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年11月1日,青岛市第一个企业家日。
过去一年来,“让企业家感到舒服”成为青岛*务服务生态的至高追求。尊重市场规律,努力成全企业创意创新,让企业家当“主角”,成为青岛最强音。今天我们选取青岛有代表性的新经济、新业态、新赛道、新场景企业,推出新一代青岛企业家画像专题报道,倾听企业家创造、创新、创意的声音,以此向企业家致敬!
创业大概就是在谱一首曲子,昂扬、低沉、忧郁、激荡……百转千回,一曲过后再奏新曲。循着不同时代的风向,谱着各有特色的乐曲。时代巨轮走到今天,创业的音符在时代与传承之间不断跳动。在时代节拍上,创业带动下产生新一代企业家,正谱写下一首属于他们的曲目,随想、即兴、自由……这正如一首狂想曲,自由不羁,随心所向。这就是青岛新一代创业的模样,他们用自己的狂想曲走向城市的华彩乐章。01
一群为理想而创业的人创业是时代的故事,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从“小聚落”的手工作坊到大规模制造的工业帝国。创业的主旋律总是因时代而异,上一刻或许仍是传统制造业居于舞台中央,下一刻则换做互联网产业书写传奇。创业之章,即是时代之章。初代中国创业者的模样,是背负着万元债务的任正非,在深圳的棚屋里孤注一掷,用凑来的2万元成立华为,自此在兵荒马乱的商战中杀出一条血路;是靠着14万贷款接管连年亏损的校办工厂的宗庆后,蹬起自己破旧的三轮车,在中年之时与年轻人竞逐市场,最终让娃哈哈的名字遍布中国的各个角落;亦是临危受命于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张瑞敏,挥起大锤砸毁76台不合格的冰箱,让海尔在时代的洪流中站稳脚跟,成就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那一代的中国创业者,低调沉稳,负重前行。他们存在于一个万象更新却捉襟见肘的年代,时代的机遇与现实赋予了这些前辈厚重的沧桑感,创业即如一次*上命运的旅程,背靠悬崖,前路未卜,创业便是为了生存。但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风起云涌的全球经济大潮终是为颇具壮士意味的创业家们添上了激情澎湃、灵动多样的色彩。在我们采访到的新经济企业中,它们背后的创业者无一例外地洋溢着热情。这不是一群为了生存而疲于奔波的人,而是时刻享受着创业过程的弄潮儿。青岛云裳羽衣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传滨,在创业之前率队研发出颠覆行业的免清洗洗衣机;青岛雷神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路凯林曾以“救火队长”的身份,活跃于海尔笔记本电脑业务板块的各大市场;松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寒松,早年便抓住市场红利在安防监控领域打下一片天地;*旅出身的青岛云世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兰玉栋,在部队期间便已成为飞行指挥与训练、通信导航等领域的资深专家……这些新时代的创业者在创业之前都拥有颇为辉煌的履历,即便是安于守成,他们也仍可享有一个富庶安逸的未来。但“安逸”,并非这群人所求索的答案。孙传滨说:“家庭美满,生活安定,我没有后顾之忧。我如今只想创造一番事业,去实现我心里面那一个小小的冲动。”而路凯林则告诉我们:“选择创业,就是一切从头开始,披荆斩棘过后可能是一片光明,也可能是粉身碎骨。但我就想去试一试,踏出这一步,看看自己能走多远。”这即是青岛新一代创业者为我们所呈现出最直观的画像,热情奔放又不安于现状。天马行空的创业家活在了属于他们的时代,互联网产业打破了传统企业壁垒,市场经济的繁荣让这些人不再为谋生而烦恼。他们因热情而创业,为理想而创业,他们的肩上没有老一代人的负重感,活得洒脱也乐于执着。单就这一点而言,这不仅是青岛创业者的全新特质,亦是整个时代所留下的缩影。02
身在青岛却注目深杭褪去了负重感的青岛新一代创业者,也在打破一些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创业这件事上,我们也习惯地认为,诞生于青岛这方水土之上的创业者们,即如同曾经的浙商、晋商、徽商一般,因地而兴,葆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继而书写着他们极具家乡情结的创业故事。但这种认知似乎并不适用于新一代青岛创业者。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这些受访者与青岛这座城市的相互依存度并不算太高,而他们的创业公司在业务黏连度方面,也并不太过于依赖青岛本地市场。松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第一笔业务落地于北京,就其目前在全国开展的业务量来看,青岛市场仅仅处在试点阶段;青岛鸿裕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呈现相似的状态,其新兴业务几乎不在本地,青岛市场于它们来说占比不高。而青岛派丽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这种特质更为明显,其核心业务甚至完全脱离了青岛,公司在本地,市场却在外地。如果说业务方面的低依赖度,不能完全说明新一代创业者商业层面的“青岛情结”相对寡淡,那么在采访中出现的另一个现象则更为耐人寻味。在与这些创业者们交流的时候,每当谈及创业文化或是创业氛围时,他们的口中会频繁出现两个城市的名字:一个叫深圳,一个叫杭州。对于中国任何一位创业者而言,深圳与杭州毫无疑问居于一种颇为神圣的地位。