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寿光却少有蔬菜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寿光造”,寿光菜农在通过艰辛劳作获得种菜收入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洋”种子“一克种子一克金”的无奈。
无奈的同时是奋进崛起。一方面,寿光主攻种业自主研发。自年部省共建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以来,寿光市以打造“中国蔬菜种业硅谷”为目标,市财政扶持资金累计达1.5亿元,建成投用了国家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研发中心,运营了全省首家果菜品种权交易中心,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10多家国家级科研院校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自主知识产权蔬菜新品种达到69个,种苗年繁育能力17亿株,成为山东省第一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种苗繁育基地。
另一方面,加强示范推广。借助每年举办的菜博会、设施蔬菜品种展等高端展会平台,集中展示推广优良蔬菜品种和新技术、新模式。年,面对疫情影响,寿光市创新思路、提前谋划,将种博会和第21届菜博会在网上同期举办,展示家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多个蔬菜新品种,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由年的54%提升到现在的70%以上。
近年来,寿光市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蔬菜产业发展,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主动对接潍坊国家农综区,蔬菜产业发展质效明显提升,今年又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首批50个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集群之一。
“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寿光抢抓部省共建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落户该市的机遇,以标准主导权带动产业升级,先后成立了4名院士领衔的蔬菜领域国内顶级专家团队,建设了蔬菜质量标准数据库和国内唯一的蔬菜品质感官评价与分析实验室;启动了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研制工作,日光温室番茄、黄瓜2项全产业链行业标准完成评审,填补了国内空白;完成了山东区域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执行标准汇编,累计认定19处省内外试验示范基地。
12月28日,时值寒冬,寿光市的蔬菜大棚内,却处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西红柿、辣椒、黄瓜等蔬菜挂满枝头,蔬菜的高产量离不开高科技的助力,大棚内,水肥一体化、补光灯、自动防风机等现代化农业设施一应俱全——一项项高科技给寿光的蔬菜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是近年来寿光以引领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己任,通过“园区化”“智慧化”“优质化”不断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直观体现。
实行园区化发展,坚持大区域布局产业带、聚集区,寿光启动了占地2.5万亩的中国蔬菜小镇、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等一批重点园区建设,全部实行“五统一”运营管理,成为蔬菜产业转型发展的主阵地。
推动大棚“智能改造”,研发应用智慧“云棚”,在新建大棚全面推广物联网技术,自动卷帘机、自动放风机、自动喷雾机、电动运输车、夜间补光灯、水肥一体化等装备成为大棚“标配”;在投资4.5亿元的智慧农业科技园内,赵春江院士领衔设计的8万平米中国寿光型智能玻璃温室,应用多项专利技术,比荷兰模式的智能温室节能降耗一半以上。推进质量“全程追溯”,在全省率先实行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探索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