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浙江发布首个标准化工作白皮书《年浙江省标准化工作白皮书》。该白皮书以“总报告+分报告+典型案例”的结构反映近年浙江标准化工作情况,包含15个各领域标准化典型案例,其中农业领域仅1个,我县国家油茶林下仿野生中药材栽培标准化示范区作为全省唯一1个农业领域标准化典型案例入选,在全省作典型经验推广。
遂昌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实现“一亩山万元钱”
1.背景
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系钱瓯两江之源头,浙江省重点林区县;土地总面积.万亩,其中林业用地.5万亩,森林覆盖率83.47%。县域有油茶林面积10.3万亩,其中投产林面积7.3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5万余亩,全县有多户,约农业人口从事中药材产业。存在问题:一是低水平经营茶林多,在投产7.3万亩油茶林中,年平均亩产值约元左右,严重影响农民经营收入;二是油茶种植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研究与推广油茶林下高效经济发展新模式,促进产业可持续良性发展是当前重要任务与目标。
我县油茶林下仿野生中药材栽培国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一是实践“森林浙江”,达到“一亩山万元钱”之经营目标。二是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林地综合经济效益需要。可以利用茶林天然遮荫,通过对油茶林适度修剪、整地、施肥、除草等,不但减少种植成本,而且可明显提高油茶林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三是解决野生资源枯竭问题,三叶青等中药材一直依赖野生资源,非再生性采挖导致野生资源急剧下降,许多传统产区已无药可采,仿生栽培有利于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是发挥标准基础性作用,实现“技术标准化”。引进浙江、江西等地5个三叶青品种,根据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不同基质,开展裸根苗直栽、下铺无纺布直栽、无纺布袋栽培、无纺布袋套袋栽培和控根容器栽培等五个模式技术攻关,并将无纺布袋栽培技术成功申请发明专利《无纺布袋套袋栽培方法》(ZL.7),该发明能够防止土壤中营养物质、水分的流失,保证作物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水分进行吸收,免去或减少后续作物栽培施肥、灌水、除草的过程,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工成本,使作物生长能够比传统栽培方法表现得更为出色;并且成本低,易操作,在油茶、毛竹林中套种中药材效果好。
二是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实现“专利标准化”。鼓励利用已有的专利技术成果形成先进技术标准并加以推广,从最初的土壤管理、病虫害控制及生态环境等环节,到后期的优化栽培技术、导入追溯体系,建立标准体系,收集和制定标准、规范余项,使林下中药材在整地、育苗、栽培等各个环节都有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制定发布遂昌县地方标准规范DB/T76—《油茶林下仿野生栽培三叶青生产技术规程》,并将三叶青栽培生产技术上升为浙江省地方标准《三叶青栽培技术规范》,编印《林下仿野生栽培三叶青技术手册、模式图》,固化标准化建设成果,为全县乃至全省林下中药材仿野生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有力提升我县林下产业标准话语权。
三是发挥标准战略性作用,实现“标准产业化”。我县持续推进相关标准的宣贯实施,多种形式推进标准化成果在全县范围内的推广应用。与遂昌成人技校、*校等合作,以技术讲座、外出参观学习、上门指导等形式开展种植培训40次,培训人次。在标准化推广过程中,加强社会化服务,与产业精准扶贫相结合,对*支部、老*员和贫困户,采取赠送种苗、肥料,并上门指导形式开展服务,新建*建示范基地12个,帮扶老*员和贫困户户,实现产业精准扶贫;开展全县标准化推广示范基地评选活动,目前有17块基地申报评选。通过标准的宣贯实施,使全县油茶产业、三叶青基地发展按统一标准执行,全面推动示范区规范化快速发展。
通过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遂昌油茶林下仿野生中药材栽培示范区规模达到亩,辐射推广基地达到亩,建成22亩的育苗试验基地1个,注册商标2个,形成三叶青产品2个,*精产品2个,三年总增产1.97亿元,实现“不砍树、林农双份收入”,成为“两山”理论实践鲜活样本。遂昌做法得到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史济锡,省林业厅领导及有关专家高度评价。年7月《遂昌县油茶林下仿野生中药材栽培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通过国家农业标准化验收,示范基地被国家林草局评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成为可学可看的油茶林下经济示范点。
3.可供分享的经验
遂昌油茶林下仿野生中药材栽培通过在农林领域探索“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模式,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成经济效益,从无到有,形成3亿元的道地中药材新兴产业,带动农户增收明显,为浙江省乡村振兴“一亩山万元钱”提供了较好的示范样板。
编辑|叶巧红
审核|祝雄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