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它集互联网络、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组成的3S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分析与决策、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生产指导、可视化智能管理、市场化科学决策。
一、智慧农业与电商产业融合加速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正向数字化方向演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已正式上线,实现了对农产品产地追溯、生产监管、生长状态监测、销售管理与执法等各类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为公众快捷、实时查询农产品追溯信息提供统一的查询入口,实现了农产品全程可追溯。
此外,智慧农业发展还包括了农业电子商务、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多方面的内容。农业电子商务作为智慧农业的重要元素,农业电子商务在市场信息传递与产销服务对接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为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的转型贡献强大的驱动力。
首先,农业电子商务可以加快实现智慧农业范畴中的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的需求,能够依靠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商平台的人才汇集作用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销效率。
此外,农村电商还能通过产品溯源信息渠道建设保障食品安全问题,提升农户生态农业发展意识,创新农业资源环境的友好发展途径。
智慧农业帮助涉农主体建立更加完备的产业链,通过大数据等服务促使产业链上游的数据服务商、技术咨询服务商、金融服务供给商等与产业链下游的终端销售商、物流运输商及售后服务商等主体建立起利益共同体,为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的精准服务。
提高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供求匹配度,从而更好地满足当前国内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农村电商能通过完善数据“分析、决策、管理、服务”机制,提高信息在农业中的应用价值,及时准确的反应当前市场上的各类供求信息,为农户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供给侧调整提供科学引导。
二、农村电商扶贫效用不断强化
《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78号)指出,农村电子商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
我国要不断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创新农村商业模式,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环境,加快发展线上线下融合、覆盖全程、综合配套、安全高效、便捷实惠的现代农村商品流通和服务网络。
到年,我国将初步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农村电子商务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在推动农民创业就业、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带动农村扶贫开发等方面将会取得明显成效。
当前,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重点任务是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扩大电子商务在农业农村的应用、改善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
政府将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开拓创新,大力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加快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等政策措施推动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效用的发挥。
目前,中国邮政滞销农产品帮扶中心已于年9月正式揭牌,该中心立足于加强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基础建设,保障滞销农户的线上产销渠道对接畅通。
扶持壮大农业种植产业,积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培育科学规范的农业生产机制,拓展创新滞销农产品的推广销售手段;加快推动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反馈机制建设,从而解决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农产品滞销问题,提高农村电商对滞销农产品的帮扶效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为我国电商平台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示范。
三、电商产业品牌化进程加快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农村电商拓展产业链,逐步建立以品牌商、批发商、零售商为主体的电商纵向产业链层级。农村电商交易类型开始从非规范的零售向品牌化、商业化销售模式转变。
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工信部、农业部、商务部、林业局、邮政局、供销合作总社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农产品电商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农产品电商标准体系建设工作要围绕积极实施乡村战略,根据“系统规划,持续优化。
因地制宜,协同推进;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原则是科学构建农产品电商体系。到年,在农产品电商标准化工作机制、体系建设、标准实施等方面的发展目标,明确了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建立农产品电商标准体系,重点围绕农产品质量分级、采后处理、包装配送等内容提出了农产品电商标准体系框架。
二是加强农产品电商标准制修订,主要是围绕农产品质量提升和发展需要,根据农产品电商标准体系表,部署和安排标准制修订工作,按照需求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几个层级全方位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
三是推动农产品电商标准的实施推广,主要通过加大农产品电商标准宣传培训力度,加强农产品电商标准服务,开展农产品电商标准化试点示范,总结推广示范成功经验,强化农产品电商标准的推广应用等等。
上述各项政策指令均是为推动农村电商基本销售模式的转型升级,促使农村电商产业走向标准化、品牌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产出质量、规范电商农产品销售模式,促进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
年10月,农业农村部认定了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共个。获得认定的示范村镇具有主导产业突出、品牌效应明显、农民收入较高等特点。
其中,示范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示范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6%和13.7%。
农村电商的发展是推动“一村一品”项目工程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具体而言,农村电商作为示范村镇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营销扁平化的实现平台,保障了示范村镇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去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为其打造的乡村品牌、树立商业标杆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我国各项特色农业、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发展建设与电商农业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未来,我国农村电商将更大力度地服务于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农产品的形象建设与销售推动,以更全面的信息推广和营销渠道帮助农产品生产建立规范标准和品牌化产业模式。
四、宏观视角下农村电商发展效率研究
我国农村地区幅员辽阔,在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上各具特色。近年来,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各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但是,由于我国各省份的资源分布、地理条件、自然条件、和发展政策上仍存在显著差别,致使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状况且呈现出扩大趋势。
农村空间结构是农村经济、社会活动在空间上的投影,具体表现为小城镇与村庄的数量、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差别。
农村电商的发展同样依赖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建设、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农村地区的空间差异也会影响到当地农村电商发展效率。
空间差异是指在不同地域范畴中,生产生活主体由于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物流、政策规定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在生产、生活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
一直以来,空间被视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在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进程中,农产品上行、消费品下行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都是因为运输不畅造成的,快递业传统配送模式中"最后一公里"成为制约农村电商进程的最大难题。
而造成物流运输问题的根本原因则综合了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政策支持等多种因素,也就是说,农村电商的发展离不开对空间差异因素的克服。
站在宏观层面来看,农村电商的兴起改变并压缩了原有地域空间的范围,拓展了村民空间接触的范围,从而拉近了网店店主和普通消费者在空间上的距离并同时将农村以及部分农民纳入到市场化之中。
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的相互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农村电商的发展高度依赖于快递行业的发展,反之也刺激了快递行业将经营范围深入至农村的各个角落,从而进一步将广大的农村区域压缩进电子商务的领域之中。
结语
诚然,农业、农村、农民为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城乡户籍障碍、产业链等级、农产品销售的中介压价等原因,使得农村成为低价值的空间区域,农村居民产生了逃离农村的动机,从而导致了农民工涌潮、空壳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现象的出现。
电子商务的兴起让农村空间低价值的问题寻得了解决途径,一是由于电子商务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有的空间障碍,让农产品可以借助电商平台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激发了农户就地创业的动力。
二是农民消费者可以在网页上直观地感知、浏览和比较各类商品,网店店主可以将商品的图像、影像、评价、销量以及售后等多方面信息呈现给消费者,使产销活动不再局限于地域上的、空间上的障碍。
消费品向农村地区的下行逐渐改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面貌与思想观念,推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了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缩小了城乡之间的生活环境差异,为农民返乡创业等提供了现实基础。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