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就“十四五”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行部署。为更好地理解和贯彻《规划》主要精神和内容,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相关负责人就《规划》制定相关情况回答了本报记者提问。
问:《规划》制定的背景及出台意义是什么?
答: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一项关系民生的政治任务进行部署。“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但对标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标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对标“四个最严”要求,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进入新时代,立足新形势和新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总体要求,立足“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我们研究编制了《规划》。《规划》的主要意义在于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发展目标,进一步明晰了今后五年内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点任务、重点举措与实施要求,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牢坚实基础。
问:当前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有哪些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规划》提出了哪些主要目标?
答:“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食品安全党政同责,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定位提到了新高度。随着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资格局加快形成,特别是公共财政向三农持续倾斜,将为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欠账问题创造更好条件。此外,人民群众消费不断升级,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了新动能。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城乡居民消费加快向绿色、健康、安全方向升级,农产品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转变,为发展优质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空间。科技创新蓬勃发展,为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提供了新支撑。
因此,《规划》的发布恰逢其时,在此历史机遇下,《规划》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主要目标。
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禁用药物使用得到有效遏制,常规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得到有效管控,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分期分批淘汰现存10种高毒农药。
监测监管能力提升。农药、兽药残留风险监测参数达到项,监测数量达到全国每年2批次/千人。基层监测监管体系保持稳定,日常巡查检查常态化、制度化。风险评估支撑有力,应急处置有效开展。
标准化生产水平提升。农药、兽药残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总数达到1.5万项,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面稳步扩大,标准化国际合作深入拓展。
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登记数量增至7万个,相关原料和生产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品质评价方法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农产品“三品一标”认知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现代化监管手段创新提升。乡镇网格化管理框架基本形成,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基本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基本建立。
问:《规划》对“十四五”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作部署了哪些重点任务?
答:“十四五”期间,围绕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作,《规划》提出了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强化风险监测评估、实施全链条监管、创新监管制度机制、强化支撑保障等5大任务、24项重点举措。
一是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推动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推动农产品品质评价,稳步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二是强化风险监测评估。提高风险监测能力和监督抽查效能,深入开展风险评估,强化风险交流和科普宣传。三是实施全链条监管。要净化产地环境,加强投入品使用和生产过程监管,推进承诺达标上市,深化突出问题治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创新监管制度机制。持续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推进信用监管、智慧监管和追溯管理,构建农产品“三品一标”新机制,推动社会共治。五是强化支撑保障。健全法律制度,强化体系队伍建设、投入保障和科技支撑。
问:“十四五”时期将如何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链条监管?
答: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链条进一步延长,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切实落实监管职责,强化全程监管,《规划》提出了六项基本举措,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并重的全链条监管。
加强投入品监管。严把种子、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审批关,将投入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作为审批的重要依据。
净化产地环境。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制度,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