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次农业行业沙龙上,来自农业、金融界的行业专家们,为农业创业领域的
每日优鲜淡焦成:在种植和加工中,实现农产品商业化
实现农产品商业化要从种植和加工两个环节上入手。
其中,种植领域又需要考虑“天”、“地”、“人”、“果”、“树”、“园”六个因素。具体来说,“天”,即指气候。气候对果实的影响最大,比如阿克苏的苹果,就是糖度高口感脆甜,反之有些产区的苹果可能就是不好吃,就不适合商品化。所谓“地”,是在说产量。好的产区会更利于产业化和商品化,比如大家熟知的烟台苹果,青岛蓝莓,攀枝花芒果等。“人”则是指果园主。不同的果园主,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生产种植理念,有的会在采收前施用化肥,短期催肥,这样的果子货架期变短,不利于商品化。“果”的意思,就是作物的品种。在传统种植中,最大的问题是品种老化,产销脱节,所以从市场需求角度选择合适的品种,是非常重要的。“树”,是指树势。要科学种植,爱树如子,包括施肥,灌溉,疏花,疏果,剪枝等,最大化的提高标准化商品果产量。最后,“园”则是指在园林规划上要科学。标准化的基础设施和管理带来标准化的产品。
此外,在加工领域,我们也需要考虑包装、运输、配送和人才四个环节。
在农产品向商品的转化过程中,包装是特别需要
领鲜金融罗璞:农业是一块待开拓的处女地
很多农业生产主体经营状况非常好,但由于在农村而贷不到款。比如奶牛养殖,三五千头每个月的收入达到四五百万。在城里这就是不小的企业,但在农村,没有房,没有地,就拿不到贷款。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甚至农村生产利润率达到30%、40%,50%、60%,但银行就不给贷款,原因是贷款主体(包括农户、合作社、不太规范的农民企业)是农村的,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事实上,农村极其缺乏金融服务。尽管创业过程中困难重重,但可以肯定的是市场需求是存在的。
农业仍是一块待开拓的处女地。一个企业成功,往往是抓住了关键的机会,是团队做出了比普通人大胆的决策,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点,拼全力去抓住,然后上市成为独角兽,而其他公司就沦为贫民。在金融也好,农业领域也好,总有别人没有看到的机会,只要我们能够比别人扎的更深,做得更多,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成长起来。但无论如何,不能照搬以前金融机构的做法到农村,这是百分之百不行的。而把传统金融机构模式改变一下在农村做,则意味着农业金融领域成为一个新领域,其承受的风险非所有人可以理解的。比如,一个客户资产大、利润率高,我愿意认定为优质客户;但怎么说服我的投资人、包括信贷投资人,去接受新的方法呢?投资人大多是从传统金融体系出来的,他们理解的就是传统金融体系的做法。你告诉他农村市场值得做,而且原来的方法不可行,要接受新的方法,这是比较棘手的。更具体一些,哪些城市信贷金融体系可以放在农村,哪些成功经验可以拿到农村做,这个度的把握对创业者来讲是非常大的考验。创新到什么样的程度,最适应当前的农村市场,创业者必须心里有数。
顺为资本程天:投资人偏好哪种商业模式?
农业创业的关键点可简化为三个:钱、人、模式。
钱,一方面是投资人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是其他社会力量的支持,包括*府。从钱的角度目前相对容易一些,虽然资本市场是寒冬,但从总体拉长时间段来讲,还是创投的好时代,农业创投目前还是非常活跃。,我们有些项目也部分享受到*府补贴。对比三方面,钱的问题是其中比较好解决。当然,要拿到匹配的资金还是有难度的。
人,是个难题。目前来看,创业者既要有传统行业的经验,最好出身农村,又应不完全依赖传统背景,至少对互联网思维、新潮的东西、技术、运作方法有了解。因为能把这两者结合得好的人才稀缺,而他还要有能力组织起一个团队,愿意每天跑农村,这是很难的。在北京、上海、深圳,要拉一个全标配的互联网创业团队并不难,如果拉出一个真正愿意扎下去做、配合得好的团队,真挺难。
关于模式,有一个难点是差异性问题。不管是地域,还是人群,在中国的土地上都有非常多的差异性,因而在模式优化上有很多不确定性,更没有前车之鉴。虽然国内互联网已经发展多年,但农村互联网项目仍处在相对早期、风险较高的时点,尤其是T4到T6(把中国的各行*区划分成六档:T1到T6,T1到T3是地域区分,T4到T6是县级以下的),大家对于哪种商业模式能够成功还不确定,也没有达成共识。就顺为而言,在选择创业团队时,针对不同的商业模式还是有些偏好的,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可供大家参考。
农村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可总结为三种:
一是结合T1到T3已发展成熟的商业模式进行移植移。但要避免盲目移植,要智慧地、有选择性地移植。二是结合地域属性,将商业方式与当地情况做更精细的匹配。三是微创新的商业模式。在传统商业模式上进行改良,这个出发点风险较大。
