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改革实践丨成都战旗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一面
TUhjnbcbe - 2024/8/5 16:49:00
北京哪里白癜风病看的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240731/r7qqu59.html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韩清华■张丽

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的视察让成都郫都战旗村的改革成果闻名全国,给战旗村深化农村改革、建设富美新村增添了强大动力。“战旗飘飘、名副其实”,总书记对战旗村寄予了厚望,“乡村振兴要继续走在前列,起示范作用!”

从40年前农民吃不饱,到现在注重健康养生;从住没有墙壁的茅草屋,到现在家家户户住“联排别墅”;从年创办12家村办集体企业,到年实现集体资产万元……这个面积仅2.1平方公里的小村落浓缩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壮阔历史。改革开放40载,中国农村换新颜。战旗村,乘改革东风,抓开放机遇,呈现了一幅壮丽的乡村改革画卷,如同一面旗帜飘扬在成都西北角,引领着成都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距总书记视察8个月后,年10月,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来到战旗村,这里天朗气清、屋宇井然、物阜民安。战旗村党总支书记高德敏刚结束与四川旅投“农商文旅体”综合示范项目的具体探讨,向记者介绍此项目将促进郫都全域旅游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我们很多老百姓都说觉得今天仿佛就是昨天。”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战旗村的变化,高德敏感叹道,“战旗村这40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产、生活、生态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与本报记者采访结束后,高书记又马不停蹄地接待起外地来考察学习的政府团队。现在,战旗村已然成为全国各地学习乡村振兴的范本,甚至连美国国务院也来考察,“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也正在加紧建设中。今年2月以来,共接待考察团及游客约33.53万人次。

从土地联产承包到创办村企改制,从土地综合整治到建设新型社区,从发展现代农业到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战旗人乘着改革东风,抓机遇、学先进、谋发展、建新村,实现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型,实现了由“传统农村”到“全国文明村”的华丽蜕变,探索出一条“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形成了“领、创、改、治、富、美、育、文”乡村振兴八字经验。

 唤醒沉睡资源党建引领土地改革

“我小时候,只要有一碗饭吃,喊我干啥就干啥,钱不钱都无所谓的;40年前有几个穿衣服没补巴巴的(补丁),现在哪个把衣服穿烂过;农业都是肩挑背,没得像现在的机械化。”高德敏回忆说。

在年,战旗村还只是成都平原一个普通小村落,只有三间猪棚,一个木制文件柜,3把圈椅和元债务。后来,通过兴修水利、农田改造,成为当地一面战斗的旗帜,战旗村由此得名。

战旗村的村民以前分散在60多个院落居住,以前的茅草屋没有墙壁,晚上就躺在床上数星星。改革开放初期,村里就开始考虑集中居住。村民的梦想就是住楼房,像城里人一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对农民来说,土地就是“命根子”。“在集中土地时期,有的村民不愿意,战旗村委就开党员会动员群众,带头进行改革。”战旗村总支委员社工专干林根志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十几年前,战旗村通过以党建为引领,落实国家的土地整理政策,实现了整个农民的集中,盘活了土地资源。

年,战旗村开始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建设新型社区。通过拆院并院整理节约出亩建设用地,实现土地收益。当时村委就提出建筑设计要30年不落后,所以把猪圈都取消了,2年后全村搬迁入住战旗新型社区,“联排别墅”、党群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电商服务站、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农村金融服务站、居民活动中心等样样俱全。

年,为推进村集体经济股份制量化改革,对土地进行了确权颁证,让农民吃了“定心丸”。同时,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抵质押贷款新模式,农村沉睡资产被唤醒,农民获得了创业“第一桶金”,农民创业迎来了“及时雨”。

战旗村的朱建勇从“战旗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取得了31.8亩流转土地经营权,成立“晨曦家庭农场”,面对10万元资金缺口,他将其平方米农房进行抵押,融资贷款15万元,农场开放营业有了保障。

年,战旗村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组建郫县唐昌战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实施村集体经济股份制量化改革,敲响了四川省农村集体经营建设性用地入市的“第一槌”,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优化生产体系,按照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的思路,做强做优绿色产品品牌,建成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余亩。

