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农业高速发展的这二十年,咱们身边涌现出无数的模范与精英,然而大家只要稍为留心一下,就会发现,能够持续辉煌的不多,正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五”年。
就拿蔬菜行业来说吧,无论是搞种植的,还是做批发的,抑或做零售的,本来经营得好好的,过得也挺滋润,结果坚持没多久又沉沦了,有些甚至败光输光,差不多都是几年换一茬老大。
有人曾总结过这些“老大”们的衰落之路,发现他们不是不努力,也不是他们跟不上形势,而且农业路上机会太多,诱惑太大,在不断发展扩张的路上,掉进了农业隐藏的“深坑”,才把光辉的“奋斗史”,写成了失败的“血泪史”。
做事业总是希望发展壮大的,即使过得已很滋润,只要有点理想,谁也不会甘于现状的,于是扩张自然就成为了自己的目标。然而农业的发展似乎有着不一样的规律,跟其它行业完全不同,一不小心就会掉进诱惑的深坑。
那农业扩张有哪些看不见的深坑呢?*师就以蔬菜为例,用一些真实的案例告诉大家,这样的扩张有可能就不是机会而是深坑。
(1)卖菜的跑去种菜,这就是深坑。
有一个福建的朋友,在当地做蔬菜批发生意,既能吃苦又很勤奋,再加上经营有道,短短几年间蔬菜生意就做得风生水起,越来越大,在多个农批市场都有自己的销售档口,日子可谓过得潇洒滋润。
他原来的模式是到各个产区去设点收货和帮基地代卖,虽然菜价有起有跌,生意有亏本也有赚钱,但一年下来一般都有盈余。利润肯定不大,但胜在周转快,销量大,也积累了不少的家底。
袋里有钱心里发痒这是做老板的常态,更何况现在农业这么火热,机会也非常之多,把生意发展扩大就成了必然。于是这位朋友就想着自己是卖菜的,有渠道有客户,如果自己能去种菜,那么自己种自己卖,两头的利润都有了。
说干就干,在年的时候,他跑去河北及四川投资了两个基地,总面积接近亩,动用资金接近二千万元。然而种菜不是找块地找个师傅那么简单,一年下来他就举手投降了。
首先种菜要投入巨大精力,现在顾得了基地,就顾不了档口;其次自己种的菜品质好坏都要卖,客户不断流失;再次以前做批发资金周转特别快,一般就几天的时间,现在投基地,大量的钱变成了死钱,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资金流,经常钱不够用,生意也一落千丈,风光不在。
到现在他终于发现,原来卖菜的跑去种菜,表面上来看是顺理成章的扩张,实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行当,以为可以相互融合,结果却是相互影响,没有足够的实力、人才根本不可能玩得转。看上去是机会,实则是深坑!
(2)种菜的跑去做零售,这就是深坑。
有一家西北的种植基地,规模非常大,有多亩,而且全机械化作业,相当的现代,谁见都羡慕。它是外商投资的,主要以种植土豆为主,操作几年来,品质及产量都比较稳定。
以前他们的销售模式主要交给收货商,有些是订单的,大部分是随行就市,虽然利润不高,但是总体经营还是非常稳定的。这几年*府大力发展当地的农业,出台了很多的扶持*策,他们的日子过得可谓相当的滋润。
然而人就在这样的特性,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企业也是一样,对于当下的销售模式,他们非常的不满意。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给收货商的价格,居然不到起市零售价的一半,往往超市3元/斤,而他们却是2元/公斤。
如果自己能直接去做零售,或者直接交给终端的超市,那么这中间超过50%的利润,不就是自己的吗?怎么算都划不来,好机会啊。于是就成立了自己的销售部,率先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开展的零售的扩张。
他们有些在超市做专柜,有些直接交货给超市,有些甚至直接在社区开土豆专门店,一番操作下来,利润率是增加了不少,但成本也坐上了直升飞机。由于单点的量不大,中间操作起来十分的烦锁,费用开销大,损耗大,天天麻烦事不断,问题一箩筐。
本来还算赚钱的生意,这样折腾下来,亏得一塌糊涂,每个月都要老板拿钱来发工资,而且还没有一个尽头。现在他们终于醒悟了,原来种菜有种菜的门道,零售有零售的门道,看似供应链的扩张机会,实则隐藏着看不到的深坑。
