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及中哈农业合作前景分析
于敏柏娜茹蕾
(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北京)
摘要:哈萨克斯坦是第一个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签订双边合作协议的国家。哈萨克斯坦也是中亚最大国家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研究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现状及中哈农业合作潜力,对推动两国农业合作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主要特点,农业种植业以粮食、棉花等土地密集型产品为主,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渔业资源也有一定优势。但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技术落后等。中哈农业合作有一定基础且潜力较大,农业合作机制已初步建立并以科技合作为主,两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农业投资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在两国农业合作中发挥主力*作用。基于对农业基础和合作现状的分析,本文对未来两国农业合作前景做出基本研判,即农产品贸易继续以互补性强的产品为主,科技合作以旱作节水和农产品加工等技术为主,农业投资以全产业链投资形式为主。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贸易互补性;农业科技;农业投资;中国*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粮食生产国和全球重要粮食出口国,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年,中哈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签署了第一个双边合作规划,规划将农业作为重要合作领域。随着国内农业资源紧缺,企业对哈萨克斯坦农业投资愿望强烈,但对哈萨克斯坦农业投资风险与机遇并存。因此,应全面分析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两国农业合作的新形势,研判未来农业合作重点领域。
1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主要特点
1.1种植业以粮食、棉花和油料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为主,是中亚地区最大的粮食生产国
哈萨克斯坦重视粮食生产,强调粮食自给,是苏联时期的第三大粮仓,粮食最高年产量曾达万t,占苏联粮食总产量的近1/5[1]。独立后在中亚地区和独联体范围内继续扮演着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的角色,对保证中亚各国的粮食安全发挥着主要作用[2]。当前,主要农作物以小麦、棉花及油料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为主,具体情况如下。
(1)小麦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面粉出口量世界第一。哈萨克斯坦小麦生产经营在苏联时期就已基本实现规模化、机械化。年,哈萨克斯坦小麦产量约万t,占粮食总产量的80%以上;播种面积约万hm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0%以上,主产区位于中北部的库斯塔奈、阿克莫拉和北哈萨克斯坦3个州;面粉出口量万~万t,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是世界上最大的面粉出口国[2-3]。近年来,哈萨克斯坦为满足畜牧业发展所需的饲料供应,逐步增加谷物饲料作物、油籽类作物以及其他饲料作物的播种面积,小麦播种面积略有下降。
(2)棉花生产条件优越,是主要出口创汇产品。哈萨克斯坦是种植棉花纬度最高的国家,南部的卡拉套山犹如一道屏障,阻隔了寒冷气流的南下,为棉花等作物的生长营造了适宜的环境。目前,可耕地中棉花播种面积约占1/3。哈萨克斯坦棉花是主要出口创汇产品之一,约占农产品出口创汇的34%。哈萨克斯坦棉花产业的发展,关键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但跨境河流的水资源配置问题成为制约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的瓶颈。
(3)油料作物种植规模近年逐步扩大。哈萨克斯坦的油料作物主要有向日葵、油菜籽、红花、大豆以及棉籽、亚麻籽等,其中,向日葵播种面积最大。近年来,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增长较快,年仅有26.1万hm2,到年达到76.5万hm2,年均增长率达5%。
(2)产品集中度较高。中国自哈萨克斯坦进口农产品主要为油籽、粮食(谷物)、坚果和药材,合计占78.5%。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农产品主要是水果和蔬菜,年,蔬果出口占农产品出口量的76.7%。但总体看,中哈通关便利程度与实际需求还有差距,通关程序多、时间长、检验检疫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普遍存在,灰色通关现象比较严重。
1.2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近年发展较为缓慢
哈萨克斯坦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年,哈萨克斯坦畜产品产值1.3万亿坚戈(哈萨克斯坦坚戈约合1.98元人民币,),占国内农业总产值的48%。全国14个州中有11个州发展畜牧业,畜禽存栏以牛、羊、猪、马、禽类和骆驼为主。主要情况如下。
