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校长向国家生物炭研究院成立表示热烈祝贺,指出陈温福院士率先开启了生物炭农业应用研究的序幕,眼光高远,情怀赤诚。在陈院士的带领下,研究团队立足生物炭应用技术创新、面向产业和社会需求、对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积累了丰硕的科技研究成果,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也在业内取得了重要地位。当前,全球仍处于疫情大流行的冲击之下。“后疫情时代”,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压舱石”,将被赋予更高的战略意义。这对农业高校强化“双一流”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也再次强调了农业科学家助力科教兴农、推动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此时,沈阳农业大学组建国家生物炭研究院,恰逢其时,更任重道远。研究院的成立,凝聚了陈温福院士团队十余年的艰辛探索,也承蒙了国内外生物炭科技工作者的推波助力,同时,还寄托着沈农建设“全国一流、东北特色、沈农品质”高水平大学的梦想与目标。
沈阳农业大学校长陈启*致辞
辽宁省教育厅李庆才副厅长、辽宁省科技厅王学来副厅长为沈阳农业大学国家生物炭研究院揭牌
会议期间进行了沈阳农业大学国家生物炭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的聘任仪式,中国工程院张福锁院士被聘任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张佳宝院士被聘任为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陈温福院士、朱有勇院士、宋宝安院士、康振生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教授、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武志杰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林启美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颜晓元研究员、浙江大学徐建明教授、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李芳柏研究员、佛山科技学院王海龙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周卫研究员、沈阳农业大学韩晓日教授、沈阳农业大学孟*教授被聘任为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秘书由孟*教授兼任。
新成立的沈阳农业大学国家生物炭研究院院长孟*教授向与会专家汇报了研究院发展规划报告。报告结束后,与会专家们围绕研究院的建设方案进行讨论并提出宝贵意见。
辽宁省科技厅、教育厅及沈阳农业大学各部处负责人参加大会。
学术报告会01报告人:沈其荣教授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题目:发展有机(类)肥料产业,为农业转型提供保障
芽孢杆菌在复杂根际环境的竞争定殖是决定其田间作用效果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亟待对其根际定殖过程和调控机制进行研究。
SQR9生物膜形成的细胞分子机制路线图:Spo0A是枢纽,AbrB和SinR是两个负调控因子,ResD/E,KinB/C/D,ComA/P,DegS/U/Q,BacillomycinD,磷壁酸等调控因子均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木霉真菌促进植物生长的机制☆通过分泌一些关键性的功能蛋白,来改变植物根系构型
☆通过分泌一些激素来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
根际—破解集约化农业枷锁的锁孔;微生物—神奇的钥匙。
根际—土壤和植物能量和物质交换门户,植物与微生物交易的场所。
调控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实践思路构建促生型、解*型和免疫型根际微生物区系
利用生物信息方法,建立了土传病害发生的预测模型02报告人:周卫研究员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
题目: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
揭示产量反应与农学效率的关系
构建养分推荐模型
应用信息技术,研发了水稻、小麦、玉米养分专家系统(NE)阐明了低产水稻土养分特征
建立了涵盖生物肥力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揭示了5类低产水稻土的障碍机理
03报告人:颜晓元研究员
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题目:生物炭在土壤改良和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生物炭消减酸性土壤障碍的机制
生物炭通过调控土壤水盐运动加速盐分淋洗
生物炭对盐碱消减与养分吸收的促进机制
生物炭诱导活性氧自由基的分子机制
土壤中生物炭与氧气的电子传递过程
04报告人:徐建明教授
单位:浙江大学
题目:生物炭与土壤重金属的钝化
生物炭炭际
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理不同生物炭的氧化还原差异
不同猪粪和稻草配比生物炭理化性质的主成分分析(PCA)
机理
小结
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
可以依据不同生物质类型、热解温度定向制备用于不同目的的生物炭;
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效果:低温猪粪生物炭低温秸秆生物炭;高温秸秆生物炭、低温猪粪生物炭有利于重金属的吸附和固定;
针对Cd/As复合污染土壤,钙基磁性生物炭是可供选择的土壤修复剂。
05报告人:李芳柏研究员
单位: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题目:稻田重金属污染阻控原理、技术与应用
腐殖质还原-异化铁还原-砷还原耦合
亚铁氧化-砷氧化耦合的化学机制
宏基因组:Soil+As(III)+NO3-
土-水界面镉形态转化动力学模型
土壤-水稻系统三重阻控技术新原理
多元素耦合的三重阻控关键技术
沈阳农业大学国家生物炭研究院
发展历程
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炭研究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炭研究起步于年。年,在陈温福院士主持下,由水稻研究所抽调部分人员组建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年获批组建辽宁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中国首家省级生物炭专门研究机构。同年获辽宁省教育厅立项支持,组建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年,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组建辽宁省生物炭技术工程实验室。年牵头成立中国生物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于年加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并更名为国家生物炭科技创新联盟。年辽宁省科技厅批准组建生物炭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年3月英文期刊《BIOCHAR》创刊。15年的生物炭研究发展历程,迎来了年获批组建沈阳农业大学国家生物炭研究院。
截止目前,生物炭研究院累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辽宁省重大科技平台建设专项等各级各类项目资助60余项,累计合同经费1亿元;发表SCI及权威期刊论文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华农业科技奖创新团队奖1项、辽宁农业科技贡献奖一等奖1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制定农业行业标准《生物炭基肥料》、《生物炭基有机肥料》及辽宁省地方标准5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7项。
为解决长期制约农林废弃资源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的原料收集难、储运成本高等“瓶颈”问题,研发了以“半封闭式亚高温缺氧干馏炭化新工艺和移动式组合炭化炉”为核心的生物炭制备技术,实现了农林废弃物的产地就近炭化;为了减少化肥施用量,研发了可提高养分利用效率的生物炭肥料;为了调整农村能源结构,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探讨了生物炭能源化利用的可能性;为了促进以“秸秆炭化还田技术”为代表的生物炭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积极与企业协作开展技术开发和试验示范。经过多年探索,已逐步形成以生物炭为核心,以简易制炭技术为基础,以生物炭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为主要发展方向,兼顾能源应用的农林废弃物炭化综合利用理论与技术体系。相关技术与产品在国内多个省市区推广应用,示范辐射带动面积超千万亩。
生物炭科技产业平台建设(1)国家生物炭科技创新联盟
国家生物炭科技创新联盟是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形成的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非营利性技术创新合作组织。联盟现有企事业单位79家,包括理事长单位1家,副理事长单位18家,理事单位22家,成员单位38家。其中,36家企业单位涵盖设备制造、原料收储、炭化热解、环保治理、肥料加工、粮食生产等生物炭产业技术链条的各个环节。
(2)BIOCHAR期刊
年3月,由沈阳农业大学主办并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合作出版的全英文季刊BIOCHAR正式在线出版,截至年11月,已出版7期56篇文章,下载量超过8.7万篇次,引用量达篇次。该刊已入选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
(3)生物炭检测中心
依托国家生物炭研究院,主要从事生物炭及其制品理化性质检测技术研究,承担分析测试业务,包括生物炭基无机物和有机物成分与结构分析、表面分析和物性测定分析等,为生物炭基肥料、生物炭基有机肥料等行业和地方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实验室总面积平方米,拥有光谱、质谱、色谱、能谱、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稳定同位素质谱、元素分析等大型仪器设备。中心正着手申请国家CMA认证,更好地服务于生物炭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与推广普及。
“炭”科技,看未来。生物炭研究未来之路方兴未艾,怀揣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炭”索未来,助力中国农业绿色持续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