深圳的海风,40年来始终呼啸于中国开放创新的最前沿;西子之湖畔,则在互联网经济大潮中升起一处创业的江湖。身在青岛,目放深杭,便是青岛新一代创业者的另一个特质。在采访到的这些新经济企业中,相当一批或是在深圳、杭州设立分公司,或是背后拥有这两个城市的资源资本。而那些接受采访的创业者,更是在字里行间表现出对深圳、杭州的偏爱。他们常常说:“我几乎每个月都要去深圳出差,那里产业的成熟度非常高。”亦或是把“在杭州很容易获得融资,这个城市对创业项目的包容度很高”这类话挂在嘴边。青岛相较于深杭二城,在创业的文化积淀与环境氛围方面毫无疑问有差距。以资本市场为例,年境内上市企业数量显示,深圳全年上市企业15家,杭州14家,青岛为9家,三座城市分列全国三、四、六位。这个数字表面上看差距不大,但观其背后的首发融资额可以发现,深圳全年首发融资额亿元,杭州亿元,分列全国二、三,青岛在该领域虽位列第七,但融资额度仅为亿元,远远不及深杭。资本市场的表现侧面反映了青岛在营商、融资环境方面与深圳、杭州之间的差距,数字展现的内容相对理性,事实上,在这理性的背后亦折射出一些感性的问题。受访的创业者都不同程度地表示,青岛在新产业集群的推进方面并不深刻,人们口口相传的依旧是海尔、海信、青啤这些传奇制造企业,而新时代的创业最强音始终未在青岛奏起。与此同时,山东偏于求稳、保守的传统文化让青岛对于新生事物的敏锐度偏于迟缓,在对于创业项目的扶持*策推行方面则更是效率不高。创业之人本就习惯四海为家,而当城市间的创业环境差距愈发显现时,商业中那所谓的本土情结便愈加淡薄。换句话说,青岛是家,但深杭却可以圆梦。尤其是对于这些不再背负万千沧桑,只想实现心中理想的创业家而言,情怀不是目标,他们的理想乡更偏近可以圆梦的土壤。03
孕育创业文化的狂想曲立身于青岛,放眼于四海,这是新一代创业者与青岛这座城市矛盾冲突之所在。这缘于城市间的差距,也缘于创业者们特立独行的性格特质。纵观这一批人,自由、热情、不畏传统。对于所追求的这一份事业,他们可以抛却情感、地缘上的束缚,而后锋芒毕露,逐鹿中原。老一辈人在厚重与沉稳中历尽沧桑,新一代人则在变革和热情里展翅翱翔。如果说老一代的创业故事奏响的是一曲交响乐,古朴有力,错落有致;那么青岛新一代的创业家谱下的便是一首狂想曲,自由不羁,随心所向。这首狂想曲,不仅因为他们不拘于时间、空间的束缚而尽显奔放,同时也因这群人乐于在矛盾与冲突间寻觅新生而变得极具冲击力。世事变迁,于我无异。《波西米亚狂想曲》中的这句歌词极为契合青岛这一代创业者的气质,他们的个人主观色彩比任何一个时代的先辈都要鲜明强烈,对于一件事情的定义判断亦不是“非否即是”。在“地域情怀”这件事上,这些人同样展现着这种特质。我们在采访中也问过他们:“既然杭州、深圳有更好的空间,会不会考虑离开青岛?”他们的回答却出乎意料的一致:不会。孙传滨说:“青岛的创业文化并不繁荣,既然这样,那么未来的创业土壤就由我们这一批人来创造。”刘寒松说:“人们都说山东是互联网沙漠,我不同意这个说法。我想在青岛拼一次,证明那些人说的是错的。”一面是对深杭青睐有加,另一面却选择不离开青岛。我们可以将新一代的创业者视为一种矛盾共同体,但更应该将这种独特的情感理解为视角上的不同。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解释:事业是事业,青岛是青岛。目光置于事业之上,这群人便是不拘一格的创业家;目光置于青岛身上,他们又对这座城市怀有最纯粹的柔情。事实上,这种“矛盾体”的状态即是我们希望寻到的东西,如今的青岛正拥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有创业创新的“狂气”,也有不拘于传统的个性,更有创造本土创业文化的冲动。破一微尘出大千经卷。齐鲁大地偏于保守的克己复礼式文化,终究是迎来了与其“格格不入”的变革性思维。保守遇见开拓,稳妥遇见激进,重礼遇见不羁,冲突交融之间,青岛未来的创业文化或正孕育于此。这是属于青岛新时代创业者的模样,也许会在未来改变这一方水土。这首创业狂想曲是这些人心之所向,骄傲又自信。就像他们其中一位对我们说的那样:“走上创业这条路,我们便从井中爬了出来,我们不仅看到了天空,更想要仰望星空。”企业家说■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旭明:
“人就是要有一口气,企业也应有一种精神。现在海丽雅正怀揣着这样一种精神,要塑造为民族争光的品牌,做世界特种绳缆品牌的NO.1,打造专而精、健康长寿的企业!”在张旭明看来,海丽雅的企业精神是“坚韧执着,自我超越”。而企业家精神则是一种家国情怀与企业实力担当的融合再生。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传承与发扬坚韧自强、与时俱进、聚焦专注的企业家精神!
■赛飞特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迪:
企业家要富有“创新”精神,“企业不止,创新不止,以创新求生存,以创新促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催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催生出西门子、奔驰、杜邦、福特等世界级的工业集团,第三次工业革命则带起了IBM、英特尔等电子业巨头的发展。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以创新为起点,也是经济增长的最好驱动力。因此,企业家需要不断从各种场合寻找创新的机遇,也是为行业和社会寻找新的增长机遇。
■山东三迪时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培学:
