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生产活动,统称为农业。据此,“中药农业”可认为是利用药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中药材产品的生产活动。中药产业链包括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和中药服务业。其中,中药农业是中药产业的第一产业和基础(见图1)。
根据中药材来源和生产流程,中药农业可包括如下环节:野生中药材资源采集、中药材野生抚育及种植养殖、中药材生物工程、中药材产地初加工。
其中,中药材野生抚育及种植养殖是中药农业的核心环节,是保障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持续稳定供应的最重要方式,也是间接保护野生中药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最有效方式。
随着野生资源的减少、对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化,对野生资源的依赖程度势必要大幅降低,因此采集野生资源供应中药产业、中医药临床乃至大健康产业的重要性将日益下降,更多是在大资源保护框架下,开展保护工作。
另外采用组织培养、发酵工程、合成生物学等方法,繁殖部分资源濒危稀缺药材或其有效成分也成为中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资源供应的一个重要补充。
2中药农业的现状
我国是全世界中药资源种类和蕴藏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国家和地方保护分工配合的框架已初步形成。
历史上我国的中药材主要依靠野生资源,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大力发展中药材的栽培和养殖。虽然目前仍有70%左右的中药材品种来自野生资源,但30%来自栽培和养殖的药材品种,其生产量却占到了中药材供应量的70%以上。
分布在全国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依托基地的众多中药材种植、养殖农户,分布在全国的中药材交易农贸市场以及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批发交易市场,形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中药农业体系,人工种植(养殖)的品种不断增加。
近20年来,近百种野生中药材人工种植取得了成功。目前全国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含野生抚育)约140万公顷,在600多种常用中药材中,近300种已经开展人工种植或养殖。同时,我国已建立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主体,部(局)颁标准和各省(区市)中药材标准为补充,相对完整的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现行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中药材标准达6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