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王丹文孔昊摄影
“农民拿着手机就可以管理农田,不用每天一大早去地里观察长势。”1月15日,省人大代表、河南来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敏告诉记者,他们研究的系统覆盖了万亩农田,什么时候该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安装在地里的遥感器等设备能精确判断,种出来的庄稼也品质稳定,“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科技强农,这说出了我们‘新农人’的心声。”
如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正逐渐被先进的“智慧农业”所替代。尝到了科技兴农甜头的李敏说,今年她带来的建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农业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加强农业涉农数据整合,提升农业信息化创新能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毕业于北京大学经管系金融专业的李敏,是河南返乡创业青年的代表。年,她从北京回到家乡驻马店投身农村电商行业,从事农产品销售,工作中她发现每批次的产品口感上参差很大,满足不了客户的要求,“就像你去超市买了一兜番茄,有的甜,有的酸,体验不好。”
于是,她开始琢磨农业规模化种植,用科技助力农田生产,研发出了一套农业标准化种植网络体系,“从一颗种子埋下,到开花结果”,为种植全过程提供全流程服务,把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目前,该体系覆盖了省内外万亩农田。
在李敏展示的小程序上,记者看到上面显示具体种植位置的管理日期信息,有今日天气、种植天数、病害提醒、今日代办等,而点开下方的“环境设备”,显示有温度、湿度、ph值、氮、磷、钾等数值,“我们在田地里安装了遥感、摄像头等设备,可以及时反馈到平台,比如什么时候施肥,施什么肥,大数据来判断。如果忘了,还有提醒服务。”
李敏说,这既协助农产品加工企业把控了基地直采的农产品质量,实现批量“私人订制”,又让农民实现收入的增长,有效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衔接问题。
李敏介绍,近年来,河南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培育壮大农业数字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信息化系统、智能装备适应性较差,很多数字农业项目仅为购置一些物联网设备,缺乏与农业生产的有效关联,没有充分发挥产品价值。
对此,她建议,持续优化一村九园建设规范,把一村九园的建设内容作为数据支点,充分发挥数字农业示范点的带头作用,加强政府与市场协作,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开拓数字农业应用场景。
此外,围绕数字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发展,重点突破农业精准感知和数据采集、数据挖掘与智能诊断、大数据智能处理与分析、专业遥感卫星研发、无人机应用等关键技术,推动先进技术装备与成果应用示范,探索“创新链+产业链”双向融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