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云华
来源:农业行业观察
文章很长,希望想要进入农业、正在做农业的朋友都要看完...
马上正月十五。农业春耕即将开始。
农业部也发文大力推进农业生产,鼓励返乡者留在农村创新创业。但,“农业不好做”、“农业不赚钱”等劝告或者忠言经常出回绕在我们的耳边。迷茫、迷茫、还是迷茫。
但迷茫之时,我们还需要搞清楚“失败的原因”、“不赚钱的原因”、“亏本的原因”“经营不慎的原因”...
其实,我们认为有2个普遍亏钱不赚钱的原因:
1、投入成本大于回报
做农业的成本,很多人都把自己的人力成本排除在外。平时说的投入成本基本上是生产资料、农业工具、聘用农业工人、租地等成本。
有一位干农业老板告诉我他的租地成本占整个营收的65%之多,一旦没有总够的利润做支撑,亏钱是必然的。
除了租地,还有农业工人的工资、生产资料和各种水电的成本也是高的吓人。
因此,做农业的人基本上会因为投入成本太大,看似有营收,实则是赔钱。
2、经营没有差异化
跟风是整个农业的风气,很多干农业的朋友看到身边的养殖赚钱马上就干养殖、种植赚钱马上搞种植。
或许,这是小农户朋友的经营状态,但大规模的种养朋友也存在同质化经营的现状。比如,搞脐橙种植的、搞大蒜种植的、搞养猪的...
这些大户朋友可能因为没有差异化经营,所以倒在产业化和品牌化上。
10个农业血泪案例
或许,我少看到农业领域失败的案例,有可能是他们亏钱的事件不足以震醒整个行业。
但农业领域的失败案例很多,我们希望做农业创业者和经营者的眼睛,挖掘或者梳理出这些血泪创业案例,以便总结出经验,照亮前行的路。下面10个案例,希望能炸醒还在农业领域坚持的人们。
1、因粮价低迷导致亏钱
大刘是江苏盱眙县旧铺镇旧铺村种粮大户,他原来是做工程的,4年前流转了多亩地种粮,每亩每年流转费元。由于流转的土地都是丘陵岗坡地,土质贫瘠,且经常遇到干旱,前三年粮食产量不高,亏了多万元。后来他打了抗旱井,抗旱问题基本解决。
年,老刘种的小麦亩产多斤、水稻多斤,对于旱地来说,这样的产量已经很不错了,没想到稻子价格下降,虽然丰收了,却没有增收,只是勉强保本。
结论:粮价不稳定,价格变动这是没有办法避免,除了坚持之外,建议加大仓储建设,借助错时销售。
2、因天气原因导致赔钱
老易,本年55岁,早前在国企工作,经过商也失败了。老易在农业领域创业者属于第二次,本以为自己是农村人,种地不会有问题的。但,同样早已失败。
年,易崇良率领工人昼夜开荒整地,建沟渠,修便道,他自选的20万棵桂圆小树苗终于落地。但由于天气原因,价值十万的树苗还没成果就已付诸东流。
其实,易崇良的失败看似因为天气,实则是对果蔬的特性和土壤等技术问题缺乏。
结论:靠天吃饭是当前90%的农民做法,想要规模化经营必须要借助智慧农业或者设施农业避免靠天吃饭的恶果。
3、因销售渠道不佳导致资不抵债
年,大崔花费千万元补偿款与人合伙流转了位于邹平城郊西董镇的0亩山坡地搞有机种养,并雇了多个农民,同时大崔还设置了大型饲料仓库、大型青储池、储存地窖,基本上形成了一个闭环链条。
事实上,年,大崔的农场经营迎来了最好的时机。当年的销售额加上政府补贴在万元以上,农场开始逐步盈利。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崔大有一开始的销售渠道是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银行等单位的团购和福利,年底政策调整后特供市场繁荣不再,加上市场上对有机农产品认知程度不高,因此大崔的零售市场遭遇“0销售”。但园区还要经营,大崔亏着本经营,还靠卖房补窟窿。
总结:种得好不一定卖得好,对于高品质的农产品一定要建立独特的渠道,比如会员制、预售制,互联网渠道等。
4、因盲目扩大规模导致亏钱
老徐,之前是家具厂的老板公司营业额超过2亿,但因为整个中小制造业越来越不景气,老余开始想转型,看好农业领域,于是从种植业开始,在老家承包了土地,为了避免风险,一开始只是试种了几十亩蔬菜,没想到一开始特顺,菜价特好,几十亩就赚了十几万。
老徐认为既然成功了那就全面开花吧,又承包了亩全部搞基础建设和种植。没想到,几十亩的销售难度和上千亩的销售难度根本不在同一个频道,卖不出去,没办法。亩的蔬菜,要么低价贱卖,要么送人,要么丢弃,这一下子损失惨重,几百万就不见了,没办法只能继续努力。
至此4年时间,万积蓄全部花完,老徐的农场不得已转让给朋友。
结论:谨记小步快跑,不要盲目贪大。
5、因依赖补贴导致经营失策
小宋原来是城市的白领,受政策感召返乡创业,本想做劳务公司,结果在家里承包了农村的30多亩地,听了村干部的话种植四季豆。什么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前期购买农具上就花了上万元,犁地的人工加育苗种植就花掉了多个工(一半以上是浪费的)费用大概花了5万多元。然后四季豆需要上木条或者竹条插杆,这又花了接近3万元等。承包土地的租金还好不算贵1万元不到。
小宋本想着会有政府的补贴拿,后来才拿到一亩元的补助,因为承包土地立项需要亩以上,否则是不能立项的。