我眼中的企业家精神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士*商才,义利合一。作为有情怀、有担当的企业家,要具备战略格局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敢于创新,积极发挥企业作为创新创业主体的能动性优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企业的互联网思维已然成为转型新动能,锚定数字化口腔3D打印、农业科技、教研三大领域,3D打印将在工业互联网驰骋一片新蓝海,做幸福有价值的产业。
■鸿裕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思刚:
企业家应该就像大地一样,厚重而又坚实。他既需要有家国天下的胸怀,也要有聚人分财的大度,更要有接地气、懂江湖的豪迈。企业发展到每个阶段都是“水到渠成”的,不需要过多“设计”,但并不代表毫不作为。静水深流,厚积薄发,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要条件,也是这个时代企业家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创业精神。
■松立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刘寒松:
企业家最需要的品质就是创新和担当。创新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企业通过创新技术、产品、商业模式和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提升生活品质,体现企业公民的社会价值。所有的创新和进步都是建立在无数次的失败之上的,失败的代价需要企业家来承担。一个合格的企业家就要追求创新,不畏失败,不畏的背后就是担当,对企业员工的担当、对客户的担当和对社会进步的担当。
■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新勇:
在我看来,企业家与“生意人”完全不同。企业家首先要有敬天爱人的利他精神。要坚守正道,做对社会真正有贡献的事,解决社会问题。比如,盛瀚所坚持的高科技路线,就是要推动环境的改善与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环境、绿色环保作贡献。此外,企业家还要有吃苦耐劳的品质,要能坚守初心,保持勤劳、刻苦、精益求精的品质。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更要心怀感恩,有社会责任感,时刻不忘回馈社会。
青岛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希望青岛真正重视和发展尖端技术,成为培育高科技技术的沃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并留住高端人才,让青岛在北方、在全国乃至全球占领科研高地。作为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与城市一同成长,盛瀚将为青岛科技创新贡献个体力量,达成用科技文明改变城市未来的愿景。
■青岛瑞滋集团总经理范瑞用:
生意人什么赚钱干什么,但企业家一定有信念。把一件事做成容易,做好难,企业家就是把别人犹疑、选择的时间用来做事。我也一直这样认为,这是一名企业家该有的精神和担当。
在海参养殖业普遍遭遇业绩下滑的同时,我们年的销售量比去年增长了近10倍。在同行业大部分仍处于艰难复工复产的局势下,我们公司实现了口碑与经营的双丰收,预计今年的营业额将增长40%左右。这是长达十余年的积累,从12年前“牵手”科研院所开展新品种的研发至今,我们公司经历了大量资金与时间的投入,我认为这种坚持也是企业家精神的一种体现。
■希杰(青岛)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健东:
希杰青岛是世界强韩国希杰集团在青岛投资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已落户青岛26年。成立之初,主要进行食品调味料的生产、加工与销售。现在,企业由最初以生产调味料为主,逐渐增加投资,在青岛设立肉加工、冷冻蔬菜等产品生产线。未来,企业将内销外输结合,增加中式产品研发,进一步依托青岛,开拓中式食品市场。
我们认为,对外资企业来说,衡量一座城市是否适合投资,产业环境、资源禀赋、交通便利等都是重要因素。但是,最重要的是当地营商环境,因为这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在当地长期发展。显然,青岛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棒。
中韩年建交,希杰年就到莱西投资建厂。这里就像是希杰在中国的“根”,它见证了希杰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也将承载着公司的未来。随着公司的发展,我们必然会继续增加在青岛的投资,与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
■青岛汇君环境能源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邢帆:
“汇能于境,君卓于行”是我们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企业发展愿景的最好诠释。初创时的汇君环能就像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进。从最初承接沼气工程业务的小规模企业发展到处理领域涵盖畜禽粪污、工农业有机废弃物、市*污泥和餐厨垃圾的全方位、多元化生物质能源服务商,一路走来,我们的运营业务也从单一的工程承接建设转变为设备制造、研发、销售、工程总承包以及生物质项目投资运营等全产业链一条龙服务。
