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各乡镇紧盯泰兴市委市*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围绕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件,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上下联动,开拓进取,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均取得了新进展、新成绩。连续五年获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绩效评价第一等次,泰州市第一名;种植业三品认证产量占比这项农业基本现代化重要指标——提前三年实现了55%的目标。
标准体系不断健全。组织制定了5项泰州市农业地方标准,指导实施了1个市级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总结形成了“稻鸭共作”“智能物联网+果品种植”“稻田养殖小龙虾”等新技术新模式,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32万亩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顺利通过了年检。
监管体系日趋完善。全面推行了乡镇监管“三定一考核”模式和村协管员工作考评制度,落实了村协管员考评补助,基层监管进一步规范化、常态化,基本达到了规模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对一”监管。全年现场上传监管巡查检查记录条,监管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
监测体系基本成型。以市级农产品质检站为主、16个乡镇农产品快检室为骨干、38个基地快检室为基础的检测体系常态化运行,较好地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全年共完成市级监测样品抽检批次,实现16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共计抽检蔬菜个,合格率99.5%;省级例行监测抽检蔬菜个样品,涉及计10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合格率%;省级监督抽检农、畜38个样品,合格率%.
认证体系运行良好。通过宣传、多次培训,三品认证运行质态进一步提升,三品认证的数量、质量在高位继续提升。全年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9个,新获证“三品”个其中无公害个、绿色34个、有机1个。目前我市种植业“三品”认证产量占比达到59.1%,水产品面积占比达90.1%。
品牌体系初步建立。利用各类平台培育推广本土品牌。组织相关企业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组织泰兴市银杏协会参加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开展的“最爱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评选活动,邀请市场监管局科室负责人指导涉农企业申报名牌产品、知名商标,对全市91家“三品一标”企业负责人、内检员进行品牌创建技术培训。创建了一批示范单位和品牌目录,年3家企业获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示范单位、1家企业获评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创牌立信示范单位。共有12家企业入选泰州农产品品牌目录,有5家企业5个品牌入选江苏,1家单位1个产品入选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追溯体系继续试点。追溯监管信息平台保持稳定运行,每月编发平台运行情况通报,落实快速检测不合格样品追溯调查制度。产地证明制度加快推行,明确农业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行开具农产品产地证明,其他农产品生产主体可委托所在乡镇监管站进行快速检测,根据检测合格的结果由乡镇监管站开具产地证明,目前,应市场方面和客户要求开具产地证明的情况越来越多,当然主要还是针对蔬菜和果品产品。用标贴码逐步推广。“三品”产品用标上市已成为更多“三品”企业的共识和选择,既能体现产品的品质和档次,也为“三品”公共品牌作了宣传推广。从用标检查的情况看,违规用标现象比前几年大幅减少。
信用建设持续深化。着手健全企业诚信档案,重点对“三品”企业建立“一户一档”,全面掌握监管对象的守法、信用方面的基本信息和动态情况。全面推行诚信等级评价及动态管理制度、红黑名单制度。严格落实企业自评、市区核查考评、市级组织专家评审、征信查询、网上公示等程序,坚持“严格标准,宁缺毋滥”的评审原则,对信用征信查出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予以否决,安排专项资金红名单企业,评定出年度市级诚信企业22家、红名单10家,其中2家获评泰州市红名单企业,诚信褒扬、失信惩戒机制进一步巩固确立。