(1)独立初期,哈萨克斯坦畜牧业发展一度受挫,近年畜产品自给率逐步回升。年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受经济下滑影响,畜牧业遭受重创,且恢复速度缓慢[4]。年,哈萨克斯坦绵羊、山羊、肉牛、猪存栏量分别为万只、万头、万头和万头。除山羊数量有所上升外,其余3种牲畜的总存栏量相比年下降52.4%。肉制品产量万t,比年减产30.7%。畜牧业产量下滑导致哈萨克斯坦由肉制品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年哈萨克斯坦牛肉及其制品进口额达.8万美元,活牛进口额达.8万美元,猪肉及其制品进口额达1.2亿美元。从年开始,哈萨克斯坦注重畜牧业发展,畜产品自给能力逐步提高。目前,哈萨克斯坦国内有74个育种工厂和个育种农场从事小牲畜的培育。截至年年底,哈萨克斯坦国内牛、羊和马饲养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牛饲养量.7万头、同比增长0.6%,猪86.1万头、增长2.7%,羊.1万头、增长0.4%,马.4万匹、增长2.4%。从年开始,哈萨克斯坦甚至开始出口肉制品,年哈萨克斯坦对俄罗斯出口了t肉制品,未来希望增加对中国出口肉制品。
(2)乳制品产业无法满足本国需求,受进口产品挤压严重。哈萨克斯坦乳制品生产以液态奶和凝乳为主,兼有小部分*油、酸凝乳和奶酪。主要产奶区为南哈萨克斯坦州、东哈萨克斯坦州、北哈萨克斯坦州、阿拉木图州和阿克托别州,占总产量的70%。受奶源数量减少影响,乳制品产量难以满足本国需求,进口乳制品占哈萨克斯坦市场份额的60%,其中,硬干酪、*油和奶粉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为振兴本国乳制品产业,哈萨克斯坦出台了《年前农工综合体国家支持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将建设0个小型农村和20个大型农场,将奶产量提高万t。
(3)家禽养殖业稳定增长,并逐步向深加工延伸发展。年,哈萨克斯坦家禽养殖业禽类.5万只,增长4.7%,占整个农业总产值的3.8%。家禽养殖企业以鸡蛋产品和鸡肉产品为主要经营方向。为应对来自外国禽业企业的激烈竞争,哈萨克斯坦家禽养殖业逐步向深加工转变,如生产蛋白质粉、液态蛋*和液态蛋白质等。
1.3渔业资源有一定优势,水产业投资*策相对开放
哈萨克斯坦虽然是内陆国家,但渔业资源丰富,有以下几个特点。
(1)渔业发展自然条件优良,鱼种资源丰富。哈萨克斯坦渔业水域面积万hm2,仅次于俄罗斯。56%的水资源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形成,其余来自周边国家。乌拉尔河—里海、锡尔河—咸海、伊犁河—巴尔喀什湖、额尔齐斯河—斋桑泊、阿拉湖群、沙尔达拉水库、卡夫洽盖水库及舒勒巴水库是哈萨克斯坦渔业主要捕捞基地,其捕捞产量占渔业总产量的97%。哈萨克斯坦珍贵鱼种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鲟鱼籽酱出口国之一,里海出产的鲟鱼籽被认为质量最高。
(2)渔业产量呈增长态势,发展潜力较大。年,水产品出口占农产品出口额的2.8%。年开始,哈萨克斯坦渔业产量呈增长趋势,每年出口的鱼类产品所获收入已达万美元,有60余家企业负责鱼类养殖,人工水产养殖每年达~t。目前,哈萨克斯坦国内市场需求广阔,鱼类年人均消费量达5.2kg,但哈萨克斯坦渔业相关企业生产能力尚不足50%,未来有较大发展空间。据初步测算,哈萨克斯坦发展渔业养殖和捕鱼业市场的潜力在10亿美元/年左右。
(3)渔业*策鼓励力度加大,投资机遇较多。近年来,为更好地保护和繁殖鱼类资源,针对商品捕鱼业、水产加工业和人工水产养殖业项目,哈萨克斯坦制定了鼓励长期渔业投资*策,水域租赁期限延长至49年,不仅调动了当地渔民的积极性,也给外来投资者带来机遇。
2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投入低
哈萨克斯坦为内陆干旱国家,农业生产为灌溉农业。哈萨克斯坦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灌溉渠道多年失修、设备严重不足,灌溉系统不完善。农村道路状况较差,不少道路仍是泥土路,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苏联时期,*府对农业的补贴占GDP的10%~12%,独立后下降为年的2%~3%,这些费用已无法支持哈萨克斯坦农业正常的播种面积和其他投入,减少播种面积和粮食减产不可避免。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府虽试图恢复农业,但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油价长期在低价位导致本国*府财*收入偏低,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农业。
2.2农机设备和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不足
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粗放,土地的农业生产资料配比过低。一是农机设备落后。年每km2耕地拥有的拖拉机数量是62台,到0年只有24.2台。哈萨克斯坦目前使用的农业机械基本上产自苏联时期,70%的现有农机设备是年之前制造的。年,哈萨克斯坦农业部表示,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出口和物流运输的农机设备严重老化,农机设备磨损已到80%以上。二是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不足,种植业几乎靠天吃饭,耕地没有及时补充矿物肥和有机肥,没有遵循科学耕作规律。苏联解体前,哈萨克斯坦每年施用化肥万t,年仅为25万t。年,有机化肥施用量只有独立前的1/10,土地肥力严重下降。
2.3农产品加工业落后
哈萨克斯坦粮食加工特别是深加工、精加工发展水平低下,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加工能力低,加工设备基本上是苏联时期留下来的,95%的企业生产工艺陈旧,生产品种单一,而且耗能大、包装粗糙,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如饼干,哈萨克斯坦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为单包装重量达1kg以上的产品,且口味单一。根据哈萨克斯坦居民消费偏好和习惯,对糖果、面包、薯条、糕点以及乳制品、肉制品等的需求较大,而这些食品的加工能力不足,加工技术和设备落后。
2.4农业科技落后
苏联解体时,哈萨克斯坦国内农民和农业职工的收入大幅下降,只相当于工业工人的30%,收入少、待遇差,大批年轻人和技术人员离开粮食产业,大批的农技推广站和农机修配站荒废。很多粮食研究人员离开研究部门,致使研究工作陷入停滞。独立后,对农业科研的投入极少,农业科研创新极少,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新工艺、新技术来改进本国的农业生产,特别是在粮食及食品加工技术、反季节蔬菜生产技术、仓储物流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低,加工技术和设备落后。粮食加工企业规模小,发展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在特殊环境下的国内粮食及其制成品需求,粮食出口也以小麦和小麦粉等原材料产品为主。