如今,汇君环能的业务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已经完成了近个工程项目、两个投资运营项目。我们研发的好氧与厌氧相结合的农牧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在全国大放异彩,许多企业和地区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甜头。我们希望,在未来,汇君环能能够帮助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地区“变废为宝”,真正实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青岛华商汇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传勇:
作为新兴金融行业中的“老兵”,华商汇通历经11年的发展,已从单一的担保公司发展成为拥有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基金管理以及融资登记等多项金融牌照的综合性金融机构。我们从成立之初,就提出了“持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做有益社会的综合性金融机构”的企业愿景。
刚刚发布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发展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更加增强了我们坚持金融服务创新、坚持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的信心。
应该说,离开实体企业,金融将是“无源之水”。通过前十年的发展,我深刻体会到经营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实业开展,金融服务能力的提升要与企业的发展同向、同步,相互助力,才能产生“化学反应”。如今步入公司发展的第二个十年,我们将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紧跟新形势、适应新常态,开发更多适合科技创新企业的个性化金融服务产品,深度赋能企业良性发展,构建金融与实业的命运共同体!
■青岛海胜天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史智勇:
如何在良心耕作、靠谱的食品和消费者之间搭建一个科学便捷的信任桥梁?我和我的创业团队用6年的时间给出了区块链技术场景应用解决方案。
我是一名工学博士,任教17年后毅然放弃高校舒适的工作环境,创办了青岛海胜天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食品安全领域项目的研发。创业初期,我携手5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同学,历经6年艰辛的研发,成功开发出一套结合物联网区块链智慧监管的防伪溯源系统,其中防复制的防伪技术填补了防伪标签印制行业空白,真正实现了从产品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同时针对纯正的靠谱产品实现全程溯源,借助科技手段实现食品安全看得见。
搭建食品安全信任桥梁是青岛海胜天成的初心和使命。近年来,我们先后为崂山茶、莱芜黑猪肉、寿光蔬菜等食品生产企业订制防伪标签、安装智慧监管系统。年尽管受新冠疫情影响,海胜天成的业务还是实现了逆势拓展。
下一步,我们计划以山东、内蒙古、*为示范基地,向全国各地的农牧业企业辐射,将我们在食安领域的区块链技术研发成果应用到更多的食品生产企业中,真正实现餐桌上流通安全食品常态化,实现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随处可查、可见,用区块链技术更多的落地应用,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建构智慧、智能的信任链。
■鸿泰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冬:
“鸿泰元”是青岛本地的养老产业服务品牌,经过9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老年产品研发、养老机构配套、老年用品租赁等全产业链的老年服务解决方案。年起,鸿泰元开启养老产业的转型之路,探索居家适老化改造的“青岛路径”。
新事物的探索总是需要一个过程,即便困难重重,我们的团队也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在想办法迎难而上,力争做到精益求精,我想这也是企业家精神的一种表现:敢为人先,不畏困难,迎难而上。同时,我们也希望能为老人提供的并不只是冷冰冰的改造,而是小改见大爱,以一个用心的设计、简单的改造,让老人的生活变得温暖,让更多老人老有所安,老有所乐,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下去的原因。我觉得,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人,都需要克服浮躁的心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编者按
年11月1日,青岛市第一个企业家日。
过去一年来,“让企业家感到舒服”成为青岛*务服务生态的至高追求。尊重市场规律,努力成全企业创意创新,让企业家当“主角”,成为青岛最强音。今天我们选取青岛有代表性的新经济、新业态、新赛道、新场景企业,推出新一代青岛企业家画像专题报道,倾听企业家创造、创新、创意的声音,以此向企业家致敬!
