融的观念、科学的观念、自动化的观念以及大批量生产的观念带过来,这对农业产业是比较有利、积极的。
刘戈:其他行业直接进入到农业领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我觉得像有一些原来和农业沾边的这些企业,比如说是食品企业,那么他向上游的延伸自然会做到农业,这个相对而言,基础比较牢靠一些。从世界上各个大的农业公司来说,基本上也是这种模式。
原来搞制造业的,搞其他行业的,直接进入到农业领域,这个在全世界来看,成功的案例不太多。因为光合作用控制起来,要比生产线要难得多。所以这作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我们需要鼓励。但是他是不是会变成一个新的方向,还是需要讨论的。
刘永好:我们要带动农民也富裕起来而不是去抢了人家的饭碗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第一,像一些大的企业从城市到农村,从工业到农业,做这种有规模的,某一个有特色的,某一个领域生根的这些产品,我觉得总体还是可以的,是积极的。但农业跟工业不一样,城市市场跟农村市场也不一样。我们中国农村的格局是什么?是人口特别多,以前的基础特别得差,运输、产供销体系不够健全,金融体系也不够健全。这些大的企业来,他能够把城市里面一些要素带进来。比方说他有相当的实力,他的品牌、声誉就能获得一定的融资,这是农民做不到的。
第二,他见过大市场,他知道怎么样去营销,通过市场的营销推广他的产品,这是广大的农民做不到的。在这方面,他们进来起一个带头作用,引领作用,我觉得对的。但另一方面,农业跟工业、跟自动化有很大的不一样,有很多不一样的具体情况。那么往往这些城里面来的投资人,这些大的企业,他们可能某一方面看得多,对某一方面在农村工作的难度,可能会估计不足。比方说搞养殖,谁知道突然会来禽流感,而禽流感去年有,今年又有。像病虫害,像怎么样的合理的保证食品安全,又要保证增产,很多东西是工业企业不具备的。
比方说,我们工业生产就是产销要对路,质量要好,那么市场的风险,这是肯定的。但是作为农产品来说,它既有市场的风险,又有周期波动的风险,还有食品安全的风险,又有*策的风险。所谓*策风险,我们产品某一个多了,出口到某个国家,某个国家就限制我们,打一个技术牌,或者*策牌,这是以前没有过的。并且合作的是农民朋友,怎么样帮助农民,我们在企业自身发展的时候,带动农民也富裕起来,而不是去抢了人家的饭碗,这也是最重要的。
刘永好:在大规模的生产的同时要保证小农生产体系下农民的利益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这些改变总体讲,对农民是好的。因为广大的农民几十年都是这样做的,究竟规模化、现代化该怎么做,什么才叫规模化,什么才叫现代化,怎么样用市场的观点去评判它,去引领它,那么它竖立一个样板,这是对的。但是在这过程中,确实要注意一些问题,处理不好的话,对这种良好的格局会带来一定负面的作用。
首先,我们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怎么样保证我们原有的这些小农生产体系下农民的利益,怎么不要因为我们的努力,我们市场的占有,抢了这些小农的饭碗。就是说大企业要发展,农民要富起来。怎么样让农民从传统的农业,走上现代农业的道路,这里边怎么样组织。现在国家比较主张叫做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假如说扶持更多的家庭农场,把更多的生产环节交给这些家庭农场,而大企业来帮助他们,来支持他们,这样就比较好。
比方说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做,规模的养殖业的转型。那么我们选择一个地区,规划在这个地区养40万头猪。那40万头猪,我们规划多少个农民共同来养殖,那么种猪我们来提供,饲料很难解决我们来提供,技术服务很难解决,我们来提供,而这个金融服务很难解决,我们来帮助成立担保公司等等。而农民们按照这种、一种现代化的模式,在有资金、银行贷款的支持下,在有技术的服务的体系的支撑下,在有市场的收购和食品安全的监管条件下来进行生产,这个时候规模放大了,食品安全得到了保证。他的价值得到了提升,收益也提升了。这种模式能比较好的解决大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要有利,没有利,我们不可能可持续的。但是有利,也要有益,所谓益就是让农民得利,就不能让原有体系的农民,他们没有了生存的能力和价值了,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要均衡的考虑,这是最大的问题。
刘戈:大企业不能和农牧民争利应形成一种共生关系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农业的现代化真的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实各个国家在大企业进入农村,进入牧区的时候,他在*策上都是非常保守的。包括日本在年的时候制定农历法,是不允许法人机构进入到农业领域里面的,那么一直到一九九几年的时候才逐渐放开。怕的是什么?怕的是损害农牧民的利益。包括我们,现在大公司进入了,它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方式,让农民和公司在这里头形成一个共生的关系。
阿鲁科尔沁旗原来是一个退化的草场,牧民原来在里面放牧,当时产出是很低。就是原始的已经退化了的草场产出很低,那么现在通过大规模的灌溉指针式灌溉设备,那么改善了草原。这种苜蓿草牧民以前是只是放牧的,他不会种,那么这时候大公司来了,带来了技术。同时*府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想办法先实验,让这种种植方法能够成功,同时要把大企业技术整合传输给农民,这个产业才能慢慢的发展起来。如果大企业来了以后和农牧民争利,那么最后得到的结果,可能就是说我们不愿意看到。一方面可能农业发展了,但是农民的问题还解决不了。它是一个一揽子的工程。
刘永好:大企业进入之后食品安全相对容易得到保证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传统上,我们国家有数亿的农民,家家都种粮,家家都养猪,都养鸡。当一家只养几头猪的时候,全国有上亿的农民在养猪的时候,哪一家用了一些不应该用的药品,哪一家在饲喂的过程中用了发霉的饲料,谁知道?没办法监控,就算是我们发现监控到了,又怎么样?因为他只有几头猪。因为他就是这个样。当这种组织起来,规模化以后,当这个体系里有上亿,甚至上十亿规模的时候,这个企业、这个体系、这个老板,或者说这个组织会非常的小心,因为要监管他太容易了。一旦发现他什么问题,对他的处罚,他背后的是一亿十亿的资产作为倍数,这时候食品安全容易保证得多,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由于这种大的企业考虑的时候,他必须把食品安全的一些要素考虑到里边去,比方说建猪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