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习近平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TUhjnbcbe - 2020/10/11 2:30:00
治疗白癜风哪家比较好 http://www.wxlianghong.com/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速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需要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更需要农业与科技深度的融合。7月22日,习近平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年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委主席习近平在吉林省考察。这是7月22日下午,在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地块,习近平走进玉米地,了解农业科技研发利用、黑土地保护情况。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强调的是农业科技成果要转化好。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农业领域,复杂高深的成果、逻辑严密的论文,只有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才能最终体现自己的价值。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和生产一直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一方面,农业科研和科技创新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种科研项目和成果层出不穷,论文发表接二连三,然而这些论文、成果很大多数就是为了“评职称”“选先进”而用,评完后就束之高阁,根本没有机制把它们转化成生产力;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农业技术主要来源于科研院所与大专院校,涉农公司大都比较弱小,能够直接进行研发、真正有自主创新技术的企业极少,终端农户规模也很小,这些企业还无法成为技术创新、成果产出与转化的主体,这就造成了科研人员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成果”停留在纸面上。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的成果转化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不足50%上升至年的56.65%,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就是要求我们建立好农业科技与生产之间的链接机制,加大农业与科技的融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我们要坚持科技导向、产业支撑,通过示范辐射带动,最终使科技创新的成果落到农业上,落到农作物种植增产上;要推进科学技术和涉农企业融合,促进企业和科研单位紧密合作,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加快科研成果开发和转化,确保技术对粮食增产的支撑。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强调的是农业科技创新要立足实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还要坚持问题导向,要立足于中国农业的现状,直面社会的需求。什么是中国农业最重要的事情?农业科技创新是为了什么?仓廪实,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指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当前我们的头等大事,就是要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粮食生产。农业技术创新贯穿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专业性的农科研究、高产优质的粮食品种、现代化的农机设备、协同创新的管理模式等多种因素的作用都可以直接带来粮食生产效益的提升。科研人员在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时应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例如,在我国平原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不断创新,不仅实现小麦机械化问题基本解决,水稻种植和玉米收获的机械化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大宗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更是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这些地方,可以更加侧重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农业物联网的运用,智能灌溉等科技创新和运用,进一步夯实稳产高产基础;而在我国的浅丘陵地区,户均耕地少,地块小,方向杂,不易机械化作业,规模经营受限制,科研人员就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良种覆盖、良法种植、土壤改良的技术创新与推广。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南方洪涝灾害的影响,我国的粮食生产肯定会受到一定冲击,应对挑战,离不开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我们要结合各地实际,因地施策,进一步强化科技研究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决不能仅仅写在论文里,而是要面向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要立足每一寸土地,要转化成每一颗粮食,要使科技真正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为农民群众谋福祉。

(本文来源:学习中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习近平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