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同农业相关的产业集群众多,累计产业规模数万亿,拥有巨大的产业价值待开发挖掘。然而,因为每个产业的不同特性,能够被快速标准化和数据化的产业并不多,很多产业需要先将其供应链化才可能对其真正实施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改造。当前农业是完全竞争行业,没有准确的战略研判和能落地的团队,相较于分散随机的多元业务发展,需要基于战略方向和自身资源的产业发展规划及并购。而过度分散介入也可能导致业务规模偏小、资产质量良莠不齐、形成不了集团核心竞争力和有效的护城河。
一、涉农产业商业机会
(一)产业现状
一般认为农业产业由小农完成,靠天吃饭,企业参与很难实现盈利,事实上传统农业企业也鲜有盈利丰厚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农业企业在前端采购和后端销售普遍存在现金交易的情况,导致企业业务难以确权,且初级农产品由于无进项,下游环节增值税成本难核销,传统农业企业一般难以对接资本市场,产业价值估值极低。
(二)产业痛点
一是生产端和需求端信息不对称。生产端:由于中国农业产业规模分散和多级批发体系原因,导致生产端产品劣币驱逐良币,优质农产品由于其更高的投入和管控成本往往很难优价,甚至经常被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和添加剂的产品击败导致滞销。需求端:广大消费者对于安全和健康诉求日益迫切,但苦于无法对农产品的安全情况进行判定,大部分农产品也缺乏实力核心企业的背书,倒逼机制和渠道均未成型。二是产业农民大规模衰退。直到目前,产业农民依然是支撑中国大部分农业产业的关键要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大田种植已鲜有低于50岁的产业农民,随着时间推移,产业农民对产业的支撑将出现断档。三是产业高度下沉。农业产业基本下沉到县域,导致县域农业企业普遍面临产业宏观认知不足、高级人才难觅和产业资本难以对接等状况。
(三)产业机会
农业产业集中度低,更多为长尾的小企业,但整体规模超大,很多单品在鲜品阶段有数百亿至数千亿的规模。由于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推动,农产品单品往往会在不同区域形成产业集群,这些垂直产业往往在一个县城就会拥有30-亿的规模。如金沙江岸花椒产业亿,山东金乡县拥有峰值亿的大蒜规模,甘肃定西马铃薯亿,新疆沙湾县拥有50亿棉花规模等。
由于这些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往往会带动周边县市甚至跨省临县在同一垂直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更大的农业垂直产业集群。以河北省平泉市食用菌产业为例,由于平泉产业势能和产地市场的带动,承德地区承德县、围场县、兴隆县、隆化县、唐山地区遵化市、内蒙古赤峰市、辽宁朝阳市围绕平泉形成了更大的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超过亿,这个产业集群由超过20万的产业农民支撑。单一垂直产业在全国的主体产业规模由若干个这样的产业集群叠加构成。
这些产业虽然体量巨大,但是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然而县域产业普遍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共性难题。首先,地域上的劣势导致广泛下沉的农业企业很难对接产业资本,缺乏资本助推的企业难以快速发展;其次,受资源的制约,县域农业企业难以借助数字化、智能化等科技手段完成产业转型;再次,受资本制约的县域企业很难组建高水平的运营团队,因而企业发展和融资能力必然受到制约。以上客观情况导致了地处县域的农业企业陷入融资难、搭建团队难和转型升级难的恶性循环,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具有实力的平台级企业介入。
二、产业运营
平台型企业可通过与农业产业优势引导基金、各类金融机构、储运机构等合作,兼并收购农业产业集群中的优质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依托介入产业集群供应链体系的升级和改造,对订单交易、仓储管理等关键节点进行技术提炼,打造以OMS和WMS为依托的SAAS系统,优化产业流程并沉淀产业数据,为产业生产相关节点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通过实体和平台联动方式对金融业务实施风控。在农业产业关键节点架构智能化业务,逐步解决手工生产中产业农民成为规模边界的核心痛点。通过提前规划,帮助产业上下游间更加高效率的协同,通过科技赋能全方位沉淀产业数据,并通过数据沉淀和数据挖掘为政府产业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助力产业集群实现新旧动能高效转换。
本文以食用菌产业为例,阐述供应链&数字科技板块渐次递进的产业运营框架和起盘路径:(一)产业宏观面梳理
根据中国食用菌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中国年食用菌产业规模约亿元,食用菌产量占世界产量的80%,出口占世界食用菌总出口量的50%,是绝对的食用菌产业大国。按照种植方式分,食用菌产业分为工厂化种植和非工厂化种植,其中工厂化种植食用菌的市场规模约占总规模的10%,主要品种包括金针菇、双孢菇、真姬菇和杏鲍菇等。在资本的助推下,工厂化食用菌在中国的战役已经基本结束,尤其金针菇已经完成了对所有小企业的洗牌。截至目前上市公司雪榕生物的市值约64亿元,众兴菌业的市值约32亿元,国际并购巨头KKR以13亿元入股中国最大双孢菇工厂江苏裕灌。另一方面,产业规模更大的非工厂化食用菌领域由于其极低的产业集中度一直没有巨头诞生,但在产业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这恰好是打造平台级企业的机会,且具有更大的商业价值。
(二)非工厂化食用菌产业投资方向梳理
