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工业和农业(重点)
1、分析其有利条件:
①自然区位因素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资源、气候、地形、能源、地理位置
②人文区位主要考虑:*策、交通、劳动力、技术、市场、人才(详见四)
注:评价区位条件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说。
2、建设工厂,发展农业等等影响(好处):
①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③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
二、区位分析(重点)
Ⅰ、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②气候:气候类型+特点+对农业的影响
③地形、土壤:地形以××为主,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④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条件好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
②交通:A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
B临近铁路或多条铁路交汇,交通通达度好
C图示中有机场图标,则指出有机场,海陆空交通便利
③劳动力:
A数量: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B质量:
a劳动力素质高(例如上海,北京,硅谷)
b劳动力廉价(经济落后的地区,例如*等西北地区,发展中国家)
④*策:*府*策支持(考生容易忽略,往往成为一个得分点,任何题都是用)
⑤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典例](1)东北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区位因素:
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照充足,;
②地形、土壤: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壤以黑土为主,土壤肥沃,土层深厚
③水源: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
④市场: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国内市场广阔
⑤交通:铁路公路网稠密,交通便利
⑥*策:*府*策支持
⑦其他:地广人稀,土地集中连片,利于大规模机机械化生产;
[典例](2)秦淮—线以南(即南方地区)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
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组合好
②地形、土壤: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深厚(长江中下游有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
③水源: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
④市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⑤劳动力: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⑥*策:*府*策支持
⑦交通:水陆交通便利
⑧其他(历史因素):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典例](3)*盛产长绒棉(葡萄和哈密瓜)的区位因素:
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a睛天多,光照充足;b夏季高温,热量充足;c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效成分(指瓜果时换为糖份)的积累;(气候为重点可分开作答)
②地形、土壤:多位于绿洲附近(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
③水源:有冰雪融水和丰富的地下水,灌溉便利
④市场:棉花(瓜果)品质好,且位于边境地区,便于发展边境贸易,国内外市场广阔
⑤*策:*府*策支持
⑥劳动力: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廉价
⑦交通不做重点
[典例](4)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如福建省)盛产茶叶的自然条件(此处生产茶叶以自然条件为主,社会经济条件可参考以上例题从市场,交通,劳动力等方面作答):
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湿润多雾
②地形: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坡度适宜,排水条件良好
③土壤:红壤(酸性土壤)广布,适合茶树生长
[典例](5)西欧发展乳蓄业的区位因素:
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地形、土壤: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③市场:西欧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
④科技:西欧科技发达,实现乳畜业自动化发展,冷藏保鲜技术的不断进步;
⑤其他(历史):西欧有喜食乳制品的习惯,历史悠久;
Ⅱ、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①地理位置
②原料和燃料(动力)
③土地
④市场
⑤交通
⑥水源
⑦劳动力
⑧*策
⑨科技
三、资源跨流域调配
1、原因:①资源地区分布差异(资源因素)
②资源地区供求关系差异(经济、市场因素)
2、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
①开源:a、跨流域调配b、寻找替代资源
②节流:a、提高资源利用率b、防治浪费
3、※影响:
对调入地:
①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推动经济发展
②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
③有利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
对调出地:
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③可能造成环境问题
四、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
(1)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2)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其中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3、影响因素:①劳动力②市场③内部交易成本④其他因素
4、※影响:
(1)对转入地:
①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②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
③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④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
(2)对转出地:
①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有利于缓解城市(资源环境、交通)压力,减轻污染,改善城市环境
③不利:就业机会减少,失业问题增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