结论:做农业一定要熟悉三农政策,按照政策开展生产,但最好不要冲着补贴,否则会败得很惨。
6、因经验缺乏导致亏损
安徽的小康,硕士毕业后,本可选择留在德国工作,但他选择了返回故乡。年10月,小康u三位同学在合肥城郊三十岗租下近亩地和鱼塘,总投入多万元,开始编织他的田园梦想。
事实也和很多人预料的那样,在农场建起的第一年,一个又一个困难接踵而至,从土地平整、修路,到筛选种子和挑选肥料,不仅有技术难题也有资金难题。
小康的农场,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和转基因种子。康玮说,虫害不严重的话就尽量不管它,让蔬果自然生长,给虫子吃一点对质量影响不大。然而因为缺乏经验,从年到年康玮的农场每年都在亏本。
结论:如果跨界农业,一定要做自己擅长的东西,不擅长的可以交给懂行的人做,比如农技和农田管理等,当然还需要快速学习。
7、因产品小众导致亏50多万
江西籍的刘先生返乡创业,刘先生心想只要把这些荒地利用起来,会大有前途。于是,刘先生说干就干他把在杭州买的房子卖掉,回到家乡租了亩地搞起了农业。
这个举动不仅村里人不理解,家人也坚决反对。刘先生不顾家人的反对种起了油茶树,养起了泥鳅,因为这2个项目的都是小打小闹,没有形成规模化,同时这2个项目又属于小众市场,所以,刘先生在两年内亏损了50多万。
结论:做小众市场必须要有固定的客户,或者产业化有保障,否则很难坚持到市场的认可。
8、因钱不够用、技术跟不上导致经营困难
受政策感召,年12月26日,临沂的张庆注册了家庭农场,种植桃子。他已投资了70多万元,包括土地流转花掉40多万,开垦、修整、翻地等花掉近10万,培育苗木、栽植管理花费10余万元。4年时间,一直在投资,却没见到一分回头钱。一开始是自己的积蓄,后来跟亲戚朋友借钱,再后来是贷款。4年时间,园子一直不见效益。到现在,4年前的2万多元的人工费还欠着。
“很多人知道家庭农场是国家提倡的项目,能看到其中的希望。但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张庆修说,“现在都没有钱投入了,缺资金和技术,真是骑虎难下。
结论:农业投资是一个长期过程,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还有学会去融资。
9、因政策、环保监管迫使倒闭转型
原材料上涨、国家严管环保,农资企业掉入经营深渊。兼并、并购事件频频。
从全球农化巨头的世纪大并购,比如拜耳历时两年完成了对孟山都的收购。随着中国化工和先正达、杜邦陶氏、拜耳和孟山都的合并,全球农化行业第一梯队格局由六大巨头(先正达、陶氏、杜邦、拜耳、孟山都、巴斯夫)变为四大巨头。同时,国内收购也没有停止。比如,利民股份现金收购河北威远生物等%股权,扬农化工拟收购沈阳化工院,中化国际把参股企业江山股份的股权转让给福华科技。
结论:创新渠道、创新经营、抱团前行应该成为时下农资行业的写照。
10、没有品牌、没有流量导致农产品电商无人问津
小张34岁,在广东打工多年,小有积蓄,但因常年在外拼搏,家中母亲无人照顾,过年回四川老家,听人说当地政府正在全力支持返乡创业,补贴资金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于是小张带着几十万积蓄,回乡办厂,想组织当地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卖进城市。
然而,让小张没想到产品生产完挂到网上无人问津,各大网站做活动推广,营销经费花了不少,订单很少,工人工资发放困难,整天愁眉苦脸道互联网是个坑。
结论:互联网时代,农产品不仅仅缺技术,还缺品牌和背书,想要靠互联网赚钱要学会借力、借势。
思考
农业是一个长期投资的项目,我奉劝哪些想赚快钱的人赶紧放弃,否则会输得很惨。对于,未来农业要如何开局,我这有3点思考:
1、紧跟政策,让政策帮我们助力
做农业,不熟悉政策、不懂政策,你将会很被动。因此,我们要了解国家三农政策的重点在哪里。
同时,我们还紧跟国家政策深度布局和切入,把我们的项目打造符合国家政策的创业项目。
2、小步快跑、找到方向和积累经验
农业行业的特殊性,想要在农业领域寻找到机会,我建议农业老板们要以“小步快跑”的姿态进来,并要沉下心虚心学习和经营。
通过小范围试验的方式摸清楚农业各个要素,并且打通各个渠道、跨界的环节,适时嫁接产业思维,做小、做精、做尖。
3、如果不行,就赶紧撤
有人觉得这个句话很可笑。其实,这就是农业创业之道。有些坚持是有价值的,但有些坚持是毫无意义的,做农业玩命坚持真的不值得。
目前,做农业80%以上的朋友都是跨界进来的,对农业还是不了解,尤其是哪些抱着“赚钱”心态的人。个人建议,熟读国家政策,小步快跑,如果觉得不行,请赶紧走。
毕竟,农业是一个需要耐心和雄心的人,但更需要决心的人。一旦你抱着怀疑的态度进入农业,失败早就埋下了种子。
最后,送给各位农业老板和农业领域的创业者一句话:做农业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