(3)做零售的跑去做基地直采,这就是深坑。
这种类型的案例就更多了,不少做生鲜零售的,或者做食材配送的,当自己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开始想着“田头几毛市场几块”的故事了,如果自己不向上扩张拓展,这中间的利润可是白白贡献给了中间商。
前几年广州有一间大型的连锁生鲜企业,高峰期门店规模达到了家,原本绝大部分的蔬菜都是由供应商供货,或者自己到当地批发市场采购,操作起来虽然不简单,但还是挺流畅的。
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的扩张可以不断开门店,但利润的增加只能打供应链的主意了,想想也合理,自己到基地去直采,除了中间的差价外,还可以给消费者说“基地直供”的概念,真是一举多得。
于是乎成立了基地直采部门,招聘了大量的买手,到全国各地去找基地直采。然而看起来很多的采购量,分配到各个品种,每天的量却少得可怜,多则三五吨,少则百十斤,没有几个基地看得上。
即使有基地愿意合作,但是价格嘛,也不是想像中的那样,有时谈起来比批发市场还要高。为什么呢?批发市场的价格是按区域的瞬间供求来定的,而基地直采大家是按种植成本来核算的,完本是两回事。
操作几个月才发现,直采的品种不仅运输起来非常困难,而且品质难控制,还常常缺这缺那,导致门店怨声载道,客户走失严重,一下子经营就跌落低谷,现在已经很少看到它的门店了。
所以说基地直供、基地直采这些概念听起来很美,但做起来可能要死,在自己单品规模还不足够大的时候,就惘然去贪图这些见不到的利润,忽悠投资人是可以的,但自己做嘛,一定是深坑。
类似这样的深坑还有很多很多,像一些蔬菜配送公司因为招标要求有基地要资质,结果自己跑去种菜做基地;一些蔬菜基地不做批发,自己做电商开网店;一些只种几个品种的蔬菜基地,争破头皮去做餐饮饭堂配送,等等。
以上这些虽然都是做农业企业的发展扩张的方向,但是细细分析起来,虽然联系却差别很大,甚至不亚于一个全新的行业,一旦操作起来,不但对自己原来的业务没有帮助,甚至还带来颠覆性的影响,看起来是机会,做起来是深坑。
当然无可否认,任何事情都无绝对,市面上也有类似乎成功的案件,有些甚至已经打通了上下游的产业链条,发展得很好。只是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别人做成功的原因在哪里?如果不能找到正确的思路与方法,你是不可能复制与模仿的。
农业的链条很长,它的独特之处是每一个环节都是一门专业,看似千丝万缕,实则谬以千里,即使条件具备了,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打磨,如果条件不具备,那带给你的就是一个看不到的深坑。
让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吧,该别人赚的利润就让别人赚吧,农业扩张的机会很多,但有的机会却是深坑,一定要分清楚。本来活得滋润,最终遍体鳞伤,何必呢?
深圳海吉星菜价
行?情?分?析
今天深圳海吉星市场行情不容乐观,叶菜类基本上处于下跌状况,像菜心,芥兰这些下跌幅度较大都在20%左右,圆叶菠菜,*白菜,菜心苗有所回涨。
广州江南菜价
行?情?分?析
如此的行情,看上去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哭”,虽然全体下跌有点过,但绿油油的一大片,确实让人开心不起来。广州江南今天的行情,真的很低迷,部分品种可谓振荡剧烈,看到芥兰了吗,一天就被腰斩了,菜心快低过白菜价了,大利、油麦、奶白等又回到生死线了,更多的品种,还是自己看吧,记得捂紧心脏再往下滑啊!
云南综合菜价
行?情?分?析
今天云南产区菜价出现少见的全线大幅下跌,菜心直接腰斩,春菜骤降近4成,芥菜、*白、大利、菠菜、茼蒿跌幅也有十几点,6毛的*白你听过吗?春菜已经入村了,香菜不香变臭了,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啊。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直接进入“真甜种子商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