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低端安装到大规模高端国货崛起,从迷信国外大牌到成为国产巨头的拥趸,中国暖通空调市场已经跨过盲眼狂奔的高速增长期。存量市场下,随着国进外退的风口呼啸掠过,以海尔、格力、美的等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巨头已经处在了国内中央空调市场的舞台中心——高占比、大份额、良好的市场美誉度以及不断更新迭代的新技术储备,国货向前的势头看起来锐不可当。不过,随着“速度”带来的兴奋感和刺激逐渐退潮,谁能决定中央空调行业未来走向,特别是被越来越重视的细分领域如何发展,成为了行业新一轮竞争的重点。所以,各类细分标准的制定显然迫在眉睫,而牵头制定各类行业标准,不仅对品牌的技术前瞻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于行业格局高度的理解也需要很深的理解。
标准滞后引发“蝴蝶效应”纵观多年间中央空调行业发展史,螺杆机、涡旋机、离心机等重大技术创新无一例外来于自工业革命更早进行的欧美企业。更先掌握技术,更早进入市场的外资品牌率先掌握了暖通产业的话语权。不过,中国市场幅员辽阔、气候迥异的的特殊性让大部分欧、美、日通行的产品标准不再被广泛适用,而中国品牌的迅速崛起以及国货对本土市场更深刻的理解让中国品牌在此时此刻拥有了重新制定行业标准的机会。由海尔牵头制定的《高效机房应用标准制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被发掘出的极具潜力的新细分市场规范,对于几乎等同于空白的高效机房细分而言,海尔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次产品参数、设计上的重新规范,更是一次将原本品牌各自为战的市场格局进行统一重塑的机会,必将促进这一细分领域更为有序高效地向前发展。公开数据显示,国内公共建筑制冷机房运行能效一般水平在3.0左右,运行水平较好的也很难超过4.5。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国内绝大多数制冷机房普遍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导致制冷机房普遍没有明确的能效目标,企业和用户丝毫没有能效改善的动力。其二,由于中央空调系统在设计时往往按照天气最热、负荷最大时设计,未能因地制宜考虑建筑最大负荷使用时间,导致中央空调大部分时间处于“大马拉小车”的状态。其三,由于用户的机房管理人员并非专业人才,只能进行简单的操作,无法根据末端负荷需求、外部环境等实时情况按照优化算法进行计算,无法让机组始终保持在最优运行状态下,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早在年9月,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便在全球率先提出制冷机房运行效率评价指标,规定优秀的制冷机房系统能效比应高于5.0,制冷机房系统能效比低于3.5的则需要改进。反观国内暖通空调行业虽然经历了20年的高速发展,关于制冷机房能效相关标准体系到目前依然是一片空白。”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分会理事长罗继杰表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国标准化滞后问题并非朝夕可以解决,但是洞悉标准化滞后隐含的深层次原因,对扭转标准滞后于产业发展的局面大有益处。笔者认为,国内高达亿㎡的公共建筑每年能耗近3.6亿t标准煤,其中集中空调系统能耗占建筑物总能耗的25~60%。如此庞大的能耗,迫使暖通空调行业亟需制定一部根本性的标准,填补国内相关体系空白,让万千行业人士有据可依,切实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标准化探索是基因使然从3月26日联合13家企业单位共同起草的中国首个磁悬浮空调标准《磁悬浮水冷式冷水(热泵)机组技术要求》,到6月12日启动《高效机房应用标准制定》制定工作,海尔中央空调短短3个月频频出现在行业标准制定的新闻中。在我们一贯的印象中,海尔中央空调从来不是一家在市场和营销中表现激进的企业,为何此时对行业标准制定如此“偏执”?笔者以为,这是企业创新模式的必然选择,更是全球化生态布局的必然之路。在技术研发上,大多数企业是封闭模式,即自己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增加研发机构数量的方式来和竞争对手PK。但是,海尔中央空调始终采用的是另外一种方式——开放创新,依托多年积淀的开放创新经验,牵头搭建一个开放的平台,通过自身对高起点、高水准的标准建设,鼓励和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到标准制定中,打破企业传统的“闭门造车”式创新模式。年海盟俱乐部的成立,吸引近百位国内暖通空调行业各个领域的带头人,让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思想的碰撞,便是开放创新的最佳证明。作为一个国际化企业,海尔中央空调的视野总是着于全球,在全球化拓展中形成的“10+N”研发模式。“10+N”中的“10”是指的海尔全球10大研发中心,“N”是遍布全球的本土化研发资源,由此就形成了以用户需求为目标,10大研发中心为基础平台,连接当地研发资源的独特模式。这种模式既发挥了全球化的研发优势,又能并联本地的资源,从而实现“全球化+本土化”,同时兼顾了全球化和本土化的优势,从而能够更好地切中全球不同地区的用户需求。面对国内高效机房与发达国家日益拉大的差距,作为本土的行业领导品牌的海尔中央空调,有责任、有义务肩负起革新行业标准的使命。不以一时论得失,这是海尔中央空调长期久以来秉持的发展战略,也是海尔中央空调长久以来成为行业领头羊的根本原因。这一点从磁悬浮离心机组在国内的发展历程便可见一斑,自年第一台国产磁悬浮机组海尔工厂下线到其他主流品牌一拥而上推广磁悬浮中央空调,海尔中央空调足足用了十年的时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推广宣传,才在国内掀起磁悬浮绿色节能的浪潮。笔者以为,遍观国内暖通空调行业,没有任何一家品牌敢于在前途未卜的情势下持续推广一个新产品十年。再看今天海尔中央空调成为行业首个牵引制定标准的品牌企业便不足为奇了,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是刻在骨子里,融入在血液中。即将到来的革新风暴早在年6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方案具体提出到年,大型公共建筑制冷能效提升30%,制冷总体能效水平提升25%以上,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40%以上,实现年节电亿千瓦时左右。如此庞大的计划自然吸引了行业的有关部门、相关学会、清华大学等顶级高校的响应,然而认真分析市场环境后却发现行业无据可依,实现目标遥遥无期,不免心灰意冷。但是,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此次海尔中央空调牵头启动《高效机房应用标准制定》制定工作,无疑为行业、厂家指明了方向,为行业树立了规范。从行业角度而言,空调制冷机房系统能效监测及评价标准的建立,将有效推动智能化进程,提高系统效率。如果制冷机房系统效率从3.0提高到5.0,那么机房的系统能耗便将降低40%,这对于建筑整体能耗控制来说将是极大的改善。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按照制冷机房系统能效占建筑能耗的30%来计算,由于制冷机房系统效率的提升,该建筑的整体能耗将降低12%。如此,《绿色高效制冷机房方案》所提出的期望目标将得以顺利实现,整个行业也能借此规范推行后,将使用高效机房的建筑节能性向前推进一大步。从厂家角度而言,企业在发展创新中必然要进行大量投资,在以往只能凭借市场需求误打误撞,而在这个标准确立之后,可以紧跟国家发展方向,针对性根据企自身特点寻找最佳的、最合适的创新模式,实现更高的回报,避免了巨额资金的浪费。在品牌众多的中国市场,海尔中央空调能持续带头牵引行业标准,绝非偶然,而是必然。笔者认为,能在标准几乎为空白的细分领域率先提出符合发展实情同时兼具一定前瞻性的行业规范,绝不是简单的投入巨额资金就可以实现的,而是真正具备了世界一流智库资源、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海量的数据支持这三点,海尔中央空调用一次次行动向全球行彰显出中国品牌的力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