2.5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
哈萨克斯坦畜牧业仍是以散养模式为主,经济效益欠佳。目前,只有约9%的牲畜为农业企业所有,78%集中在个体或小型农庄,还有13%归农民(农场)所有,集约化程度很低,导致养殖生产成本高,育种、高级喂养技术难以推广,以及养殖装备落后等系一列问题。
由于哈萨克斯坦农业生产方式粗放、投入不足、技术落后等因素,导致哈萨克斯坦农业生产率较低,粮、棉及果蔬单产仅为中国的1/4~1/3。年,哈萨克斯坦棉花单产为kg/hm2,约为中国的1/3,小麦单产kg/hm2,仅为中国的1/4,果蔬单产也较低,苹果单产约5t/hm2,约为中国的1/3。
3中哈农业合作现状
3.1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产品种类较为单一
(1)中哈农产品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近年来,中哈农产品贸易增长迅速,5—年,中国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农产品从万美元增加到1.5亿美元,年均增长12.2%;出口农产品从万美元增加到2.3亿美元,年均增长13.6%。
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最近几年,随着外资企业的不断引进和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商务英语人才质量的高低对于外资企业的各种业务开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作为培养商务英语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教师面临着专业化发展上的各种障碍。很明显,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迫切需求与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困难之间出现了不均衡的矛盾。因此,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目前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3.2中国企业对哈萨克斯坦农业投资处于起步阶段,投资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
目前,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开展农业投资活动的投资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经营范围从贸易型向生产、加工等领域发展。这些农业企业产品以销往中国和满足当地市场为主,如植物油生产加工、药材加工和水产品生产主要销往中国,属于原材料供应基地类型。还有一部分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如蔬菜种植。据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统计,截至年年底,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业投资存量约万美元,较年增长36.6%;在哈萨克斯坦投资企业共计13家,其中,贸易型企业4家、科技型企业4家、生产投资型企业5家,绝大多数为中国*民营企业,主要服务哈萨克斯坦当地和中国*等沿边省份市场。
3.3多双边农业合作机制初步建立
多边层面农业合作框架主要依托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已签署*府间农业合作协定,明确了农业合作重点领域,并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农业部长定期会晤机制。中哈双边农业合作机制主要由两国专业技术部门搭建,涵盖农产品贸易、农业生产、农业科研、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在具体事项的协商推动和信息共享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4农业科技合作已有基础,未来潜力可观
两国已在种质资源和品种交流、设施农业综合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农业科技培训和人才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富合作成果。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等地同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动植物适应性等方面有许多共通之处,未来农业科技合作潜力较大。农业科技合作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多元的农业科技合作机制。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年就建立了科技合作分委会,农业科技合作是科技合作分委会的重要内容,年中哈科技合作分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双方商定支持农业科研院所合作。中哈农业科技合作的重点技术有种质资源与品种交流、动物疾病防控技术、设施农业综合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业科技培训与人才交流等。合作的主体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和西部地区的农业科研院所为主。
(2)建立成熟的中哈蝗虫防治合作机制。2年,中哈两国签署了关于联合防治蝗虫及其他农作物病虫害的合作协议,中哈联合防治蝗虫及其他农作物病虫害工作组已召开了7次会议。中哈联合防治蝗虫机制在避免两国边境地区蝗虫迁飞危害、保障两国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5中国*等毗邻地区凭借地缘区位和口岸绿色通关*策等优势,成为中哈农业合作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通道
