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琳
农业机械杂志社记者
面对当前农机行业遭遇的困境,“活下去是第一要义”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但如何才能破局、如何才能活下去,行业的“复苏之路”在哪里?业内人士都想得到答案。7月19日,在农业机械杂志社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农机高端论坛”行业对话环节,主持人农业机械杂志社社长于帅,与国内外农机企业高管、农机管理人员、行业专家等,聚焦行业“复苏之路”,探讨农机市场复苏的条件、应对措施及复苏对策。适合的产品最重要爱科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总经理AlistairMcLelland介绍,爱科集团在中国推广的产品包括在中国制造的和进口到中国的产品两部分,“但这两部分产品的品质都是一致的”。因此,爱科在中国农机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不是技术或者质量问题,而是针对中国市场推出适合的产品。在这方面,爱科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做工作:一是增加在中国市场投放产品的类型,以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二是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到中国后,在技术落地与适合中国国情之间找到平衡点;三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无独有偶,作为外资企业,科乐收同样也面临着产品适应性问题。科乐收农业机械贸易(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林琼华说,年,科乐收推出了CLAASDOMINATOR型谷物联合收割机,主要是为了填补公司在中国重型收割机产品线上的空白。科乐收山东公司生产的“春雨”收割机属于小型产品,而德国进口的产品都是大型设备,因此专门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这款产品,喂入量达到12kg/s。据了解,CLAASLEXION和TUCANO系列联合收割机代表了全球收获技术的先进水平,而D型联合收割机不仅继承了这两款收割机的核心技术,还结合中国的特殊情况进行了设计开发,在中国不同区域对不同作物进行了大量本地化研究和收割测试,仅年就开展了50多场田间演示会,在实践中不断听取用户反馈并完善改进,因而更适合中国用户的需求。外资企业的这种做法,业内一些人士称之为“技术降级”,而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农机院)首席专家杨学*则认为,称之为“适应性开发”更确切。他介绍,近些年,中国农机院积极走出去,到非洲开拓市场,针对非洲各国的用户需求、农艺特点、作物种植和土壤情况等,开发设计适合当地使用条件的农机具。因此,不管是外资企业在中国生产产品,还是国内企业到海外拓展市场,研发适合当地使用条件的农机产品才是最重要的。“数量”到“质量”的转型升级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有周期性的,农机行业也如此。—年,农机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超过20%,被称为“*金10年”。而年以来,行业发展速度渐缓,近两年甚至出现了大幅下滑。对此,中国农机院副院长屈大伟说,农机企业要客观看待行业发展周期,另一方面,市场低谷意味着有很多机会存在,也意味着市场复苏的开始。他说,目前的农机市场,已经走向了从数量发展到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农机企业要实现从以前批量生产满足“无机可用”,到增加产品种类、满足个性化需求、开拓细分领域的转变。同时,在行业低谷期,企业尤其要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并做好战略发展规划。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江洪银分析了农机市场出现的变化。他说,年,安徽省小麦实现了丰收,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种粮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都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他们下一步会在农机购置方面增加投入,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用户会更看重农机产品的“质量”和“性价比”。因此,他认为,农机企业“做品牌、做精品”才会有市场、有未来。商业模式的创新除了技术、质量方面的创新提升外,营销策略、商业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联农创世(北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近几年推出了e联共享农机解决方案,将“体验、分享、服务”等理念引入农机行业,取得了很大成功,得到许多用户的认可并开始主动应用这种模式。在农机共享平台中,设备的价值替代价格,主动服务替代被动服务,共享模式分散设备闲置贬值与跨区作业风险。该公司董事长韩飞说,未来要把国内外更多的农机产品引入这个平台,将产品租出去,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再比如,国内某一专业合作社,将其拥有的农机设备免费给周边农户使用,条件是农户生产出的粮食要交给合作社,其中一部分粮食用于抵扣农机使用费,剩余部分以市场价格销售给合作社。合作社将这些粮食进行深加工后,做成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上推广,实现了粮食的增值。这是在我国现有土地产权模式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创业模式的一个突破。市场周期的判断年,当首届中国农机高端论坛召开的时候,农机行业还处于上升期,是机械工业中的一枝独秀。也就是那个时候,农机高端论坛就开始聚焦“下滑”“走低”“困境”,着眼于农机行业的破局,呼吁农机行业尽快完成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时至今日,中国农机市场到了最为寒冷的时候,中国农机高端论坛又将视野聚焦于“复苏”。这并非为了博取眼球,而是可以预见的中国农机高质量回暖的迹象,以及农机人应有的信心。根据行业的发展周期,以及行业发展面临的诸多利好因素,如乡村振兴战略、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升级的指导意见、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方案、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等*策、措施的落地实施,农机行业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几位专家都表示,未来两三年,农机行业有望走出低谷,走上复苏之路,走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END—|猜你喜欢看|年农机市场并非很糟糕
农机企业技术创新的3个不足农机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