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PDF——玉米起源于热带地区,易受到低温胁迫的危害。倒春寒及苗期低温严重制约玉米生长,导致玉米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推广种植受到限制。因此,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耐寒玉米具有重要的意义。近日,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玉米生物技术育种团队在TheCrop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EctopicexpressionofantifreezeproteingenefromAmmopiptanthusnanusconferschillingtoleranceinmaize”的研究论文。作者通过将极耐寒的*沙冬青抗冻蛋白基因AnAFP转入玉米,获得了耐寒玉米新材料,并揭示了耐寒机制。研究发现AnAFP不仅是抗冻蛋白,也类似于Kn-S型脱水素蛋白,具有抗冻蛋白的8个β折叠结构和脱水素蛋白的K、S及NLS保守结构域。低温胁迫下,AnAFP被玉米CKII磷酸化后,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保护细胞内酶活性以抵御低温胁迫。将AnAFP通过农杆菌介导浸染玉米愈伤组织转入玉米优良骨干自交系18-,获得转基因玉米株系。低温胁迫及倒春寒发生后,转基因株系均表现较高的耐寒性(图1)。进一步对转基因材料进行安全评价后,有望为商业化育种提供新材料。图1转AnAFP玉米苗期耐寒性鉴定
——
张元元博士(现工作于绵阳师范学院)和博士研究生曹洋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李晚忱教授和于好强博士为共同通信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和四川农业大学双支计划项目的资助。
本文转载TheCropJournal
植物生物技术Pbj交流群
为了能更有效地帮助广大的科研工作者获取相关信息,植物生物技术Pbj特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