(1)中国*探索创新了系列通关便利化措施。*利用边境口岸区位优势,与哈萨克斯坦探索开展了系列通关便利化措施。*与哈萨克斯坦有7个一类陆路口岸相通。*边境口岸设立了一系列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的特殊*策,巴克图口岸是唯一开设农产品快速“绿色通道”的陆路口岸,阿拉山口口岸、巴克图口岸、吉木乃口岸和霍尔果斯口岸成为*进口粮食指定口岸。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是中哈两国元首达成共识的国家项目,是第一个跨境的经济贸易区和投资合作中心[5]。除了*,中哈还探索沿海港口过境运输的特殊监管模式,连云港是哈萨克斯坦粮食过境中国的唯一指定口岸。
(2)中国*成为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最主要出口渠道。哈萨克斯坦是*农产品对外贸易第一大国。年*各口岸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农产品1.48亿美元,比年增长35.8%,占中国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农产品总额的97.4%;通过*口岸向哈萨克斯坦出口农产品2.09亿美元,占中国出口哈萨克斯坦农产品总额的92.9%(根据海关数据统计口径,年中国自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进口额为1.52亿美元,出口额为2.25亿美元)。*地区在蔬菜和水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农产品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
(3)中国*科研院校成为中哈农业科技合作的主力。*与哈萨克斯坦科研机构间开展了多个项目合作。*与哈萨克斯坦已开展了滴灌技术合作,传授了地膜覆盖技术和膜下滴灌技术,为哈萨克斯坦能够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升作物的生产效率和产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中国科学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哈萨克斯坦农业部土壤研究所、赛富林农业技术大学开展了富有成效的项目合作。*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边境地区成立了中俄哈蒙阿尔泰区域合作机制。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畜牧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奇台麦类试验站等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种植业与农作物生产研究所、哈萨克斯坦国家兽医研究所、哈萨克斯坦农业部畜牧科研与生产中心、哈萨克斯坦赛富林农业技术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4中哈农业合作前景研判
农业一直是中哈两国的合作重点。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均表示要积极拓展农业、相互投资等领域合作,加快制定中哈毗邻地区合作规划纲要,加强地方合作。随后,哈萨克斯坦*府在国内表示,对于滴灌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央*府将给予80%的补贴,地方*府也承诺给予相应的补贴。年8月,中哈签署了《关于加强产能与投资合作的框架协议》,哈方将农业领域产能合作列为重点内容,并表示愿意提供融资配套和优惠*策。当前,中哈正在共同编制两国产能合作规划,统筹谋划长远可持续合作路径,经商议,已明确将农业领域合作纳入合作规划范畴。整体而言,中哈农业领域合作互有诉求,共识日益深化,未来合作前景良好。
4.1农产品贸易合作将继续以互补性强的农产品为主
中哈两国区位优势明显,农业资源互补性较强,哈萨克斯坦棉花、粮食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优势明显,中国反季节蔬菜、水果、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农产品的优势明显。中哈两国道路联通后,连云港作为哈萨克斯坦向东的出海口,新亚欧大陆桥将释放更多的贸易潜力,两国在传统互补型农产品贸易方面将发挥更大的潜力。因此,未来一段时间仍将继续以互补性农产品贸易为主。
4.2农业科技合作将以旱作节水和农产品加工等技术为主
哈萨克斯坦农业科技较落后。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国家制定战略提升农业科技,特别是农田灌溉、农产品加工水平。哈萨克斯坦国情咨文“哈萨克斯坦—”战略提出“引进最先进的地下水采集和节水技术”“农工综合体必须整体转向使用节水技术”“到年解决农田灌溉问题”等重要战略目标,同时该战略提出“必须实现大规模农业现代化”。哈萨克斯坦3年新颁布的《投资法》中把农产品加工业列为投资优惠行业,根据5年6月*府颁布的第号决议,将食品加工列为7个优先投资领域之一。中哈在农业领域已有较好的合作基础。因此,建议未来中哈继续推动节水灌溉、农产品加工等技术合作,具体可以在现代农业机械化推广、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生产、水资源开发、作物及动物选育、生态环境保护、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人才交流等领域开展合作。
4.3农业投资合作将以全产业链投资形式为主
中国目前对哈萨克斯坦投资以蔬菜和粮食种植为主,对哈萨克斯坦投资在农业全产业链上都有较大的合作空间,包括小麦、油料作物的种植和深加工,牛羊等牲畜规模化养殖、动物疫病防控及疫苗生产,农业生产资料、设施农业出口,以及农产品仓储物流、农业机械等领域都有广阔的投资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宁,哈萨克斯坦粮食产业发展研究[D].乌鲁木齐:*师范大学,.
[2]蒲开夫,王福,刘艳.独立后哈萨克斯坦的农业状况[J].欧亚经济,9(11).
[3]驻哈萨克斯坦经商参处.哈萨克斯坦粮食、小麦及面粉生产与出口简况[EB/OL].(-03-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