创业大概就是在谱一首曲子,昂扬、低沉、忧郁、激荡……百转千回,一曲过后再奏新曲。循着不同时代的风向,谱着各有特色的乐曲。时代巨轮走到今天,创业的音符在时代与传承之间不断跳动。在时代节拍上,创业带动下产生新一代企业家,正谱写下一首属于他们的曲目,随想、即兴、自由……这正如一首狂想曲,自由不羁,随心所向。这就是青岛新一代创业的模样,他们用自己的狂想曲走向城市的华彩乐章。01
一群为理想而创业的人创业是时代的故事,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从“小聚落”的手工作坊到大规模制造的工业帝国。创业的主旋律总是因时代而异,上一刻或许仍是传统制造业居于舞台中央,下一刻则换做互联网产业书写传奇。创业之章,即是时代之章。初代中国创业者的模样,是背负着万元债务的任正非,在深圳的棚屋里孤注一掷,用凑来的2万元成立华为,自此在兵荒马乱的商战中杀出一条血路;是靠着14万贷款接管连年亏损的校办工厂的宗庆后,蹬起自己破旧的三轮车,在中年之时与年轻人竞逐市场,最终让娃哈哈的名字遍布中国的各个角落;亦是临危受命于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张瑞敏,挥起大锤砸毁76台不合格的冰箱,让海尔在时代的洪流中站稳脚跟,成就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那一代的中国创业者,低调沉稳,负重前行。他们存在于一个万象更新却捉襟见肘的年代,时代的机遇与现实赋予了这些前辈厚重的沧桑感,创业即如一次*上命运的旅程,背靠悬崖,前路未卜,创业便是为了生存。但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风起云涌的全球经济大潮终是为颇具壮士意味的创业家们添上了激情澎湃、灵动多样的色彩。在我们采访到的新经济企业中,它们背后的创业者无一例外地洋溢着热情。这不是一群为了生存而疲于奔波的人,而是时刻享受着创业过程的弄潮儿。青岛云裳羽衣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传滨,在创业之前率队研发出颠覆行业的免清洗洗衣机;青岛雷神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路凯林曾以“救火队长”的身份,活跃于海尔笔记本电脑业务板块的各大市场;松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寒松,早年便抓住市场红利在安防监控领域打下一片天地;*旅出身的青岛云世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兰玉栋,在部队期间便已成为飞行指挥与训练、通信导航等领域的资深专家……这些新时代的创业者在创业之前都拥有颇为辉煌的履历,即便是安于守成,他们也仍可享有一个富庶安逸的未来。但“安逸”,并非这群人所求索的答案。孙传滨说:“家庭美满,生活安定,我没有后顾之忧。我如今只想创造一番事业,去实现我心里面那一个小小的冲动。”而路凯林则告诉我们:“选择创业,就是一切从头开始,披荆斩棘过后可能是一片光明,也可能是粉身碎骨。但我就想去试一试,踏出这一步,看看自己能走多远。”这即是青岛新一代创业者为我们所呈现出最直观的画像,热情奔放又不安于现状。天马行空的创业家活在了属于他们的时代,互联网产业打破了传统企业壁垒,市场经济的繁荣让这些人不再为谋生而烦恼。他们因热情而创业,为理想而创业,他们的肩上没有老一代人的负重感,活得洒脱也乐于执着。单就这一点而言,这不仅是青岛创业者的全新特质,亦是整个时代所留下的缩影。02
身在青岛却注目深杭褪去了负重感的青岛新一代创业者,也在打破一些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创业这件事上,我们也习惯地认为,诞生于青岛这方水土之上的创业者们,即如同曾经的浙商、晋商、徽商一般,因地而兴,葆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继而书写着他们极具家乡情结的创业故事。但这种认知似乎并不适用于新一代青岛创业者。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这些受访者与青岛这座城市的相互依存度并不算太高,而他们的创业公司在业务黏连度方面,也并不太过于依赖青岛本地市场。松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第一笔业务落地于北京,就其目前在全国开展的业务量来看,青岛市场仅仅处在试点阶段;青岛鸿裕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呈现相似的状态,其新兴业务几乎不在本地,青岛市场于它们来说占比不高。而青岛派丽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这种特质更为明显,其核心业务甚至完全脱离了青岛,公司在本地,市场却在外地。如果说业务方面的低依赖度,不能完全说明新一代创业者商业层面的“青岛情结”相对寡淡,那么在采访中出现的另一个现象则更为耐人寻味。在与这些创业者们交流的时候,每当谈及创业文化或是创业氛围时,他们的口中会频繁出现两个城市的名字:一个叫深圳,一个叫杭州。对于中国任何一位创业者而言,深圳与杭州毫无疑问居于一种颇为神圣的地位。深圳的海风,40年来始终呼啸于中国开放创新的最前沿;西子之湖畔,则在互联网经济大潮中升起一处创业的江湖。身在青岛,目放深杭,便是青岛新一代创业者的另一个特质。在采访到的这些新经济企业中,相当一批或是在深圳、杭州设立分公司,或是背后拥有这两个城市的资源资本。