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危机中获益的人!四大粮商靠着“缺粮”赚得盆满钵满
到目前为止,联合国已经就粮食危机发出了许多警告,更多的人将面临饥饿。农村的旧日历也预言将有"两个人分享一个蛋糕"。
然而,在全球粮食和化肥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世界上最大的四家粮食贸易商正在利用"粮食短缺"大赚一笔。根据专业数据,四大之一的嘉吉公司在年的利润增加了约64%,是该公司年历史中的最高值。他们已经成为这场危机的最大受益者。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谷物期货更多反映了市场趋势的变化,自今年2月底以来,玉米期货上涨约37%,大豆期货同比上涨约26%,小麦期货涨幅更大,约70%。这将影响许多人的食物,而不仅仅是农民的收入。
从"粮食短缺"中赚钱的四大粮商在哪里?
我们说,石油是工业发展的命脉,与以前的"人畜争粮"相比,危机中的石油向粮食过渡,上演了一出"人油争粮"的世界性闹剧。
据专业统计,到年,仅美国就将消耗约1.7亿吨粮食用于生物燃料生产,这相当于澳大利亚约两年半的粮食总产量。如果欧洲的石油短缺问题接下来没有得到解决,更多的食物将被转化为生物燃料并被燃烧,人们的饮食中可获得的食物将更少。
同时,全球粮食供应面临更大的压力,特别是由于俄乌冲突的出现,使两国的小麦产量减少,并禁止出口,而小麦的出口量约占世界的30%。
而且由于干旱,美国和巴西也降低了他们的粮食产量预测。更多的国家可能会为了自保而加入食品出口禁令。在此之前,高度依赖外国粮食的发展中国家将面临以高价购买粮食,甚至无粮可买的窘境,"两个人分一杯羹"的情景将会上演。
在全球范围内,正是由于从石油到粮食的转变,导致了生物燃料的生产,进一步减少了世界的粮食供应。同时,冲突和干旱问题的出现可能会导致更多国家禁止粮食出口。在这种情况下,四大粮商就可以控制粮食行业的上下游渠道,伺机"低买高卖",这就是他们利用"粮荒"赚钱的方法。
面对全球粮食短缺,中国在做什么?
在《农业和农村国际合作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国家再次强调要加大农业对外合作,到目前为止,中非农业合作已经初见成效。这一措施实际上是海外版的"藏粮于地",这将有助于保障中国国内的粮食供应。
此外,中国海关总署最近发布公告,将向中国全境开放小麦的进口。这一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证中国的小麦供应稳定,同时也可以更快地调节面粉等下游产品的价格。据专业机构统计,俄罗斯今年的小麦产量可能达到多万吨,中国可以进口其中的一半左右。
面对全球粮食短缺,但四大粮商却在获利,农民应该注意两件事。
一是中国化肥进口从年1-2月开始出现同比下降,处于高位的化肥价格可能会持续,建议农民做好准备。另一个是,与小麦相比,玉米的短缺可能因"来自人类石油的全球竞争"而进一步加剧。建议农民(尤其是大型粮食生产者)储存玉米,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出售,这样可能会带来一个好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