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智能化技术对于产业结构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智能化的发展整体呈加速状态,东部地区的智能化水平及产业结构升级水平都高于中西部地区,第二产业的智能化水平远超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但第三产业的智能化发展速度最快。
智能化通过影响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两条路径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智能化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通过增强知识获取的能力,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通过影响需求结构,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智能化通过深化劳动力专业化分工,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通过加速生产要素流动,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通过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一、智能化加速
在控制了城镇化水平、政府干预、金融发展水平、环境规制、对外开放程度后,智能化对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智能化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智能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大于西部地区。
日本、美国、德国智能化发展起步较早。其中,日本早在年的时候,工业机器人存量达到了36.1万台,且在年以前,日本一直占据全球工业机器人存量榜首,其机器人产业也极具竞争地位,但-年间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存量一直处于逐渐减少的状态。
而年以后,日本提出“5.0社会”,即“超智慧社会”,明确表明将智能化置于战略性地位,在此之后日本扭转智能化水平下降的局面,继续保持世界智能化水平前列。
美国和德国在-年的工业机器人存量相差无几,说明这段时间两国的智能化水平相当,但年后美国的智能化水平迅速超越德国,且于年金融危机后发展迅速,在年超越日本,这可能是由于美国在年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这份报告提出了美国优先发展智能化的七大战略,对美国智能化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而德国的智能化水平却发展缓慢,在年分别被中国和韩国超越,但其智能化一直保持中上游水平,也得益于德国对人工智能的重视,早在年德国在“工业4.0”战略中就提及人工智能,年又颁布了《高科技战略》,多次强调智能化的重要性。
韩国的智能化水平发展迅猛,在-年间从不到5万台的工业机器人存量增加到32.4万台,这也得益于韩国大力发展智能化,年制定中长期总体规划,年通过了《面向I-Korea4.0的人工智能研发战略》,并计划在年前投资20亿美元,追赶世界智能化强国。
反观法国和英国,从-年,两国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一直处于不到5万台的水平,智能化发展比较缓慢。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存量在年时是这七个国家中最低的。
但是于年超过了英国,这期间正是中国实践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关键一年,两化融合的效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又在年超过了法国,在年分别超过德国和韩国,年《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提出,加快了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为中国在年分别超过了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奠定了基础。
二、区域发展不均衡
无论是年还是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智能化水平都比较高,其中广东一直位居第一,且年广东的工业机器人的存量为台,到为台,增加了倍;而西部地区的智能化水平较低,其中青海一直居于最低水平,年青海的工业机器人的存量为4台,到年为台,增加了倍,增速较快。
中部地区以四川较为突出,年工业机器人的存量为63台,到年为台,增长了倍。这基本符合我国的国情以及本文的预期,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智能化发展水平明显较高。
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地区在资金、设备及人才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再加上政府利好政策的支持,使得智能化能够快速地发展,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智能化发展迟缓,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地区缺乏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导致创新资源短缺、创新活力不足。河北、黑龙江、辽宁的地智能化的发展情况相对于其他省份较为缓慢。
河北可能是由于它是一个农业文明遗留很重的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智能技术,高端制造业接受力差,且河北靠北京,人才被北京吸收,缺乏高技术人才发展智能化,从而导致河北的智能化发展缓慢。而黑龙江和辽宁可能是因为人才流失严重,且主要以重工业为主,很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智能化,因而智能化发展缓慢。同时可以发现内蒙古、安徽智能化的发展情况相对于其他省份较为快速。
内蒙古可能是因为以“科技兴蒙”为引领,大力发展智能产业,促使智能化发展迅速;安徽可能是因为致力于发展先进制造业,且能接受来自周围智能化较为发达地区的辐射,使得其智能化发展较快。
进一步分析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智能化发展情况,我们基于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的数据,对我国-年三次产业的工业机器人存量进行分析,在年时就拥有台工业机器人,而第三产业于年才拥有2台工业机器人,第一产业时间更晚,于年才拥有7台工业机器人。
我国在机械加工应用、机器人焊接应用等领域中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因此我国第二产业的智能化水平更为领先。同时,可以看出第三产业智能化的发展速度最快,以每年翻倍增长的速度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智能化发展速度相对而言较慢,但第二产业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在总量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按照上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计算方式,计算了我国年各省份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排名前10的省份分别是北京、上海、陕西、江苏、内蒙古、广东、福建、浙江、重庆、新疆,其中东部地区有6个,西部地区有4个。
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福建、浙江由于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人力资本优势以及较高的生产技术,使得其更容易吸收先进技术,再次,这些地区产业间配套完备,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较高。
陕西、内蒙古、重庆、新疆由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能源重化工行业、有色冶金行业等,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得第二三产业产值较高,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较高。
排名前10的省份分别是上海、北京、天津、浙江、黑龙江、江苏、海南、福建、江西、广东,其中东部地区有8个,中部地区有2个,说明这几个省份的产业结构配置较为合理。其中,黑龙江、江西、海南都不是经济大省,但其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排名却很前,说明经济增长可能并不是由于产业结构合理化所引致的。
综合来看,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都处于前10行列,这就说明这些省份不仅能够大力发展三次产业,还能够合理规划资源,使得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并行发展。智能化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
三、智能化的优势
现在的工业生产活动,主要由常规化生产任务和非常规性生产任务所构成,其中,常规化生产任务主要是重复性劳动和认知任务,仅仅靠低技能劳动者就可以完成,而非常规性生产任务则带有灵活性和创造性,则必须依赖于高技能劳动者才能完成。
而智能化能够通过机器学习代替人类完成程序化生产任务,对第一产业来说,智能机器能够替代劳动者进行种植、除草、收割等生产活动,对第二产业来说,智能机器能够替代劳动者完成机械加工、焊接等工作,对于第三产业来说,智能机器能够代替劳动者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这就迫使低技能劳动者不得不去完善现有技能,学习新技能,使得企业的劳动力水平不断提高,而劳动力水平的提高不仅使得企业的劳动者具备更高的“兼容性”,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工作都能驾轻就熟。
同时还帮助企业解决高技能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减少产业转换成本,使企业从最初从事初级加工产业升级到从事高附加值、高科技创新度的产业,摆脱依赖固定资本甚至依靠体力的传统产业,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有利于促进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
智能化通过深化劳动力专业化分工,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产业的各个层面呈现出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特征,凭借任何单一领域或部门的力量都难以应对这一趋势,尤其在智能化所涉及的领域更是如此。
由于智能化具有通用性,几乎每个行业不同领域的劳动者或劳动组织进行都需要进行跨行业、跨领域、多层次、多维度的专业化分工,例如第二产业的汽车制造业,由于智能化的不断渗透,逐渐衍生出智能汽车、无人驾驶等细分行业,而原先的汽车制造业企业要想领先一步,就必须引入人工智能、通信技术等行业的专业人员,让其与汽车领域的人员进行专业对接。
小结
第三产业的医疗行业,由于智能化的不断渗透,不断衍生出互联网医疗等细分行业,促使医疗行业的专业人员与互联网行业的专业人员进行知识互补。因此,劳动力的专业化分工,不仅使得高低技能的劳动力在能力上以及优势领域上互补。
促进产业间高低技能劳动力的均衡分布,还将使得劳动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细化自己的能力,为产业链分支的强化做出贡献,使各产业间的关系从原先的线性关系,转变为网状关系,打破各产业的边界,使三次产业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促使产业结构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