而那些接受采访的创业者,更是在字里行间表现出对深圳、杭州的偏爱。他们常常说:“我几乎每个月都要去深圳出差,那里产业的成熟度非常高。”亦或是把“在杭州很容易获得融资,这个城市对创业项目的包容度很高”这类话挂在嘴边。青岛相较于深杭二城,在创业的文化积淀与环境氛围方面毫无疑问有差距。以资本市场为例,年境内上市企业数量显示,深圳全年上市企业15家,杭州14家,青岛为9家,三座城市分列全国三、四、六位。这个数字表面上看差距不大,但观其背后的首发融资额可以发现,深圳全年首发融资额亿元,杭州亿元,分列全国二、三,青岛在该领域虽位列第七,但融资额度仅为亿元,远远不及深杭。资本市场的表现侧面反映了青岛在营商、融资环境方面与深圳、杭州之间的差距,数字展现的内容相对理性,事实上,在这理性的背后亦折射出一些感性的问题。受访的创业者都不同程度地表示,青岛在新产业集群的推进方面并不深刻,人们口口相传的依旧是海尔、海信、青啤这些传奇制造企业,而新时代的创业最强音始终未在青岛奏起。与此同时,山东偏于求稳、保守的传统文化让青岛对于新生事物的敏锐度偏于迟缓,在对于创业项目的扶持*策推行方面则更是效率不高。创业之人本就习惯四海为家,而当城市间的创业环境差距愈发显现时,商业中那所谓的本土情结便愈加淡薄。换句话说,青岛是家,但深杭却可以圆梦。尤其是对于这些不再背负万千沧桑,只想实现心中理想的创业家而言,情怀不是目标,他们的理想乡更偏近可以圆梦的土壤。03
孕育创业文化的狂想曲立身于青岛,放眼于四海,这是新一代创业者与青岛这座城市矛盾冲突之所在。这缘于城市间的差距,也缘于创业者们特立独行的性格特质。纵观这一批人,自由、热情、不畏传统。对于所追求的这一份事业,他们可以抛却情感、地缘上的束缚,而后锋芒毕露,逐鹿中原。老一辈人在厚重与沉稳中历尽沧桑,新一代人则在变革和热情里展翅翱翔。如果说老一代的创业故事奏响的是一曲交响乐,古朴有力,错落有致;那么青岛新一代的创业家谱下的便是一首狂想曲,自由不羁,随心所向。这首狂想曲,不仅因为他们不拘于时间、空间的束缚而尽显奔放,同时也因这群人乐于在矛盾与冲突间寻觅新生而变得极具冲击力。世事变迁,于我无异。《波西米亚狂想曲》中的这句歌词极为契合青岛这一代创业者的气质,他们的个人主观色彩比任何一个时代的先辈都要鲜明强烈,对于一件事情的定义判断亦不是“非否即是”。在“地域情怀”这件事上,这些人同样展现着这种特质。我们在采访中也问过他们:“既然杭州、深圳有更好的空间,会不会考虑离开青岛?”他们的回答却出乎意料的一致:不会。孙传滨说:“青岛的创业文化并不繁荣,既然这样,那么未来的创业土壤就由我们这一批人来创造。”刘寒松说:“人们都说山东是互联网沙漠,我不同意这个说法。我想在青岛拼一次,证明那些人说的是错的。”一面是对深杭青睐有加,另一面却选择不离开青岛。我们可以将新一代的创业者视为一种矛盾共同体,但更应该将这种独特的情感理解为视角上的不同。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解释:事业是事业,青岛是青岛。目光置于事业之上,这群人便是不拘一格的创业家;目光置于青岛身上,他们又对这座城市怀有最纯粹的柔情。事实上,这种“矛盾体”的状态即是我们希望寻到的东西,如今的青岛正拥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有创业创新的“狂气”,也有不拘于传统的个性,更有创造本土创业文化的冲动。破一微尘出大千经卷。齐鲁大地偏于保守的克己复礼式文化,终究是迎来了与其“格格不入”的变革性思维。保守遇见开拓,稳妥遇见激进,重礼遇见不羁,冲突交融之间,青岛未来的创业文化或正孕育于此。这是属于青岛新时代创业者的模样,也许会在未来改变这一方水土。这首创业狂想曲是这些人心之所向,骄傲又自信。就像他们其中一位对我们说的那样:“走上创业这条路,我们便从井中爬了出来,我们不仅看到了天空,更想要仰望星空。”企业家说■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旭明:
“人就是要有一口气,企业也应有一种精神。现在海丽雅正怀揣着这样一种精神,要塑造为民族争光的品牌,做世界特种绳缆品牌的NO.1,打造专而精、健康长寿的企业!”在张旭明看来,海丽雅的企业精神是“坚韧执着,自我超越”。而企业家精神则是一种家国情怀与企业实力担当的融合再生。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传承与发扬坚韧自强、与时俱进、聚焦专注的企业家精神!
■赛飞特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迪:
企业家要富有“创新”精神,“企业不止,创新不止,以创新求生存,以创新促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催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催生出西门子、奔驰、杜邦、福特等世界级的工业集团,第三次工业革命则带起了IBM、英特尔等电子业巨头的发展。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以创新为起点,也是经济增长的最好驱动力。因此,企业家需要不断从各种场合寻找创新的机遇,也是为行业和社会寻找新的增长机遇。
■山东三迪时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培学:
