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国古代农业智慧之农时谚语
TUhjnbcbe - 2020/10/11 2:29:00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农业谚语也异常丰富,就涉及的范围来看,有农作物、节气、水利、耕作、肥料种植等方面的谚语。《中国谚语资料》编辑的四万多条谚语,其中农谚占了五分之一的分量。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稻花要雨.麦花要风”;“浅水插秧,寸水返青”;“高粱开花连天早,坐在家里吃好饭”,等等农业生产斗争的领域,是产生谚语的肥沃的土壤,农业生产的重要经验,就是掌握“天时”“地利”“人事”这三个方面的有效联系和配合。

(一)天时谚语

天时,是节气农时的条件,即温度、水分和光照等自然条件。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农事季节的经验总结,为保证农事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准确把握农时。我国农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天时”的影响,因此,掌握节气变化,不违农时地安排农事活动,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一条重要的原则。“节气”是固定不变的,而自然条件,却往往发生变化。农业生产必须根据节气的变化,因地制宜,不违农时的安排生产,使庄稼的生长发育过程,充分适应自然气候条件。大批的农谚都有这种“因地制宜”的思想,如“种田无命,节气抓定”,节气反映的是自然条件的变化规律。“节气抓定”即抓住了生产安排的关键,如“节气抓不定”则会出现“人忙天不忙,早迟一路*”的现象。

在面积广阔的中国领土上,同一节气在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有些谚语就明确体现了这种精神,我们以冬小麦的播种季节为例:

华北地区中部的农谚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华北地区南部的农谚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华北北部的农谚是“白露节,快种麦。”

又如芝麻的播种季节:

北方是:小满芝麻芒种谷,过了冬至种大黍;中部地区是:芒种种芝麻,头顶一棚花;南部地区是:头伏芝麻二伏瓜,三伏栗子老庄稼(江西);

即使是在同一地区,由于地形地势的不同,彼此的气候条件、温度、湿度也不一样。还是以小麦的播种为例,华北的农谚就是“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湖北的农谚则是“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川”,高山和平川,即使它们是属于同一地区,播种同种农作物,农时上也要有所差异。由此可见,气候、时令节气、温度等变化直接影响着农民们的春种秋收、衣食饱暖,影响着农业的生产。地域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农时,古代农业主要是靠天收获,因此农民对天时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十分注意。为此,农民们根据多年来对天时节令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古代农业智慧之农时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