加强农村新兴领域党的有形有效覆盖,建立“支部+合作社+农户”机制,激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土地股份合作社、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活力,以产权活带动市场活、要素活,吸引资本下乡、人才进村、市场主体再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战旗村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农村产权制度、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农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制度、集体资产股份制、农村产权交易等五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40年来,战旗党员率先作为,带领全村深化改革、发展产业、整治环境、淳化乡风,带领村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村党组织成为群众信赖的主心骨。

以资源换资本返乡创业激情高涨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一缕春风吹遍全国,战旗村迎来了改革的春天,开始发展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先后创办了机砖厂、酿酒厂、复合肥厂、豆瓣厂等12家村办集体企业。

年,战旗村通过联合、兼并、出售以及资产重组、破产清算、购买小股东股份等方式对企业进行改制,成立“成都集凤实业总公司”,理顺产权关系,避免了集体资产流失。

为破解创业乡村吸引力不足问题,战旗村坚持把改革作为激发乡村活力的“金钥匙”。

深化土地入市改革试点。年,战旗村利用23.8亩集体建设用地,与其他公司合建“战旗第5季妈妈农庄”。年,利用原属村集体所办复合肥厂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13.亩挂牌拍卖,全村收益超过万元,引进了乡村旅游、文化艺术等4个产业项目。打开了社会资本、民间资金有序进入农村市场大门,为有情怀、有技术、有知识的人才投资创业乡村提供了新机遇。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战旗村探索了“高校+支部+农户”机制,与四川省农科院、省林科院合作“以才招才”,吸引聚集农业专家、企业科技人才、农业职业经理人等76人,连续11年开展大学生进村入户。推动了返乡创业者成“领头雁”、外来投资者成“新村民”,让人才有获得感、归属感。

同时,战旗村邀请设计团队统一规划,摸清市场需求,定制服务产品,发展理念紧紧和市场同步。完成战旗村逐户调查摸底、农民收入结构分析,并梳理出技能培训、创业资金支持等就业创业需求,精准制定了居民就业增收措施。设立战旗村农民夜校,通过“农业+教育”模式,引入富士康“富学宝典”平台植入夜校网络平台,采取订单式制作课程,分行业分工种为本土和外来创业者培训,累计组织实施农业双创、特色餐饮、蜀绣产业等培训10余项,已帮助户农户自主创业。

“我们现在幸福得很,8月8日搬到十八坊来的,现在已经2个月了,一天可以卖两三百个粽子。”“我们一个月要做几百双布鞋”,“来品尝一下嘛,我们的酱油是纯手工酿造的。”……当天,记者来到战旗村与四川旅投打造的“农商文旅体”综合示范项目——“乡村十八坊”,粽子店、布鞋店和酱油店老板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他们红火的生意。此外,“十八坊”中还有豆瓣、酿酒等12个传统工艺作坊纷纷入驻,实行共同运营、自我管理、共享收益,解决了多村民就近就业。

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农业效益不稳定、投资回报周期长、风险防控难度大等因素影响,社会资金、金融机构对乡村往往“敬而远之”。为此,郫都区探索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乡村振兴公益基金”“抵押融资风险基金”等系列基金,搭建了“农贷通”等融资平台,战旗村充分利用这些政策和平台,累计得到各级扶持资金万元,获得各类融资贷款3.5亿元,助推4家企业发展壮大。拓展了创业融资渠道、消除金融机构顾虑,破解了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通过长期探索与实践,战旗村不断优化经营体系,以集体经济为抓手,带动整个村的产业发展。组建了2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培育省市著名商标品牌3个。优化产业体系,引进培育榕珍菌业、满江红等16家企业,延伸产加销链条;挖掘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建成AA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实现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年,村集体资产达万元,集体经济收入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高出全区平均水平元,生活越来越巴适,日子越来越安逸。

 农业+互联网新业态创造新活力

“以前我家里比较困难,十几岁读初中的时候放牛,一天2角钱,现在一个月村民平均能挣到多元;以前买东西要粮票、油票,出门钱都要装包包里,后来有了存折,再后来有卡,现在卡也不要了,直接用手机了,这个变化太大了!”高德敏说。

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改变消费方式的同时,也倒逼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战旗村又一次抓住机遇,搭上“互联网”的便车,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新业态创造出新活力,实现了经济新的腾飞。

在今年5月建成的战旗村第五季·香境商业街中,在这个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的情景院落式商业街区中,囊括了民宿酒店、餐饮美食街、特色手工体验坊、品牌创新中心、农业品牌梦工厂等多种新业态,扩大了战旗特色产品集群效应。