我眼中的企业家精神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士*商才,义利合一。作为有情怀、有担当的企业家,要具备战略格局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敢于创新,积极发挥企业作为创新创业主体的能动性优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企业的互联网思维已然成为转型新动能,锚定数字化口腔3D打印、农业科技、教研三大领域,3D打印将在工业互联网驰骋一片新蓝海,做幸福有价值的产业。
■鸿裕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思刚:
企业家应该就像大地一样,厚重而又坚实。他既需要有家国天下的胸怀,也要有聚人分财的大度,更要有接地气、懂江湖的豪迈。企业发展到每个阶段都是“水到渠成”的,不需要过多“设计”,但并不代表毫不作为。静水深流,厚积薄发,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要条件,也是这个时代企业家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创业精神。
■松立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刘寒松:
企业家最需要的品质就是创新和担当。创新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企业通过创新技术、产品、商业模式和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提升生活品质,体现企业公民的社会价值。所有的创新和进步都是建立在无数次的失败之上的,失败的代价需要企业家来承担。一个合格的企业家就要追求创新,不畏失败,不畏的背后就是担当,对企业员工的担当、对客户的担当和对社会进步的担当。
■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新勇:
在我看来,企业家与“生意人”完全不同。企业家首先要有敬天爱人的利他精神。要坚守正道,做对社会真正有贡献的事,解决社会问题。比如,盛瀚所坚持的高科技路线,就是要推动环境的改善与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环境、绿色环保作贡献。此外,企业家还要有吃苦耐劳的品质,要能坚守初心,保持勤劳、刻苦、精益求精的品质。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更要心怀感恩,有社会责任感,时刻不忘回馈社会。
青岛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希望青岛真正重视和发展尖端技术,成为培育高科技技术的沃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并留住高端人才,让青岛在北方、在全国乃至全球占领科研高地。作为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与城市一同成长,盛瀚将为青岛科技创新贡献个体力量,达成用科技文明改变城市未来的愿景。
■青岛瑞滋集团总经理范瑞用:
生意人什么赚钱干什么,但企业家一定有信念。把一件事做成容易,做好难,企业家就是把别人犹疑、选择的时间用来做事。我也一直这样认为,这是一名企业家该有的精神和担当。
在海参养殖业普遍遭遇业绩下滑的同时,我们年的销售量比去年增长了近10倍。在同行业大部分仍处于艰难复工复产的局势下,我们公司实现了口碑与经营的双丰收,预计今年的营业额将增长40%左右。这是长达十余年的积累,从12年前“牵手”科研院所开展新品种的研发至今,我们公司经历了大量资金与时间的投入,我认为这种坚持也是企业家精神的一种体现。
■希杰(青岛)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健东:
希杰青岛是世界强韩国希杰集团在青岛投资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已落户青岛26年。成立之初,主要进行食品调味料的生产、加工与销售。现在,企业由最初以生产调味料为主,逐渐增加投资,在青岛设立肉加工、冷冻蔬菜等产品生产线。未来,企业将内销外输结合,增加中式产品研发,进一步依托青岛,开拓中式食品市场。
我们认为,对外资企业来说,衡量一座城市是否适合投资,产业环境、资源禀赋、交通便利等都是重要因素。但是,最重要的是当地营商环境,因为这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在当地长期发展。显然,青岛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棒。
中韩年建交,希杰年就到莱西投资建厂。这里就像是希杰在中国的“根”,它见证了希杰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也将承载着公司的未来。随着公司的发展,我们必然会继续增加在青岛的投资,与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
■青岛汇君环境能源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邢帆:
“汇能于境,君卓于行”是我们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企业发展愿景的最好诠释。初创时的汇君环能就像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进。从最初承接沼气工程业务的小规模企业发展到处理领域涵盖畜禽粪污、工农业有机废弃物、市*污泥和餐厨垃圾的全方位、多元化生物质能源服务商,一路走来,我们的运营业务也从单一的工程承接建设转变为设备制造、研发、销售、工程总承包以及生物质项目投资运营等全产业链一条龙服务。