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加大法律法规及业务技术宣传培训力度,针对果疏种植、畜禽养殖、生猪屠宰、水产养殖环节的风险隐患,按照防患于未然的要求,积极组织宣传培训,举办了“食品安全宣传周”农产品质量安全主题日活动,常年在电视台《银杏彩虹》栏目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创建知识。积极参与“食药安全检察行”,大力推进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检打联动,分行业推进蔬菜农药使用、“瘦肉精”、畜禽水产品抗菌药物、生鲜乳添加违禁物质、水产品违法添加违禁物质等专项治理,并开展了水产苗种、农资打假、重点时段(春节前、五一节前、中秋国庆)等专项整治行动。年全市专项整治共检查生产经营企业家次,出动执法人员人次,查出问题39起,责令整改31起,立案查处27件,移交司法机关案件3件。对市级以上监测检出的2个不合格样品,%进行了追溯和跟踪抽查,依法予以查处。
一手抓质量,一手抓品牌,深入实施“农业质量年”行动,确保创成省级安全县.年,全市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主要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概括起来为“”:“1”是一个必成目标:确保创成省级安全县;“2”是完成两项考核:一是安全县考核评价指标90分,(50十2十1),二是泰州(市委市*府农委)考核:三品占比(加分不封顶)、品牌建设、追溯体系。种植业三品认证产量占比稳定在55%以上,渔业三品产地面积占比达到90%;拓展品牌推介传播平台和渠道,品牌整体形象取得新提升;“3”是抓好三个重点(难点,否决项):3年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市级以上监测合格率98%以上;无禁限用农药。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着重实施6项提升行动: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市级层面将落实品牌建设联席会议制度,集聚各部门品牌创建合力,强化*策、资金、项目扶持,组织开展品牌评选、品牌发布、名特优农产品展销等活动,整合各类资源,打响区域品牌,做强特色产业。各市区层面,要组织制定品牌提升“一牌一策”,就重点扶持培育的区域公用品牌及产品品牌,分别研究制定专项*策和专门措施。今年力争创成著名品牌5个以上,获证绿色食品10个以上。
监管能力提升行动。全市将整体推进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我们研究分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施方案和考评办法,有针对性地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在体系、能力建设上着力优化提升。要列出全市及各市(区)对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考核标准的问题清单及具体整改措施,年中推进会上将逐一交流整改措施及进展情况。
标准化普及提升行动。重点开展农业标准化“一品一策”工作,具体落实有效标准的修订工作和标准成果转化落地工作。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将所有现行有效的市级农业地方标准统一组织审核修订,年内编印农业标准汇编。在此基础上,针对主导产业、重点品种,组织标准化“一品一策”课题研究,将标准成果转化为作业指导书或简化操作模式图,推广到每一家生产主体,切实解决标准落地入户的难题,年内研究制定“一品一策”10项以上。同时,还要根据结构调整及科技进步的需求,组织新制定农业标准15项左右,并指导“三品”企业制定、应用生产操作规程,做到按标生产。
风险管控提升行动。全年计划完成农产品例行监测批次,专项风险监测批次,监督抽查批次,总数为批次,比上年略有增加。此外还有50个点的产地环境监测计划。今年的监测方案,突出的特点就是安排由市农委组织抽查组在全市范围开展“飞行抽检”,所谓“飞行抽检”,就是按照双随机原则,随机抽取执法人员和监管对象,不打招呼、不发通知、不听汇报、直奔现场,强调随机性和突然性。通过这样的机制来发现问题隐患、查处违法行为,对面上广大生产主体形成警戒和威慑效果,避免“打和牌”。今年我市被列入农业部畜禽产品例行监测范围,每个季度监测1次,希望各地高度重视,安排好抽样工作。今年继续推进检打联动和专项整治,我们要坚持对违法行为“零容忍”,每发现1起就一查到底,对涉嫌犯罪的,绝不以罚代刑,必须按规定程序移交司法机关。
主体信用提升行动。首先,落实农业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建设要求,按照全面覆盖、分类管理的原则,健全信用档案,达到“三品”企业、规模生产主体(含种植养殖大户)“一户一档”。按照农业部关于信用建设的部署要求,我市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必须在年底前完成信用档案%建立的任务。其次要继续健全完善信用体系,考评要更规范、更严谨,要有权威性和公正性,对诚信企业和红名单,要加大宣传力度和扶持优惠力度,对黑名单要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其违法成因,在系统内有针对性地开展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改。
追溯平台提升行动。要进一步做好平台维护运行和推广应用工作,要切实发挥平台的作用,切实提高监管的效能,实现便捷、高效、规范的信息化监管。今年要建立健全农产品品牌(商标)目录、信用档案、监管主体目录、监管对象目录,数据采集、录入工作量很大,各地要在资金和人员上作出专门安排,确保信息数据库及时建成,为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打好基础。要进一步强化数据和功能的融合贯通,在统计、预警、现场上传上有新的改进提升。根据我市实际,可从外部追溯入手,加快推广电子