不管做流通还是电商,我们更倾向于非上手直接做传统电商的项目,而是结合原有商贸流通的门店或其他主体(代售,村民组织,信用社等)进行升级改造。因为,按传统模式做农村电商在T4到T6仍很难实现,留给淘宝、京东等电商大户去做会比较好。个人觉得不适合在目前时点*一个崭新的商业模式,更多的应是在原有的模式下进行改良。
埃森哲罗宏春:B2A2C将成为农资电商新模式
B2B、B2C很常见,但A是什么?每个用户集中的地方,我们会选出一个人做代理,这个人就是A。在电商或者做服务互联网起到最大作用的就是信息,而信息的传播在农村的方式很特殊。大部分农民不识字,没有智能手机,信息主要靠口口相传,速度很慢。因此就需要一个A,完成信息的传递、对接,起到“变压器”的作用。除此之外,A还有可能实现最后几百米的物流服务和支付服务,实现集中式和本地化的服务。在未来,土地流转速度更快,A还可以成为土地流转的先锋。如果中国农业变成美国农业,是仓储式的,A就的作用就更大了。
顺为资本程天为农业创业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如果真的做农村互联网,要耐的住寂寞。创业者看到城里的各种报道,难免心动。农业创业人说一上手就可以大规模复制,这是很难的。就拿农业补贴*策来讲,每个地方千差万别。所以不要轻易说全国复制这种话。
第二,有很多农村创业项目属于流通领域。这两年投资界发明了一个交易额的名词。交易额很重要,但是不能唯交易额论,不能以单一指标衡量。要看对交易额的掌控情况,对交易额的升级创新,以及附加改良在里面。
第三,找几个点做深做透,然后往下发展。我们投的案子有个共性,是首先要在某一个村、某一个乡镇,甚至在某一个县做的特别好。不管花费多长时间,至少在某个地方已经有了一定做深做透的案例出现。这类业务不一定要盈利,但有一定机制让它滚起来,或者带有一定前瞻性滚起来。这时把这个案例在其他地方改良优化,在某个地方去复制,可信度大大增加。
第四,不要太理想化,也不要抱着颠覆、革命的想法。具体来讲,很多业务模式是说先做A,尽管A本身没有太大价值,但做完以后可以再去做更有价值的B。在这个早期阶段,坑很多,先做一个没价值的再做B,你真的有这个情怀吗?这要好好想想。
农资最近非常火,但仔细看看,总共就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上手做农资,另一种是绕一大圈做其他业务再做农资。农资领域上手就要颠覆传统供应链,还是有难点的。需要仔细考虑一下,是不是有熟人经济因素在里面,你上手之后能不能卖?另外,有一些小组织有垫资功能,说先搞农资再搞其他。你不如就先搞其他,回过头来搞农资,可行性大些。(来源:搜狐)
看到这么多创业的金科玉律,心里是不是痒痒的?
当前农业初创企业,手上拥有的项目是否具有创新性,可行性?是否具有商业价值和投资价值?能否拿到风投?
“互联网+农业”青年创新财富论坛(IAYF)为青年创客搭建一个碰撞、交流、合作的舞台。业内专家、风投人士、青年创客将会一起讨论,答案为您一一揭晓。
关于召开“互联网+农业”青年创新财富论坛(IAYF)的通知
为了让“互联网+农业”的创业者与投资者能够面对面交流实战经验,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在推动农资使用减量增效行动的重要作用,中国化工报社《农资导报》将于11月20日在安徽合肥举办互联网+农业青年创新财富论坛,论坛业内专家、风投人士、青年创客参会,评选年度最佳创业项目,为青年创客搭建一个碰撞、交流、合作的舞台。
会议议题(抢鲜看)
模块一、主题报告
互联网+农业的现状与趋势
——农业部或农科院专家
互联网+农业创业的机遇与挑战
——阿里研究院专家
风投眼中的互联网+农业
——电商风投、青创基金、农业风投
模块二、创新项目评选
筛选6-10个互联网+农业项目现场展示
与专家和风投交流,评选年度最佳“互联网+农业”项目
10月1日-10月31日向全国青年创客发出邀请
11月1日-11月5日邀请专家评选展示展示项目并公布
11月20日参加互联网+农业青年创新财富论坛
模块三、互联网+农业风暴论坛
专家、风投、青年创客、农资大佬等围绕互联网+农业的财富机会、投资风险、营销手段等展开讨论
模块四:青年创客与风投公司、农资导报签署战略发展协议
战略指导资金支持项目全媒体推广
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化工报社《农资导报》
第31届全国植保双交会组委会
支持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中心
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化研究所
特别指导:商派、阿里研究院
报名方式
1.参会代表10月31日前报名元,之后元(含会议费、资料费等)。会议住宿和用餐参会代表自行解决。团体报名优惠:5人赠送1人。
2.项目评选创客和新农人报名,项目评选不收取任何费用,会议住宿和用餐自行解决。项目团队限5人免费参会。详情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