1.并购产业集群的平台型园区。基于整合产地交易市场发展战略并购和投资平台型园区,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产业能力、沉淀数据资产,联合金融机构通过仓单质押方式为生态上下游进行配资,放大产业规模。在东宁、平泉、随州、泌阳等地投资建设承德食用菌干品加工和仓储集群,通过建设高标准食用菌干品分拣、烘烤、仓储中心,增加产品附加值,降低因市场波动带来的鲜品销售风险。将食用菌鲜品加工为干品能够大幅延长食用菌的保质期,同时使食用菌具有了标准化和金融属性,从而使为食用菌的仓储和贸易流通提供配资成为可能,金融工具的介入将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并做大产业规模。
2.并购大型工厂化菌袋加工中心。基于大型食用菌产业集群数百亿元菌棒需求,通过控股并购菌棒加工龙头企业并引入战略资源的方式对企业进行助力升级,从而实现菌棒工厂化生产,解决产业集群当地菌棒生产“小散乱”问题,同时解决因菌棒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燃煤污染问题,提升菌棒质量和稳定出菇率。提升菌种接种的技术水平,严苛管控生产的SOP(标准化操作流程)保证菌棒系统性安全,基于OMS打造菌棒可追溯系统,引入保险和先行赔付机制。
3.并购或参股下游优质销售型企业。通过介入食用菌销售环节,完成对食用菌产业双向供应链体系的闭环,以下游产品销售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扶贫的闭环能力。并购具有品牌意识的食用菌销售企业,如上海德添和青岛食菌纪,通过集团产业能力助力其提升品牌价值并做大规模。
4.进一步打造中国食用菌精深加工产业园区。食用菌不仅是相对安全优质的食材,除了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之外,食用菌中还含有大量如高分子多糖、β葡萄糖和RNA复合体、天然有机锗等,对于维护人体健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以食用菌为原料加工的保健食品、保健饮料、药品等都有特定的市场需求。依托体量巨大、生态环保的鲜食用菌原料优势,打造食用菌产业精深加工园区,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承接国内、国际优秀食用菌深加工企业入驻园区,规范初级农产品进项合规,引入供应链金融介入,形成食用菌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优势和壁垒,做大产业规模。
5.食用菌产业科技孵化。一是菌种研发。依托中国农科院北方食用菌研究所以及政府的扶持,结合上海农科院科研团队孵化菌种培育及改良科技公司,从源头上解决菌种的出菇率及稳定性,保障产业安全稳定发展。二是研发食用菌智能化工厂及智能化棚室。在智能化种植方面,同哈工大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及机器人集团等人工智能机构合作孵化食用菌智能化种植体系,逐步完善菌袋制作、菌袋上架、食用菌采摘、食用菌分拣等环节,建立食用菌智能化工厂模型并向外推广。
我国众多农产品单品都具有较大的产业规模,如棉花、粮食、大蒜、花椒、橡胶、茶叶、中草药等,因其储存特点、可标准化程度的不同在运营方面会存在差异,但都亟待平台型企业推动的产业升级和改造,同时这个领域也拥有巨大的商业机会。国内也有不少龙头企业围绕自身相关产业开始组建供应链平台,如海尔集团、新希望集团、象屿集团、利丰集团、京东集团等,国外发达国家更是走在前列,如BigLots、美国联合包裹运送公司(UPS)等,都是可供参考的对象。另外,国内金融机构也纷纷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为产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定制化的融资解决方案。
三、组织架构模式
组织(商业模式)和技术变化是一个企业重要的增长源泉。数字科技不仅是核心生产要素和技术革新,也是一种运营方法,事关农业产业和涉农企业发展全局。通过数字科技,可以避免行业发展的无序性和重复投入的浪费性,同时使运营成本大幅降低,产品和服务质效得到极大改进。另外,可与金融机构深度合作,优化升级非银金融业,向生态方提供低成本、结构化的金融支持资源等。当前,运用数字科技从事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是互联网科技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前者如阿里和京东,后者如平安银行、建设银行等商业银行。一只“蚂蚁”(数字科技公司)拉着上百头“大象”(传统金融机构)奔跑,是当下中国供应链金融现状,也是传统金融机构自身数字化转型缓慢而造成的局面。但未来的产业互联网或将更多转向专业化的平台为中心的独立第三方,更能体现为整个产业服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一方面可以避免某些核心企业利用供应链的名义盘剥上下游商户,另一方面可以与各类金融机构及其他产业生态组织高度结合、相互协同,服务于特定的产业场景。要以产业运营团队为核心,构建广泛、深入的调研网络和信息网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产业升级方案。产业升级方案经过当地政府、核心企业、产业背景股东评估后立项。方案确定后,产业基金投行团队介入,寻求同意向标的之间的战略投资方案。产业运营团队同华为、阿里、京东、农信互联、工大智能等科技公司广泛合作,在供应链、SAAS、机器人和智能化设备等方面确立工作方案,产业运营团队对项目的推广运营负责。
四、资本运作
通过与中央、地方政府等产业引导基金联动对核心企业实施控股并购,逐步将实体供应链版块、数字科技版块和智能科技版块独立架构,合理剥离控股实体公司土地、地面附着物等固定资产转交资产运营商进行统一运作。实体供应链升级版块向大型央企、国企、政府引导基金和相关上市公司寻求战略投资,数字科技和智能科技版块由控股集团孵化,通过引入风险投资谋求发展。控股公司架构专门的金控服务业务,为全体系提供FA、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以及债权融资支持。
结语
通过逐步做大主营业务,择机对A股上市公司实施反向并购,将非主营业务以资产包形式剥离,从而实现控股业务同资本市场的全面对接,最终实现引导基金战略合作伙伴以及控股公司投资人的资本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