年11月,战旗村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京东云创”“猪八戒网”“天下星农”等知名品牌营销公司合作,搭建“人人耘”种养平台,实现农特产品“买进全川、卖出全球”精准营销。

新时代新征程。战旗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产业富民,发挥妈妈农庄等项目带动作用,打好陶艺坊等乡村十八坊传统文化牌,聚商气、汇人气,积极争创AAAA级景区;联通城乡两头、农业内外,以新品种新技术新业态提升产出效益;引入现代企业制度,释放村集体经济红利,走共同富裕道路。

培育新业态拓展了创业“新空间”。战旗村引进涉及观光休闲农业、农事体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项目,创造了发展创意农业、“农业+互联网”、农家乐等新商机,吸引了一批人才下乡投资、村民就近创业。

目前,战旗村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持续实施“绿色发展二十条”,抓好生态宜居家园建设,全域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战旗精神:不畏艰难勇敢向前

记者手记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韩清华■张丽

10月的成都,秋高气爽,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为探寻成都郫都区战旗村的改革经验,到其新型社区进行了实地采访。尽管空气中夹杂着一丝凉意,但在战旗新型社区的广场上,老年人绿道健步走活动的宣传场地已搭好,在第二天,居民们将迎来成都市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往社区里面走,一栋栋白墙独栋“别墅”整齐罗列在两旁。在路上随处可见“发展体育运动推行全民健身”的宣传语。村里的大爷大妈正在聊天散步,妈妈们带着小孩儿锻炼身体,大姐们欢喜地排练着舞蹈,记者看见,战旗村居民在农村享受着城市生活,居民越来越幸福,文娱活动越来越丰富。

“40年前,如果我们能一个星期吃回肉,这个就好了!现在,是不晓得该吃啥,以前吃的野菜现在觉得香了,肠子整腻了,还要想到注重健康了;那会儿住的是茅草屋,没得墙壁,晚上可以在床上数星星,现在我们住的都是城里人想要的联排别墅;以前上街都是走路,现在在村里名牌轿车都不稀奇了。”说起40年间战旗村的变化,高德敏也感叹连连。

战旗村位于成都郫都区,全村面积2.1平方公里,总人口人。年初,战旗村为灵圣乡集凤村,年一年为灵圣乡(先锋人民公社)金星村三社(大队)。

战旗人不畏艰难、勇敢向前的战旗精神是战旗村发展的核心动力。年,金星大队11-17生产队划出成立新大队,在兴修水利、农田改造中成效明显,多次当选先进,成为一面战斗的旗帜,改名战旗大队,即今天的战旗村。

“战旗飘飘,名副其实。”改革开放以来,战旗人发扬战旗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四川省、成都市和郫都区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文化铸魂的理念,抢抓改革发展机遇,创新思路图强求变,带领全体村民实现增收、走上致富康庄大道,形成了“领、创、改、治、富、美、育、文”乡村振兴八字经验。

改革开放40年间,战旗村全村齐心协力、大胆创新,不断挖掘当地特色资源,做强本地产业。引进培育了榕珍菌、满江红等16家企业,引入京东云创平台、“人人耘”智慧农业,建成AA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实现了农商文旅融合发展。

40年前,战旗村的集体经济相当差,随着改革开放,一直走在前沿,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在过上了群众向往的生活。年,村集体经济总资产万元,集体经济收入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战旗村始终坚持村党总支“核心引领”作用,探索“一强五引领”模式,深化“家风家训家规”传习,褒扬乡村文明新风。实施乡村民风廊、文化廊、文化院坝打造工程,组建战旗文工团、老年歌舞队、腰鼓队,创新开展“高校+支部+农户”大学生进农家志愿服务活动,荣获年度“中国十大政府创新典型奖”。此外,战旗村还荣获“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特色村”、四川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组织”、成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先天的资源禀赋,加上战旗人不畏艰难的改革精神,在战旗村掀起了返乡创业和人才资本进村下乡热潮,引导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赚钱和照顾家庭两不误”,让“鱼和熊掌可兼得”,初步走出了一条从“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型的乡村振兴战旗路径。

主编丨毛晶慧编辑丨曹阳

1
查看完整版本: 改革实践丨成都战旗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