如今,汇君环能的业务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已经完成了近个工程项目、两个投资运营项目。我们研发的好氧与厌氧相结合的农牧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在全国大放异彩,许多企业和地区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甜头。我们希望,在未来,汇君环能能够帮助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地区“变废为宝”,真正实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青岛华商汇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传勇:
作为新兴金融行业中的“老兵”,华商汇通历经11年的发展,已从单一的担保公司发展成为拥有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基金管理以及融资登记等多项金融牌照的综合性金融机构。我们从成立之初,就提出了“持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做有益社会的综合性金融机构”的企业愿景。
刚刚发布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发展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更加增强了我们坚持金融服务创新、坚持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的信心。
应该说,离开实体企业,金融将是“无源之水”。通过前十年的发展,我深刻体会到经营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实业开展,金融服务能力的提升要与企业的发展同向、同步,相互助力,才能产生“化学反应”。如今步入公司发展的第二个十年,我们将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紧跟新形势、适应新常态,开发更多适合科技创新企业的个性化金融服务产品,深度赋能企业良性发展,构建金融与实业的命运共同体!
■青岛海胜天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史智勇:
如何在良心耕作、靠谱的食品和消费者之间搭建一个科学便捷的信任桥梁?我和我的创业团队用6年的时间给出了区块链技术场景应用解决方案。
我是一名工学博士,任教17年后毅然放弃高校舒适的工作环境,创办了青岛海胜天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食品安全领域项目的研发。创业初期,我携手5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同学,历经6年艰辛的研发,成功开发出一套结合物联网区块链智慧监管的防伪溯源系统,其中防复制的防伪技术填补了防伪标签印制行业空白,真正实现了从产品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同时针对纯正的靠谱产品实现全程溯源,借助科技手段实现食品安全看得见。
搭建食品安全信任桥梁是青岛海胜天成的初心和使命。近年来,我们先后为崂山茶、莱芜黑猪肉、寿光蔬菜等食品生产企业订制防伪标签、安装智慧监管系统。年尽管受新冠疫情影响,海胜天成的业务还是实现了逆势拓展。
下一步,我们计划以山东、内蒙古、*为示范基地,向全国各地的农牧业企业辐射,将我们在食安领域的区块链技术研发成果应用到更多的食品生产企业中,真正实现餐桌上流通安全食品常态化,实现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随处可查、可见,用区块链技术更多的落地应用,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建构智慧、智能的信任链。
■鸿泰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冬:
“鸿泰元”是青岛本地的养老产业服务品牌,经过9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老年产品研发、养老机构配套、老年用品租赁等全产业链的老年服务解决方案。年起,鸿泰元开启养老产业的转型之路,探索居家适老化改造的“青岛路径”。
新事物的探索总是需要一个过程,即便困难重重,我们的团队也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在想办法迎难而上,力争做到精益求精,我想这也是企业家精神的一种表现:敢为人先,不畏困难,迎难而上。同时,我们也希望能为老人提供的并不只是冷冰冰的改造,而是小改见大爱,以一个用心的设计、简单的改造,让老人的生活变得温暖,让更多老人老有所安,老有所乐,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下去的原因。我觉得,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人,都需要克服浮躁的心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